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

60 九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增宝、李安 著;吕忠梅 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3

稀缺本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增宝、李安 著;吕忠梅 编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79513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265千字
【内容简介】
法官都在关注什么?决定裁判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哪些?每个法官都能肯定地告诉大家“裁判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吗?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公正的判决所具有的自信、他信与公信是如何实现的吗?……《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对法官审判技能进行了规律化总结,系统阐述了法官审判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工作方式、方法、价值判断标准以及运作程序。阅读本书,能启迪法官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能带动法官更多地去发现“自己”、研究“自己”。
【作者简介】
陈增宝,浙江三门县人,法学硕士,现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刑事法判解研究》、《经济犯罪审判指导与参考》等刊物发表法学专业论文三十余篇。李安,浙江台州人,心理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出版著作2本、译著(合译)2本,主编、参编教材3本,在《心理科学》、《法律科学》、《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总序
主编按语
引论(1)
第一节司法中的困惑:法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2)
第二节法学新动向:关注司法中人的因素(7)
第三节从裁判的心理机制切入(22)
第一章案件事实的建构(26)
第一节概述(27)
第二节事实的感知和注意(38)
第三节事实的形成(58)
第四节事实建构的偏离与成因(63)
第二章裁判规范的发现(69)
第一节概述(70)
第二节法条认知(82)
第三节裁判规范的发现(101)
第四节发现偏离与法感培养(117)
第三章事实与规范的匹配(125)
第一节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模式(126)
第二节模式背后的机制(129)
第三节事实与规范在互动中匹配(140)
第四节匹配的完成(159)
第四章裁判的趋同与分歧(165)
第一节裁判形成中的稳定性因素(166)
第二节裁判形成中的变动+性因素(186)
第三节裁判趋同与分歧的关系(197)
第四节裁判中人的因素的凸显(205)
第五章裁判中的法官(209)
第一节裁判中人的因素(209)
第二节人的因素的形成(213)
第三节法官的理想心理素质(217)
第四节法官的人格和背景对裁判形成的影响(232)
第六章裁判的评价标准(236)
第一节研究裁判标准的必要性(236)
第二节裁判的几种标准(238)
第三节心理标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意义(251)
第四节兼顾法律标准和心理标准(257)
参考文献(265)
后记(27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