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沿诗歌聚焦
¥
30
6.7折
¥
4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陈仲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3-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仲义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82925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2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世纪之交,中国现代诗带着过往时光沉淀的轨迹,也散发着新时期以降持续躁动、求新求变的生机。在大量第一手感性资讯、先锋文本、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全书主要聚焦自“第三代诗歌”后的格局:急剧变换的诗歌生态、嬗递中的先锋时序、新锐诗写形态、标记性诗人抽样,及至重要的诗学节点。全书对近二十年中国前沿诗歌做了一次较完整详备的考察梳理,特别是对当下诗歌写作有较全面覆盖和发见。带着诸多问题意识,尝试为近二十年的诗歌场域,留下辨识与思考,尝试为中国新诗的前沿发展,提供一份有效参照。
- 【作者简介】
-
陈仲义,教授、学者。现执教于厦门城市学院人文学部。出版现代诗学专著八部:1.创作论《现代诗创作探微》(28万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2.诗潮论《诗的哗变——第三代诗面面观》(20万字,鹭江出版社1994年);3.诗人论《中国朦胧诗人论》(16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4.美学论《台湾诗歌艺术六十种》(34万字,漓江出版社1997年);5.形态论《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30万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6.技术论《现代诗技艺透析》(24万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综合论《中国前沿诗歌聚焦》(4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鉴赏论《百年新诗百种解读》(28万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另在全国5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现代诗学论文200余篇。发表与出版共计300多万字。
- 【目录】
-
第一章诗歌生态聚焦
第一节诗歌的“出逃”、承载与挣扎
一、诗歌的“逃向”
二、诗歌的“承载”
三、诗歌的“挣扎”
四、诗歌的“出路”
第二节诗写的个人化与相对主义
一、自足的独立和自在的封闭
二、一场永无穷尽的角逐
三、双面夹击下的经典
第三节多元诗写流向:象喻、语感、综合
一、诗风的复杂转向
二、象喻诗写流向
三、综合诗写流向
四、语感诗写流向
第四节诗歌接受的“四动”标准
一、增补好诗“指数”
二、情感层面上:感动
三、精神意识层面:撼动
四、思维层面:挑动
五、语言层面:惊动
六、好诗:浑然一体的生命
第二章先锋时序聚焦
第一节“内讧”:“民间”与“学院”
一、“利益分配”抑或“学术之争”
二、双方的优长与局限
三、相互吸收渗透的可能
第二节沉潜着上升:“中间代”诗歌
一、命名何以能够成立
二、诗学特征的外围性指认
三、只有个体“范式”才最具价值
第三节在焦虑和承嗣中立足:70后、80后诗歌
一、70后:各呈招数,显山露水
二、80后:宽松热身,自由上路
第四节反弹与提速:两岸后现代诗歌
一、缘起时间与过程
二、题材类型与维度取向
三、语言与思维方式
四、两岸“后”诗人“采样”
五、E时代群像
六、互照:生成与阴影
第三章网络诗写聚焦
第一节网络诗象全屏扫捕
一、“乱象”:良缘缔结后的“回生”
二、诗写“大跃进”的利与弊
三、众多诗学问题的凸显
第二节网上诗歌论争缩略
一、新“罗马斗兽场”
二、社团、运动、流派、思潮——立场之争
三、分化、分歧、分裂——意气之争
四、倾向、取向、趣向——诗学之争
五、低俗恶俗话语——有待自清自理
第三节网络体诗四大特征
一、诗写的主导精神:游戏性
二、网诗“新”美学:泛诗化
三、“无厘头”风气:语词变造
四、特别技术手段:灌水
第四节网络诗写的普遍弊端
一、从一只苹果“切起”
二、从同题诗“风”穿过
三、向名诗人开刀
四、阻止:无难度写作
第五节网诗新品种:“声、像、动”全方位组合
一、数位诗歌
二、新具体诗(视觉诗)
三、多向诗
四、多媒体诗歌
五、互动诗
六、数字化诗歌
第四章新锐诗写形态聚焦
第一节快感与肉欲的合谋——肉身化诗写
一、“下半身”出现体现了什么
二、肉身化的性出演
三、肉身化诗写的可行性
四、把握好身体辩证法
第二节不可理喻的悖谬——荒诞诗写
一、荒诞及其命名辨析
二、荒诞文本剖解
三、荒诞诗学“雏形”
第三节语词的饕餮与精神的苦渡——“新死亡”诗写
一、拨开误区,窥视“新死亡”含义
二、“新死亡”的语词招幡
三、语词的欢宴能否匹配精神的圣餐
第四节“向上、尖锐、有益”——神性诗写
一、“两批一反”的正题集结
二、“向上、尖锐、有益”的精神指标
三、二元对立中的“软肋”
第五节底层经验伦理关怀——草根诗写
一、“草根性”:来龙去脉
二、自然在地:根系生命
三、底层经验:切身证词
四、伦理关怀:广披悲悯
五、重返源头:母语原声
第六节开辟“有限制的情境授权”——新“叙事性”诗写
一、叙事的流变
二、新叙事类型
三、新锐叙事成立的依据
四、新叙事的校正
第七节自“黑夜意识”走出后——女性情欲诗写
一、“黑夜意识”唤起的情欲诗写
二、延续:载道式的阶级抵抗与性别争取
三、旁逸:纯快感的生理心理宣泄
四、衍化:爱欲释放着语词的迷幻
五、弥散:母性光辉和日常诗意
第八节当“久违”的烽火台重新点燃——生态诗写
一、危机背景与应运而生
二、“专职”生态诗写与初见成效
三、生态诗写诸多要项
四生态诗写的欠缺与追求
第五章标记性诗人聚焦
第一节隐喻后退的日常“切片”——于坚诗歌论
一、自然之神大地之子
二、万物之恒日常之基
三、隐喻之撤命名之兴
四、物象之变切片之法
五、语言之质于坚之体
第二节在转弯里滑翔的,是一只鸟的细目光——王小妮诗歌论
一、心静如月,远远地有谁在吹箫
二、晴朗站在我的头顶,蓝得失明
三、生命在素色里自然彩排
第三节黑夜,及其深渊的魅惑——翟永明诗歌论
一、“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她秘密的一瞥”
二、“内心的天线无限伸展”
三、“骨头与骨头交谈,还有闪烁的眼睛奔忙”
四、“脸谱与脸谱疾走不停”“戏剧却总是如此凄美”
第四节“蛙泳教练在前妻的面前似醉非醉”——臧棣诗歌论
一、布设“隐秘的关联”
二、展开“心理分析”术
二、推进审智的“反叙述”
三、拉伸术——一种“编织”性写作
四、理趣——一种绅士幽默
第五节“一颗心的磨损处,绽出那霞青云淡”——陈先发诗歌论
一、汉语的生命人格
二、汉语的诗性思维特性
三、汉化的诗语特点
四、将“汉化”进行到底
第六节纸蝶翻飞于涡漩中——安琪诗歌论
一、奔跑的“栅栏”
二、《任性》的意识流
三、语词的私奔或者摇头丸
四“杜拉斯”的张力
第七节“杀毒霸”的播撒及“互文性”回收——伊沙诗歌论
一、伊式短平快“点射”
二、伊式“互文”性交汇
三、伊式“硬伤”的省思
四、伊式解构背后的血肉
第六章前沿诗学节点聚焦
第一节新诗前沿研究的整体性遮蔽
一、50年新诗研究:对另一支队伍的“冻结”
二、新诗研究的前沿:集中于新诗的转型
三、纠偏:先锋诗歌研究的评价问题
第二节新诗前沿研究的个案作业
一、从个案入手“取证”
二、评估九份前沿作业
三、双重压力下继续结果
第三节两岸后现代诗学盘点
一、台湾后现代诗论:引入与消化
二、大陆后现代诗论:冲击与碰撞
三、两岸后现代诗论比对:相似与差异
第四节个人化新诗史的写作疑难
一、撰写中的困扰与难度
二、新诗史的“编外”声音
三、个人化的史识诗心
四、以“诗人”的诗心撰写
第五节个人化“解诗学”策略
一、三种欠缺
二、两大通道
三、多元入径
第六节个人化新诗形式建设管见
一、新诗格律化,举步维艰难成正果
二、新诗“泛格律化”,自由体的微约束“变种”
三、新诗难以定型的内在深层原因
四、自由诗主导下的“泛诗体”联盟
结语动力与陷阱:新诗现代性的“症结”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