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通史(10):清代卷(中)
¥
90
6.2折
¥
14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马镛、王炳照、李国钧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6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镛、王炳照、李国钧 编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56290
-
定价
14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4页
-
字数
41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清代的教育制度,建立于顺治初年,而完善于雍正、乾隆时期。顺治初至康熙,确定了文教方针政策,建立起国子监、地方官学和科举考试的基本制度。雍正中期至乾隆初期,进一步改革完善了国子监制度和书院制度,完成了有清一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提高到普及,从国子监、满族官学、地方官学、书院到蒙学、社会教育的宝塔形教育系统。科举考试虽不属学校教育,但对学校起着调控和主导作用,成为这一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系统下,各级各类学校和科举考试都建立或完善了符合各自需要的制度,尽管没有根本性突破,却也有不少新的建树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病,为后人积累了经验教训。
- 【目录】
-
第一章清代的文教政策
第一节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和措施
第二节文教政策
一、崇儒重道,确定共同的行为规范
二、对汉族士子笼络、压制并用
三、科举与学校紧密结合,以科举调控学校
四、提高官学地位,调控非官办学校
第三节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章清代的国子监
第一节国子监发展概况
一、顺治至雍正中基本规制的建立
二、雍正中至乾隆规制的完善与兴衰
第二节国子监管理体制
一、管理监事大臣的设立
二、国子监的机构和编制
三、国子监的后勤管理
第三节教官
一、教官的选任
二、教官的待遇
三、教官的考核
四、教官的升迁
第四节国子监生
一、国子监生的来源
二、国子监生的出路
三、生员的学规与禁令
四、举报优劣之制
五、生员管理制度的问题
第五节教学和考课
一、教学形式
二、考课形式
三、教学管理
第六节算学馆与天文生的培养
一、算学馆设立的背景
二、算学馆的创设及其管理体制
三、算学馆的教学
四、天文生的培养
第七节国子监的留学生教育
一、俄罗斯学馆
二、琉球学馆
第八节国子监的临雍典礼
一、事前的准备
二、临雍时的陈设和人员配备
三、临雍讲学
四、临雍礼成后的奖励
第九节国子监的考到和录科考试
一、考到和录科考试的期限
二、考到和录科的考试形式
三、考试场规
四、考到录科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满族官学
第一节八旗官学
一、八旗官学的行政管理
二、八旗官学的教官
三、八旗官学的教学
四、八旗官学生的待遇和出路
第二节宗学与觉罗学
一、宗学
二、觉罗学
第三节景山官学与咸安宫官学
一、景山官学
二、成安宫官学
第四节世职幼学及其他满族官学
一、世职幼学
二、满文学
三、盛京八旗官学
四、盛京宗学、觉罗学
五、陵园官学
六、军队官学
七、满族义学
八、边远地区设学
九、热河官学
十、满族官学的利弊
第四章清代的地方官学
第一节府州县学的建制和发展
一、府州县学的建制
二、府州县学的学额
三、府州县学与国子监和科举考试的衔接
第二节学政与教官管理
一、学政管理
二、教官管理
第三节学规与生员管理
一、生员的身份限制
二、生员的组织管理与特殊待遇
第四节课程与教材
一、课程安排
二、教材的规定和颁发
第五节地方官学的考试
一、童试
二、季考月课
三、岁科考试
四、拔贡与优贡的考试
五、武生童的考试
第六节旗学、卫学、商学与苗学
一、旗学
二、卫学
三、商学
四、苗学
第七节学田与学租
一、清代各省学田、租银统计
二、学田、租银的管理和发放
第五章清代的书院教育
第一节清代书院政策与官学化的发展
第二节书院的类型和教学特点
一、理学书院
二、博习经史辞章的书院
三、考课式书院
四、书院教学基本形式与特点
第三节书院的内部管理
一、书院的组织结构
二、山长的选聘与待遇
三、书院的学生管理
四、书院的经费来源和管理
第四节书院的藏书与刻书
一、书院藏书
二、书院刻书
第六章清代的蒙学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蒙学的类型
一、社学
二、义学
三、私塾
第二节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一、蒙学的职能
二、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三、蒙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利弊
第三节蒙学的教学法
一、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法
二、道德教育法
三、一些重视儿童特点的教学观
第四节社会教育
一、清代社会教育政策的发展
二、乡约教育的实施
三、其他社会教育形式
第七章清代的科举考试
第一节清代科举考试政策与制度的发展
一、仿照明制,建立科举制度
二、慎重科目,加强考试制度建设
三、崇实黜虚,选拔真才
第二节乡会试的考生与考官
一、乡会试考生的资格和报考
二、乡会试正副考官的选任
三、乡会试同考官的选任
四、对考官的考试
五、乡会试的执事官员
第三节乡会试的考场规制
一、严禁夤缘诸弊的禁令
二、回避制度
三、对士子的识认和搜检
四、入场后的规则
五、对入场人员及物品的检查
第四节乡会试的考法和录取
一、乡会试的内容与变化
二、命题规则
三、外帘试卷处理规则
四、内帘阅卷规则
五、录取名额的分配规则
六、复试与磨勘规则
第五节殿试与朝考
一、殿试
二、朝考
第六节武举与制科
一、武科
二、制科
第七节八旗宗室科举与翻译科
一、八旗宗室科举
二、翻译科考试
第八节对落第举人的使用
一、明通榜
二、中正榜
三、誊录榜
四、大挑举人
第九节清代科举制的弊病与改革
一、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
二、清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结语
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