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考研读博用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德育

38 8.3折 46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贤超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03

书友kw2343018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原版印刷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贤超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8067409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0页
  • 字数 43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比较地看,中国实施的“高”道德(高尚道德)教育与西方实施的“低”道德(低级道德、基础规范)教育,或者说“准法的”德育,在特征、结果、过程、效果和适用性方面有明显差别。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从特征及其结果看,激情、伟大、神圣的社会、道德和道德教育,容易而且曾经导致狂热与迷信;理性、平凡、世俗的社会、道德和道德教育,可能伴随着平庸、庸俗与冷漠。
在适用性方面,在战争时期、特殊状态中,前者有利于社会或组织的稳定、民族团结和整体生存;在和平时期、一般状态中,后者有利于个人权利、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个人的发展和创造。
【目录】
导论中国与西方德育若干差异论纲
第一章美国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美国的道德教育:家庭和教会
第二节19世纪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革
第三节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
第四节20世纪中期至现在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

第二章英国的道德与宗教教育
第一节历史上的英国学校德育
第二节英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第三节英国学校德育的总结与展望
第四节战后英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和新动向

第三章澳大利亚的公民教育
第一节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初创
第二节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荒废
第四节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复兴
第五节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现状

第四章德国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德国道德教育的历史溯源
第二节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基础
第三节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的现状
第四节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的问题与趋势

第五章新加坡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
第二节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六章中国台湾地区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台湾地区德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台湾地区德育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台湾地区德育的当代进展
第四节台湾地区德育的经验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章中国香港地区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香港地区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香港地区德育及公民教育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香港地区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当代进展
第四节香港地区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趋势与经验

第八章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双重变奏
结语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