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 伦理学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伦理学导论

5 1.7折 29 八品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海明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0

上书时间2024-06-16

春思秋雨旧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海明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61895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字数 36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复旦博学·哲学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王海明教授二十余年心血之结晶,是作者有关伦理学原理的最新著作,具有完整而严谨的伦理学体系,是一部具有自身特色的、针对当前伦理学原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精心撰写的力作。本书的核心特点有二:第一,本书作者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伦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学体系和伦理思想,首次使在西方伦理学界一直相互排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结合为一门科学。第二,本书对于每一问题的阐释,都以历代伦理学名著的相关论述为指导与核心,这使得全书从体系到各章节以及对每个问题的阐述,均富有原创性与对人类以往伦理学思想的继承性,持之有故、深入浅出。本书是供大学本科哲学专业师生使用的伦理学原理教科书,也可供爱好并希望系统了解伦理学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全三册,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刊物发表伦理学论文170余篇;著有《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
【目录】
绪论
上卷元伦理学原理
第一章元伦理范畴
一、善
二、应该与正当
三、事实

第二章元伦理确证
一、元伦理确证:应该与事实之关系
二、元伦理确证理论:自然主义
三、元伦理确证理论:直觉主义
四、元伦理确证理论:情感主义
中卷规范伦理学原理
第一篇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一、道德概念
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道德的起源和目的: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第四章道德终极标准
一、道德终极标准:功利主义
二、道德终极标准:义务论
三、道德终极标准: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评析

第二篇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
第五章人性
一、人性概念: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三、最深刻的人性:爱与恨
1.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2.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3.自恨心:内疚感、罪恶感与自卑心
4.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四、最深刻的人性定律:爱有差等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
第六章善:道德总原则
一、人性之善恶:人性善恶学说
1.性无善恶论
2.性善论
3.性恶论
4.性有善有恶论
二、全部人性之善恶:善恶总原则
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道德总原则理论

第七章公正:社会治理根本道德原则
一、等利害交换:公正总原则
二、权利与义务交换:公正根本原则
三、贡献原则: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四、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1.平等总原则
2.政治平等原则
3.经济平等原则
4.机会平等原则

第八章人道: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
一、人道主义:人道总原则
1.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3.人道总原则:将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
4.人道和人道主义的实质: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
二、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1.自由概念
2.自由价值
3.自由原则
三、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1.异化概念
2.异化价值
3.异化消除:共产主义的应然性与必然性

第九章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一、幸福概念:快乐论与完全论
二、幸福价值
三、幸福性质:主观论与客观论
四、幸福规律
1.事实律
2.价值律
3.实现律
五、幸福原则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第十章八大道德规则:道德规则体系
一、诚实
二、贵生
三、自尊
四、谦虚
五、智慧
六、节制
七、勇敢
八、中庸

下卷美德伦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的实现途径
导言
一、良心与名誉概念
1.良心概念:界说、结构与类型
2.名誉概念:界说、结构与类型
二、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
1.良心的起源:良心的目的与原动力
2.名誉的起源:外在根源与内在根源
3.良心的作用
4.名誉的作用:名誉与良心的作用之比较
三、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
1.动机与效果概念
2.动机效果分别论: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3.效果论
4.动机论
5.动机效果统一论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2.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证明
3.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意义

第十二章品德本性
一、品德概念
1.品德的定义
2.品德的结构
3.品德的类型
二、品德性质
1.品德的价值
2.品德的原因
3.品德的境界
三、品德规律
1.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2.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3.德识律:国民品德与科教的内在联系
4.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第十三章品德培养:优良道德之实现
一、品德培养的目标
1.君子:品德培养的基本目标
2.仁人:品德培养的最高目标
3.圣人:品德培养的终极目标
二、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的方法
1.市场经济:提高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基本方法
2.宪政民主:提高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主要方法
3.优良道德: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两因素的复合方法
4.思想自由:培养国民品德道德认识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
1.言教:提高个人道德认识的道德教育方法
2.奖惩:形成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教育方法
3.身教:形成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教育方法
4.榜样:培养个人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
四、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内在方法
1.学习:提高个人道德认识和形成品德所有因素的道德修养方法
2.立志:陶冶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修养方法
3.躬行:培养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修养方法
4.自省:培养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修养方法
附录:伦理学导论必修书简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