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

10 3.1折 32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绣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

上书时间2022-06-20

秋韵书香888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绣琳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91705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内容简介】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立足于文学视野,采取以文本资料为根据、现代理论为参照的研究方法,对《淮南子》中与文学相关的命题、范畴及论说所蕴含的文艺理念进行阐释,分析了《淮南子》中的几个重要文学意象,辨析了《淮南子》中不同的文体特征,揭示了《淮南子》所具有的文学特质。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两章,主要是对《淮南子》中的文艺理念进行阐释,分析《淮南子》所蕴含的文艺思想及其文艺范畴的美学内涵。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淮南子》的文艺思想,分析其文艺理念的辨证性思维特征与矛盾性表述。第二章从重要的文艺范畴入手,通过对其美学内涵进行溯源寻流的对比分析,揭示《淮南子》对这些文艺范畴的理论创造及其历史价值。下编两章,主要是对《淮南子》的意象描写和文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主要研究《淮南子》中的意象,揭示《淮南子》对这些意象文学性的丰富。第四章主要研究《淮南子》所具有的文体特征,揭示《淮南子》对中国古代文体观及文体形态的成熟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杜绣琳,女,陕西凤翔人,文学博士,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200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文艺美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并于同年进入上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大学毕业后到辽宁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辽宁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目录】
前言
研究项目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书的创新点

上编:《淮南子》的文艺理念研究
第一章《淮南子》的文艺思想研究
第一节《淮南子》的本末论
一本末概念的多重界定
二以本振末的本末关系论
三本末论的渊源与创新

第二节《淮南子》的感应论
一玄妙深微——艺术感应的神秘性特征
二气韵流荡——艺术感应的生命特质
三同类感应——艺术感应的规律
四有感有应——艺术感应之主体
五汉武帝时期艺术感应理念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淮南子》的异同论
一同的艺术特征
二异的艺术特征
三异同关系多种体认
四艺术活动中的异同关系
五同“待异而后成”的艺术规律

第四节《淮南子》文艺理念的辩证与矛盾
一文艺思想的辩证性
二审美理念的辩证性
三文艺理念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淮南子》文艺范畴研究
第一节《淮南子》的文质论
一文的内涵
二质的内涵
三文质关系模式
四文与质的相互作用
五文质观与汉代其他文质观的比较

第二节《淮南子》的形神气论
一形生象显
二神与化游
三冲气以为和
四形神气志,各居其宜
五养神、和气、全形

第三节《淮南子》的心性论
一心论的思想来源
二论心的审美特征
三艺术心源论
四人性论的内涵
五论人性之可塑性
六论全身养性

第四节《淮南子》的礼乐论
一礼乐产生的根源
二礼乐的本质与功用
三礼乐的多种特征

下编:《淮南子》的意象描写及文体特征
第一章《淮南子》中的意象
第一节《淮南子》中的神游意象
一神游意象的道家属性
二神游意象的多样性描写
三神游意象对《庄子》与《楚辞》的继承与超越
四神游意象与司马相如作品中神游意象的比较

第二节山水意象
一先秦典籍中的水意象
二《淮南子》中的水意象
三《淮南子》中的山水意象

第三节珠玉意象
一珠玉意象的现实及审美意蕴
二珠玉意象与山水意象的关系
三珠玉意象的象征内涵

第四节《淮南子》对御艺的文学展现
一实践理性统辖下的御艺意象
二工具理性统辖下的御艺意象
三自由天性统辖下的御艺意象

第二章《淮南子》的文体特征
第一节《淮南子要略》的书序体特征
一《要略》篇的基本板块及逻辑顺序
二《要略》与先秦文献书序体特点的比较
三《要略》与秦汉文献书序体特点的比较

第二节《淮南子道应训》的解经体特征
一《道应训》的解经特点对《韩非子》的继承与发展
二《道应训》的解经方式对《韩诗外传》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说山训》的语录体特征
一《淮南子》采用语录体写作的原因
二《说山训》语录体的特点

第四节《淮南子》的论体特征
一《淮南子》的专论体文章特征
二《淮南子》的泛论体文章特征
三《淮南子》的论体对先秦散文的继承与创新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