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再出发--复兴时代与中医药学
¥
25
2.6折
¥
9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何裕民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裕民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7859025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8页
-
字数
750.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医文化作为我们祖先不断积累的健康财富为华夏儿女繁衍生息、延绵不绝输入永不枯竭的力量、带来永不消逝的希望,进而为华夏子孙创造辉煌绚丽的中华文明、书写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创造了条件。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传统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魅力占有一席之地。中医学何以生生不息、延绵至今,本书给出了答案。
本书分为四篇,分别为“碰撞与激变”“根系与枝蔓”“老树与新枝”“当下与未来”。作者试图从中医文化的缘起与形成出发,提出面对蛰伏百年的危机医学应走向何处,强调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上的医学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探讨在21世纪乃至更广阔的未来,中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作用、发展,提出中西医学相互交融、参照互补、形成合力,为中国医学赢得更光辉的未来,是为“中国医学再出发”。
- 【作者简介】
-
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医学与哲学协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肿瘤学、体质医学、心身医学及亚健康研究,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经验丰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华医学百科•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分册主编、国家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心理研究》主编、国家教育B《中医学》教材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B)中医基础分化教材(系列)总主编、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以及其他多份专业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
- 【目录】
-
第一篇 碰撞与激变 …………………………………………………………… 1
第一章 蛰伏了百余年的深层危机 …………………………………………… 2
一、新冠肺炎疫情激化了的百年争执 ………………………………… 2
二、15年前“激辩”后深埋内心的情结 ……………………………… 4
三、令人揪心的发问 …………………………………………………… 6
四、“中国医学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 7
五、“中国文化让我伤心的地方”……………………………………… 8
六、危机是全方位的,且有“黑洞”吸附效应 ………………………… 9
七、窘迫与危机,同样存在于现代社会及现代医学之中…………… 12
第二章 当下,正是千载难逢的变革大时代 ……………………………… 15
一、世界大势:“30年河东,30年河西”……………………………… 15
二、东升西降:多个节点造就的大变革时代 ……………………… 17
三、多股滚滚潮流汇聚而成的变革新时代 ………………………… 20
四、可以确定的是:当今为“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27
五、此波汹涌而至的变革,立体且全方位…………………………… 31
六、面临“剧变”,亟需因应之策 …………………………………… 34
第三章 直面剧变,先让历史来回答 ……………………………………… 45
一、虚心向历史学习 ………………………………………………… 45
二、枪炮、病菌与钢铁:改变人类命运的进程 ……………………… 46
三、欧洲疫病史,同样惨不忍睹……………………………………… 48
四、中国人口变迁及疫病史启示录 ………………………………… 50
五、历史人口学权威如是总结 ……………………………………… 61
第四章 中国医学的救世意义仍然显著…………………………………… 63
一、21世纪两场大考给出的答案 …………………………………… 63
二、简单的对抗性疗法,其结果常惨烈而窘迫……………………… 67
三、作为旁证:中国医药援非抗击埃博拉同样有效 ……………… 68
四、起效:机制可能并不在于直接“对抗”………………………… 69
五、艾滋病伤害史可能将改写 ……………………………………… 70
六、晚到的嘉奖:意义在青蒿素之外 ……………………………… 72
七、贡献出世界级成果: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 74
第五章 对中西方医学交汇碰撞之反思…………………………………… 77
一、中西医药学交汇简史 …………………………………………… 77
二、中国医药学西传,一度成果斐然………………………………… 81
三、先技术后思想:中国医学理论及元气论等的西传史 ………… 85
四、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医药学相遇:波诡云谲 …………………… 88
五、“中体西用”潮流中的“中西医学汇通”………………………… 92
六、大潮退后的理性追溯 …………………………………………… 101
七、新世纪、老话题:需要新的视野 ………………………………… 108
八、激进人士若干年后的行为分析 ………………………………… 113
第二篇 根系与枝蔓 ………………………………………………………… 119
第六章 寻根:一个原生且另类的文明母体……………………………… 120
一、文明“根性”与“根系”探究 …………………………………… 120
二、探寻文明根系,需破除旧成见,尊重新发现 …………………… 122
三、农业、畜牧业的发源地…………………………………………… 124
四、“满天星斗”造就的早期璀璨文明 ……………………………… 138
五、8 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华古文明源头之一 ………………… 141
六、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见解 ………………………………………… 146
七、文明多源头似“水”,在交融互渗之中日积月累 ……………… 149
八、历史合力,共奏中华文明交融之协调曲………………………… 154
第七章 中国“旋涡”模型,多重矩阵之合力 …………………………… 166
一、汉字的“根性”意义……………………………………………… 166
二、玉帛:物化了的凝聚力量 ……………………………………… 172
三、与玉齐名的桑绸:助“化干戈为玉帛”成为现实 ……………… 178
四、卯榫结构:工匠精神背后折射出的凝聚力量 ………………… 182
五、多因素之“矩阵”,协同触发了交融态势 ……………………… 183
第八章 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创新思维之源………………………………… 188
一、从《天问》,到丰富的星象记录,到天文学贡献 ………………… 188
二、从“鼎”“剑”看先秦的冶金技术 ……………………………… 195
三、早熟的中国农业之精耕智慧 …………………………………… 198
四、“五谷文化”演绎出的健康学体系 ……………………………… 207
五、借“旋涡”以凝聚天下保健精髓,加以升华 …………………… 218
第九章 根植于沃土中,争相斗艳 ………………………………………… 231
一、强调“多识”的中国博物学传统………………………………… 231
二、饮食营养,与医疗体系比翼齐飞………………………………… 237
三、生命博物学之描述及其管控实践 ……………………………… 242
四、促进生命康健的妙法—导引吐纳 …………………………… 248
五、“早慧”的自我行为管控及调摄 ………………………………… 253
六、万川汇江海:中国医学疗愈系统之俯瞰 ……………………… 262
第十章 中国医学核心价值研究 …………………………………………… 264
一、中国医学核心价值:折射出文明之“根性”…………………… 264
二、“核心价值”就是“根性”,就是根本 …………………………… 267
三、根性之比照研究:中西方医学核心价值观 …………………… 268
四、中国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分层次研究 …………………………… 276
五、中国医学核心价值体系之钩玄 ………………………………… 290
六、让生命康宁:中国医学核心价值之主旨 ……………………… 293
七、未来展望—不同价值观体系,意趣映辉……………………… 296
第三篇 老树与新枝 ………………………………………………………… 301
第十一章 量子时代:全面认识世界需打开“另一扇门”………………… 302
一、从韩非子的“深智一物,众隐皆变”说起 ……………………… 302
二、构造论本体说:只开启了有形世界之“门”…………………… 305
三、量子时代:关注隐含世界及其复杂真相 ……………………… 308
四、中国传统本体论,打开另一扇“隐含之门”的钥匙 …………… 312
五、本体论上互补的认识,相得益彰………………………………… 317
六、东西方智慧的交融,将催生新的自然观………………………… 321
第十二章 人世纪:中国医学隐藏的科学“洞见” ………………………… 329
一、气论视域下中国医学对生命“隐含秩序”之理解……………… 330
二、重在内生机制:防御能力的中国医学认识 …………………… 354
三、心身缠绕:中国医学所涵盖的新生命观 ……………………… 361
四、从“经络”到“三焦”,传统认识中的多重统合机制 …………… 376
五、生命过程的阶段论及个体化特征 ……………………………… 385
第十三章 中国医学的真正优势:擅长于慢性病纠治 …………………… 397
一、热性病并非中国医学最大优势所在 …………………………… 397
二、真正优势在于慢性病及复杂性疾病之防控 …………………… 398
三、“他者”眼中的中国医药学 ……………………………………… 399
四、多方法、多环节治疗冠心病疗效均佳…………………………… 404
五、过敏性哮喘:改善体质,从根源上控制 ………………………… 405
六、急性胰腺炎应对中的中国智慧 ………………………………… 407
七、“紧张性腹泻”,八仙过海,中国医学应对更从容 ……………… 409
八、Meta分析示:退行性骨关节病保守治疗更可取 ……………… 411
第十四章 纠治复杂性病变:我们“管窥所得” …………………………… 416
一、换个思路治癌,也许“柳暗花明” ……………………………… 416
二、“癌中之王”的中国医学疗效总结 ……………………………… 426
三、瘤净片:可让诸多育龄妇女免遭手术切除 …………………… 432
四、从过敏到变应性体质纠治:前瞻性的新领域 ………………… 434
五、难治性疾病:“魔方”应对,略胜“魔弹”………………………… 436
六、防范阿尔茨海默病,中国医学疗效可期………………………… 441
七、从亚健康到系统性不耐症的前瞻性防治 ……………………… 444
八、优势在于中国医学的慢性病纠治模式 ………………………… 448
第四篇 当下与未来 ………………………………………………………… 455
第十五章 远眺康寿之未来,筹划当下 ……………………………………… 456
一、唯有站在山顶,才能看清现代医学全貌………………………… 456
二、形成最低共识,做出高层建构…………………………………… 463
三、主体性建构的三个层次特点 …………………………………… 465
四、“长尾理论”:简、便、廉的可靠支撑 …………………………… 466
第十六章 疑难病症:需要全新的对策及思路……………………………… 470
一、另类眼光审视疑难病症 ………………………………………… 470
二、铺垫:慢性病及疑难病症的另类认知 ………………………… 472
三、疑难病症的“五行调控”理论…………………………………… 476
四、系统医学:“负反馈”及“不倒翁”理论 ………………………… 480
五、新思路 多环节 多方法:解题疑难病症 ……………………… 483
第十七章 融会时空:与生存相关的学科之重塑…………………………… 487
一、人文引领健康,中国引领全球 ………………………………… 487
二、饮食营养:“四合一”的提升与迭代 …………………………… 494
三、吸取历史养分,营造现代生活多重意义………………………… 499
四、慢性病的中国对策:自我管理为主,非药物为宜 ……………… 502
五、癌症生存者,全新领域可探索…………………………………… 508
第十八章 生命与健康:人们“知道很多,懂得很少”……………………… 513
一、需摘下“滤镜”看生命…………………………………………… 513
二、回到原点:中国生态医学思想,可引领世界 …………………… 517
三、注重生命的“唯象”深究,提炼规律性知识 …………………… 521
四、关于健康相关概念的研究 ……………………………………… 524
第十九章 洞悉奥秘破难题:智慧体系“其命维新”……………………… 530
一、一个善解难题的智慧体系 ……………………………………… 530
二、意趣的理性结构:识世界,解难题 ……………………………… 538
三、利用历史智慧,破解当下发展难题……………………………… 548
四、学科共同体精神状态扫视及更新 ……………………………… 550
五、中国医学研究之鸟瞰及检讨 …………………………………… 556
六、锻造促成良性互动之研发动力机制 …………………………… 563
第二十章 注重传播,联袂齐进:中国医学“再出发”……………………… 568
一、茫然于现代传播:中国医学的一大困境 ……………………… 568
二、知不足而奋进:改变传播窘境之对策 ………………………… 572
三、中国医学的当下传播,需重视“接着讲” ……………………… 577
四、诸多学科齐头并进,百舸争流,联袂出海 ……………………… 583
五、中国医学:新的地平线 ………………………………………… 593
跋 ……………………………………………………………………… 59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