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代科举与文学

179 九品

仅1件

江苏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祝尚书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12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2-19

传承初心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祝尚书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6389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6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宋代科举与文学》从科举制度研究、科举文体研究、科举与各种思想文化之关联互动研究、科举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十九章进行论述,资料详实,分析具体,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在我国古代,国家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本来就是“以文章取士”,这个“文章”包括了诗赋及骈、散各体文。所以科举自身就是取士制度与文学的结合体,而将“科举”与“文学”联系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唐、宋时代的学者便已肇其端;以现代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则始于上世纪。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好的成就。作者受他们启发,于是对宋代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进行研究,数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
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宋代科举的科目设置
第一节科目概述
第二节诸科的置罢
第三节制科的置罢
第四节词科的设置

第二章宋代进士科的考试
第一节由诗赋策论之争到诗赋经义之争
第二节“诗赋优越论”与“经义优越论”
第三节诗赋经义之争由对立到调和
第四节诗赋经义之争平议

第三章宋代诸科、制科与词科的考试
第一节诸科的考试
第二节制科的考试
第三节词科的考试

第四章宋代科举考试的糊名与誊录
第一节糊名誊录制的由来与确立
第二节糊名誊录的程序
第三节宋人对糊名誊录制的争议
第四节糊名誊录制的利弊得失

第五章宋代科举的发解试
第一节宋代考试周期的变迁
第二节发解制度述略
第三节徽宗时的学校升贡
第四节发解试贡院
第五节发解中的锁厅试与别头试
第六节发解中的“解额”问题
第七节发解中的“寄应”问题
第八节宋代发解制度的得失

第六章宋代科举的省试
第一节举子赴省
第二节省试条制述略
第三节省试机构、知举官及考试流程
第四节省试的奏名数额
第五节省试录取不均与“五路法”

第七章南宋的四川类省试
第一节类省试:兵戎中的权宜创制
第二节四川类省试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四川类省试进士的待遇
第四节四川类省试的地位与作用

第八章宋代科举的殿试
第一节殿试制度的由来
第二节殿试的程序
第三节殿试中的“特奏名”
第四节宋代的“赐第”与“宾贡”
第五节殿试的历史作用

第九章宋代的科举时文:诗赋
第一节科举诗赋及其程式演化
第二节宋代科举诗赋的命题
第三节宋代科举诗赋的声韵
第四节宋代省题诗的作法
第五节宋体律赋的作法
第六节宋代科举诗赋的评价问题

第十章宋代的科举时文:策论
第一节策论及其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第二节策论的命题
第三节宋代的试论
第四节宋代的试策
第五节括套与试策
第六节策论考试的利弊与影响

第十一章宋代的科举时文:经义
第一节现存宋人经义考
第二节宋代经义的分期与程式
第三节庆历嘉祜时代的经义:以苏轼为例
第四节熙丰时代的经义:以张庭坚为例
第五节徽宗时代的经义:以刘安节为例
第六节关题、合题与南宋经义
第七节经义的流弊

第十二章宋代科场的作弊与革弊
第一节“作弊”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宋初的进士行卷
第三节宋代科场的举子作弊
第四节宋代科场的官吏作弊
第五节两宋朝廷的革弊对策
第六节宋代科场弊坏的历史教训

第十三章宋代进士的恩例与庆典
第一节皇帝的恩例
第二节进士的期集庆典
第三节有司注官授职
第四节恩例庆典与科举的公正性问题

第十四章宋代的科举用书
第一节宋代科举用书的编纂
第二节宋代科举用书的刊行
第三节类编类科举用书
第四节时文类科举用书
第五节文法研究类科举用书
第六节宋代科举用书的利弊

第十五章宋代科场的学风与文风
第一节北宋前期:怪僻与庆历“太学体”
第二节北宋中后期:道德性命之学
第三节南宋初中期:由谀佞.回归欧苏

第十六章宋代理学与科举
第一节绍兴中:理学开始介入科举
第二节孝、光间:理学在科举中时占上风
第三节庆元中:科举厉禁理学
第四节宋末:理学占领科举阵地
第五节理学对科场时文的影响

第十七章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第一节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
第二节“科名前定”文献及分类
第三节科名主宰神:文昌梓潼帝君
第四节“科名前定”与士子求神问卜
第五节“科名前定论”的历史成因

第十八章宋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促进
第一节科举带动了教育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应试化教育训练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第三节科举制度是宋代文学家成长的沃土
第四节科举搭建了诗文创作的宽广平台
第五节科举是小说戏剧取材的富矿

第十九章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悖反
第一节有司较艺与文学规律的悖反
第二节举子程文与文学精神的悖反
第三节从进士改习与元初废举看“悖反”
第四节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悖反的影响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