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文库—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选择(全2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家文库—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选择(全2册)

56.44 3.4折 166 全新

库存7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全胜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

上书时间2024-09-29

习文图书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全胜 著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867979
  • 定价 16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64页
  • 字数 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首先,《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选择》详细阐释了城市、城市化相关范畴的含义及其有关理论。其次,本文回顾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程。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经了很多挑战,有过曲折道路。再者,本文还分析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再次,本文还分析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多元动力机制。中国城市化有特殊的运作机制、空间模式、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等。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提升方法。中国城市化道路需要尊重城市化规律,借鉴国外经验。城市化是有基本规律的,一般都是大城市优先发展,呈现着一定的阶段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大中小城市协调。中国城市化要尊重城市规模等级,改变城市化战略,放开对城市规模的控制。总之,城市化问题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需要顺应国内外环境,立足特殊国情,保证经济安全、生态系统平衡、社会稳定。城市化要走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改变城市空间失衡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人口、经济、资源的空间平衡,消除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中国城市化必须追赶世界潮流,要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道路,尊重环境承载能力,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走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孙全胜,男,汉族,1985年1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哲学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城市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转载。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二、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
    (三)城市化道路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其待深化问题
    (一)研究创新
    (二)待深化问题
章  城市化、城市化道路及其相关理论
  节  城市及其功能
    一、城市的内涵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的含义
    (三)城市的特征
    二、城市的功能与形态分类
    (一)城市的功能
    (二)城市的形态分类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测度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城市化的含义
    (二)城市化与城镇化辨析
    (三)城市化的特征
    二、城市化综合水的测度与评价
    (一)城市化水的指标体系
    (二)城市化水的测度方法
  第三节  城市化道路及其特
    一、城市化道路的含义及现实选择
    (一)城市化道路的含义
    (二)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
      (一)主导型城市化道路
    (二)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三)滞后的城市化道路
    (四)益科学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第四节  城市化道路的相关理论
    一、城市化的结构转换理论
    (一)经济结构转换理论
    (二)人结构转换理论
    二、城市化的道路发展理论
    (一)城乡一体化道路
    (二)生态城市化发展道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
  节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道路及其特征
    一、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1957年)
    (一)城市化水快速提高
    (二)劳动力和人自由流动
    (三)重优先发展战略的形成
    (四)制约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二、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1960年)
    (一)城市化水过快增长
    (二)劳动力和人过度流动
    (三)农村劳动力的“挤出”能力不足
    (四)户籍管理的加强和公社体制的形成
    三、城市化调整及人返迁阶段(1961―1977年)
    (一)城市化水回调
    (二)城市业减少,城镇人流回农村
    (三)城乡关系二元化分离的巩固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道路及其特征
    一、城市化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1984年)
    (一)城市人迅速增加
    (二)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步伐加快
    (三)农业改革大力进行,乡镇商品经济飞展
    二、城市化持续发展阶段(1985―1991年)
    (一)城市化外延发展迅速
    (二)小城镇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
    (三)乡镇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四)城乡二元体制有所松动
    三、城市化市场机制发展阶段(―2002年)
    (一)市场经济推动城市化快展
    (二)重点发展战略的调整
    (三)开发区建设蓬勃发展
    (四)城乡二元体制进一步改革
    四、城市化科学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一)城市化水的快速提高,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二)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科学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特城市化道路的成及经验教训
第四章  中国特城市化道路的动力机制选择
第五章  中国特城市化道路的模式选择
第六章  中国特城市化道路的提升方法
结语  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实现空间正义
参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