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19MBA、MPA、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逻辑分册 第17版

1.09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7

装帧其他

货号3673

上书时间2024-05-26

明禹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勇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7
  • ISBN 9787111590101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与第16版相比,本书在逻辑复习思路和试题选编方面做了纲领性的修订,以突出考试重点,方便阅读。逻辑考试的实质是“汉语阅读理解”,不专门考核逻辑学理论知识。因此,逻辑学习的起点和终点都应当是“日常思维”:以“初始的日常思维”解答逻辑试题,在解答过程中,发现日常思维的疏漏(不细致、不系统、不深刻),然后以逻辑规则来弥补这种疏漏,*终形成“提升的日常思维”。考生千万不能在“日常思维”以外学习所谓“纯粹的”逻辑思维,因为根本不存在完全离开日常思维的“纯粹的”逻辑思维。
  本书强调日常思维在逻辑解题中的应用,希望考生通过学习实现日常思维提升。这本书的编排是根据1997~2009年MBA联考逻辑试题,尤其是2010~2018年管理类联考逻辑试题的特点,对试题给予科学分类,同时,结合*管理类(199)和经济类(396)联考考试大纲,说明怎样从日常思维对这些试题进行思考,并极力捕捉“初始的日常思维”在思考中的疏漏,据此引入相应的逻辑规则,提升考生的日常思维,从而实现对逻辑试题准确而快速的解答。考生可以扫描封面二维码,免费观看配套视频,作者亲自讲解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重点、难点。
  本书作者从事MBA、MPA、GCT等逻辑考试的辅导教学已长达20年,在辅导界拥有超强口碑,辅导效果和成绩有目共睹;作者曾经参与逻辑考试试题库的命题工作,本书中所讲述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是作者教学辅导经验的理论概括,更是作者长期从事逻辑命题和解题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阅读本书,考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提升的日常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逻辑应试能力。
【作者简介】
孙勇,复旦大学逻辑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参加过1994,1995,2003年中国MBA逻辑试题库命题工作,精通逻辑考试命题和应试的规律。2000年开始从事MBA、GCT、MPA、公务员等考试中的逻辑科目的辅导教学,几乎将中国MBA,GCT、MPA以及美国GMAT、GRE,LAST考试中的所有逻辑试题都亲自傲过,深受考生信任与欢迎。本书是其命题、解题和教学经验的结晶。
【目录】
目 

录:

丛书序

前  言

绪  论

 

第一章  逻辑考试的实质及其要求  / 

一、认识逻辑考试:2018年管理类联考逻辑试题  / 

二、逻辑考试的实质  / 

1. 逻辑考试要求的实质是“汉语的阅读理解”  / 

2.  逻辑考试不考逻辑专业知识,但需要理解常识 



3. 逻辑解题准确率和时间  / 

三、逻辑考试试题来源和分类  / 

四、逻辑考试大纲和不同类型试题的关系  / 

五、准备逻辑考试的方法  / 

第二章  逻辑基础知识——概念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概念的种类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 

3.  定义  / 

4.  划分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辨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2.  “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 



3.  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 

4.  把握关键词的涵义  / 

5.  识别机械二分  / 

6.  概念涵义的掌握及其辨析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一部分  推理逻辑

 

第三章  矛  盾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矛盾关系涵义  / 

2.  判断的种类  / 

(1)简单判断的种类  / 

(2)复合判断的种类  / 

3. 识别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题中的应用  / 

2.  否定和否定词的位置  / 

3.  通过辨析矛盾进行削弱、比较和评价  / 

4.  联言和选言判断的关键词、涵义及其矛盾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四章  推  导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基本推导 



2.  扩展推导  / 

3.  三段论推导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基本推导关注范围和程度  / 

2.  扩展推导关注周延和逆否命题  / 

3.  推导在真假话题中的应用  / 

4.  三段论推导的各种题型  / 

(1)结论题 



(2)假设题 



(3)比较题 



(4)评价题 



5.  广义三段论  / 

6.  关系判断推导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五章  假  言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假言判断的种类  / 

2.  假言判断的涵义及其与其他命题的关系  / 

3.  假言推理基本规则  / 

4.  扩展的假言推理  / 

(1)二难推理 



(2)选言推理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假言判断之间及其与其他判断的等价转换  / 

2.  假言推理及其试题类型  / 

(1)推导结论 



(2)补充前提 



(3)削弱加强 



(4)推理评价 



(5)结构比较 



3.  二难推理的应用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六章  数  字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数字涵义辨析和比较  / 

2.  数学概念理解试题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根据已知条件中的数字推结论  / 

2.  根据数学概念或者数学、空间关系推结论  / 

3.  涉及数学关系的其他类型试题  / 

4.  百分比之间的对照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七章  计  算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以假言判断为条件的计算  / 

2.  排序  / 

3.  分组和组合  / 

4.  分组和对应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以假言判断为条件计算题的验证和推导

  / 

2.  排序  / 

3.  分组、组合和对应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二部分  论证逻辑

 

 

第八章  结  论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归纳 



2.  概括  / 

3.  比较  / 

4.  调查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找出最合理结论的经验  / 

2.  比较中的可比性  / 

3.  调查中的代表性  / 

4.  关注论证中的转折  / 

5.  两人对话焦点或者分歧点的概括  / 

6.  理解论述的层次性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九章  削弱加强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论证的目的和结构  / 

(1)A模式论证 



(2)B模式论证 



2.  削弱加强的一般思路  /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有无他因 



(1)他因对A模式论证的加强与削弱  / 

(2)对A模式削弱中他因和本因关系  / 

(3)他因对B模式论证的加强与削弱  / 

(4)A、B论证模式分析与加强削弱方向  / 

2.  正反例证  / 

3.  因果方向  / 

4.  因果存疑  / 

5.  概念辨析  / 

6.  多种加强削弱解题思路的比较  / 

7.  无方向加强削弱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十章  假设、解释、比较和评价  / 

一、一般背景知识  / 

1. 假设题 



(1)寻找假设的两种思路  / 

(2)确定假设的三个方向  / 

2.  解释题  / 

(1)现象解释 



(2)矛盾解释 



3.  比较题  / 

4.  评价题  / 

(1)常见的逻辑谬误  / 

(2)方法说明 



(3)谬误评论 



二、考试中的应用  / 

1. 两种假设思路和最合适假设  / 

2.  寻找假设的三个方向与多项假设  / 

3.  通过对选项的比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 

4.  多原因解释时要“放宽尺度”寻找不能解释的选项  / 

5.  比较的重点在于对选项机械比较  / 

6.  评价型试题对选项的理解更重要  / 

小结  / 

练习  / 

练习答案及解析  / 

 

第三部分  逻辑考试模拟试卷及近三年管理类联考真题与详解

 

模拟试卷一  / 

模拟试卷二  / 

模拟试卷三  / 

模拟试卷四  / 

模拟试卷五  / 

2016年管理类联考真题  / 

2017年管理类联考真题  / 

2018年管理类联考真题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