• 【正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63 7.1折 89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珍,龙其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35235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字数187千字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4-05-25

楼下书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文献及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论证及回答,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石,引导高校学生自觉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作者简介
李珍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yu部2018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中山大学逸仙新锐学者,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学哲学专委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委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哲学。近年来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广东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yu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课题若干项。
龙其鑫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学术史、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开放时代》《哲学动态》《中国藏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获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

目  录
第一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001
  第一节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002
    一 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002
    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0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理基础/009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010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013
  第三节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动力和战略体系/017
    一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动力体系/018
    二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内涵体系/020
    三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体系/022
第二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026
  第一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027
    一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030
    二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胜过金山银山/032
    三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统一于绿色发展/034
  第二节 促进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和经济布局绿色化/036
    一 促进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和经济布局绿色化的意义/037
    二 促进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39
    三 促进经济布局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41
  第三节 推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化/044
    一 推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意义/045
    二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46
    三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48
  第四节 鼓励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化/051
    一 鼓励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化的意义/051
    二 鼓励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53
    三 鼓励消费方式绿色化的实践路径/056
第三章 系统开展生态保护/058
  第一节 建构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058
    一 建构生态文明体系,需要深刻把握系统思维/059
    二 建构生态文明体系,需要统筹全局/060
    三 建构生态文明体系,需要协调各个方面/063
  第二节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066
    一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哲学内涵/067
    二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071
    三 创新驱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实践策略/074
  第三节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078
    一 让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城乡规划建设全过程/079
    二 尊重科学规律,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管治效率和水平/080
    三 加大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力度,加快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083
  第四节 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085
    一 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决策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088
    二 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090
第四章 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理念/092
  第一节 重视关乎人民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092
    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健康的保证/093
    二 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党的奋斗目标/097
    三 不断加强改进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事务/103
  第二节 建设城市和乡村美丽生态环境/107
    一 美丽城市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08
    二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12
  第三节 全社会联动和协作的污染治理/119
    一 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19
    二 做好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作/123
    三 全社会协作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干部发挥以身作则作用/126
第五章 生态文明的制度化建设/130
  第一节 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130
    一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131
    二 落实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137
  第二节 构筑生态文明的法治基础/140
    一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法治制度的完善/141
    二 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44
    三 乡村生态振兴的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领域/147
  第三节 建立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新秩序/150
    一 改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150
    二 明确绿色发展新秩序的基本目标/153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意识和行动/157
  第一节 让环境保护成为人民群众的良好风尚/158
    一 生态道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158
    二 深化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162
    三 将生态道德建设与生态法治建设结合起来/164
  第二节 让绿色生产消费成为社会事业及行动/167
    一 加快促进工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发展/167
    二 加快绿色农业经济的创办和发展/171
    三 加快绿色技术的产业发展和研究发展/173
  第三节 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176
    一 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路径/177
    二 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和科学发展观/180
    三 明确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的民生福祉观念/184
第七章 共同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188
  第一节 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188
    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189
    二 开创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和科学精神/191
    三 追寻和认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精神/193
  第二节 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力量/195
    一 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96
    二 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198
  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200
    一 建设全球生态治理体系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力行动/200
    二 中国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引领者/203
    三 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中国方案/206
参考文献/209
  一 经典文献/209
  二 著作、期刊、报纸和文件/210
  三 网络文献/2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