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方言词语考释
  • 南充方言词语考释
  • 南充方言词语考释
  • 南充方言词语考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充方言词语考释

5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小平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小平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26513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南充是朱德、罗瑞卿、张澜等伟人的家乡,有七百多万人。南充方言在普通话以及强势方言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定变化,深入研究南充方言,了解南充方言词义以及变化原因、趋势、规律,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异,能够推动南充旅游和南充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对南充民俗、社会、文化等的了解,帮恸避免方言冲突和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南充方言研究十分落后。南充有七百多万人口,却没有一部南充方言志和一《南充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引用文献时,没有一部公开发表出版的与南充方言相关的论著可以使用,只有一部汪坤玉先生的《南充方言词汇》未刊稿被引用。直到2009年,才有第一部研究南充方言的专著问世,即曾晓舸《南充方言研究》。词典中也很少有南充方言的例句。这种现象,与南充建设川东北中心城市极不相称和协调。南充’市志、县志中对南充方言也只有一点简单的描写,但都缺乏例证,不明本字。

  南充方言共19个声母、35个韵母、4个声调。南充方言受到客家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山西方言、湖北方言、重庆方言以及成都方言的影响,保留了许多古代词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不少古语能在南充方言中找到蛛丝马迹,甚至一些疑难词语能够用南充方言解释通顺。

  汉语研究重文轻语,口语词、俗语词研究严重滞后,影响了汉语研究的发展。受汉字字形影响,同源词主要受制于形体相近或相关的同音字,只有单音节的,实际上主要是同源字研究。而同源的词语不一定都字形相关。本研究特别注意方言词的各种音变和方言俗字所掩盖的方言读音的真相,探索同源词、同族词、同义词、口语词、俗语词等的原貌和真实含义。

  方言不能作为判断作者籍贯的唯一参考,因为不少方言词语在不少方言区都能通用,并不是某一个地方特有的方言特征词,即使是方言特征词也需谨慎,不能轻易断定,必须有其他过硬的证据。由于古今演变,古代方言的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存在不少未知情况。

  本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方言与汉语史,重视敦煌变文、佛经、语录、元曲、明清小说等口语性文献和碑刻、出土文献等同时文献,利用电子检索文献和数据库及大学藏书等,上溯先秦,下探明清,对南充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搜集补充了翔实的古代汉语例证,指出《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词条失收、词条误收、词义失收、例证晚收、只收孤例、解释欠妥、引文错误等问题,说明了相关论著及电子检索软件的遗漏和不足。

  本书以南充方言词语为语料,从共时和历时两种角度对南充方言语词的来源、系统、构成及词义的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将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我国传统的训诂学理论结合起来,在语言研究中引入文化研究内容,对南充方言中仍然保留的古词语进行考释研究,用普通话对南充方言俗语进行说明,用现代汉语方言材料说明古语。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史料,廓清事实,又尽可能利用出土文献中的新材料,钩沉索隐,力求得出新的认识和结论。在运用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采用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采取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三重考证法进行研究,力求对前贤时俊的研究作一些有益的补充。
【作者简介】
杨小平,男,四川南充人,文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级课题2项,主研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2009年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文学遗产》、《宗教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辞书研究》
【目录】
内容提要

南充方言概说

B

C

D

E

F

G

H

J

K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