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中医诊断学
  • 实用中医诊断学
  • 实用中医诊断学
  • 实用中医诊断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用中医诊断学

无字迹

10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铁涛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3634

上书时间2024-06-28

林歌字画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黄斑较多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铁涛 主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064385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9页
  • 字数 803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内外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的力作、是学习、研究中医诊断学的专著。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作者以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在通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内容、任务、学习与研究方法、特色之后,系统论述了中医四诊、各种辨证、辨病、病案形成发展的历史,以期以史为鉴,增加见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了解前人的成就与贡献,增强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信心,中篇为本书的核心部分,用较大篇幅详细论述了中医临床所用的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其中包括有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等。邓铁涛教授还从执简驭繁、实用方便出发,专门撰写了一章“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阐述了外感病辨证的统一纲要、杂病辨证纲要和辨证论治的具体步骤。书中特别重视临床思维方法的分析,希望读者能把诊法与辨病、辨证与论治联系起来思考,使临床诊断臻于完善而避免误诊。本书还注意贯彻执行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与中医病案书写规范。下篇为四诊与辨证有关方面的现代研究进展,使读者了解中医诊断学现代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取得的一些成果,以求与时俱进。

  本书注意到在论述层次上循序渐进,在文字说明上通俗易懂;在理论问题上力求保留中医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努力作到文图并茂。适用于国内外中医学生、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中医爱好者阅读,是一本高水平的中医诊断学参考书与工具书。
【目录】
上篇  中医诊断学绪论与发展历史的回顾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任务与学科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的任务

   二、中医诊断学的出现与形成

   三、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内容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

   一、重视诊断道德  

   二、重视四诊合参

   三、重视临床思维

   四、重视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学习研究方法与展望

   一、学习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三、展望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第一节 疾病的认识与辨病的发展

   一、殷商时代对疾病的初步认识

   二、周秦时代对辨病的奠基

   三、汉晋隋唐时代对辨病的发展

   四、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对辨病的提高

  第二节  诊法的形成与发展

   一、舌诊

   二、舌下络脉诊法

   三、脉诊

   四、小儿食指络脉诊法

   五、胸腹切诊

   六、其他诊法

  第三节  辨证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络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温病辨证

   五、八纲辨证

  第四节  病案的创始与发展

   一、病案的萌芽

   二、病案的创始

   三、病案的发展

   四、专科病案著作的出现

   五、病案的日趋完善

   六、病案质量的提高

  第五节  中医诊断学对世界医学贡献举例

   一、沙虱毒

   二、狐惑病

   三、狂犬病

   四、梅核气

   五、脚气

   六、葡萄疫与青腿牙疳

   七、疕病与隐疹

   八、煤矿毒气与煤气中毒

   九、疥疮

   十、睑生风粟--沙眼及其合并症的诊断

   十一、细络诊法

中篇  诊法与辨证

 第三章  诊法

  第一节  问诊

   一、一般情况

   二、现病史

   三、既往史

   四、个人生活情况

   五、家族史

  第二节 望诊

……

下篇 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概况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黄斑较多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