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145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焕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744

上书时间2022-04-12

boy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焕君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84035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6页
  • 字数 21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传统文明也常被称为礼乐文明,礼是理解传统社会的关键词。无论是学术层面上的礼学,还是实践层面上的礼制,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迁移,因以损益的。周公制礼作乐,强调人间的德行,主张明德慎罚、敬天保民,并使这种思路体现在周初施行的种种制度上。孔子仰慕周公,又将礼与仨、义络合,并通过诗、书、礼、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使儒家礼学具备中正刚健的特征同时,礼成为一种人人皆须面对并生活于其中的人间秩序,而知书达礼的君子也成为中国人心向往之的人间典范。下及儒门后学,在长期关于经与权、常与变的讨论与实践中,礼学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传统中国固定的价值核心。可以说,儒家礼学始终关注的是对人世生活的合理安排,而这种关注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在思想、制度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理解儒家礼学的形成,而且对文化转型时期如何实现儒家思想的合理转化也不无启示。
【作者简介】
张焕君,男,生干1972年,山西灵丘人。先后在山西、北京求学,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专门史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1月出站。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礼学史、思想史。于中国古代历史中,尤其钟情于魏晋与先秦,以为乱世中人心不齐,却最容易看见真性情。信仰生生不息之道,认为学问就在日常中。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见解,颇不以为意。
【目录】
导论
第一节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第二节礼乐教化
第三节写作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一章殷周革命与周公制礼作乐
第一节股肱周室,辅翼成王
一周公东征
二营建成周与迁移殷民
三封建侯卫
第二节制礼作乐
一革命与民主
二德与刑的叠奏曲
三制礼作乐
第三节礼仪之邦
一宗法的温情
二礼达而分定

第二章礼制与礼学
第一节崩坏还是转型
一天地一大变局
二崩坏与维持
三战国风度
第二节孔子的礼学
一仁与礼
二养成人格的成人之道
第三节儒家后学的礼学发展
一礼学体系的构建
二孝道

第三章常礼与变礼
第一节冠婚
一冠礼:成年与成人
二婚礼: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第二节丧祭
一丧礼:立中制节
二祭礼:自中出,生于心
第三节变礼
一礼经已有但说法不同
二礼经所无而制作弥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