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3.88 1.9折 20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志军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14

上书时间2024-05-22

明禹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郝志军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38019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关于教学理论的本质属性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的质量。本书对教学理论实践本性及其历史展现、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和实现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我国教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生活—哲学”的研究模式。本书论点鲜明,论证严谨,书中的历史比较研究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合理吸收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理解和阐释。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前,我们对实践的本质作了片面化、狭窄化的理解,仅仅把实践解释为外部的可感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内容,视为认识的环节。实际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它不仅包括人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还包括人的精神实践活动。认识是实践活动的环节,认识的本性所表现的首先是实践的本性,即创造性的本性。这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目的实践观,是探讨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的立论基点。以此基点,本书借鉴现代心理学、文化学和现代哲学(如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复杂性理论)的思想方法,着力对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和实践功能诸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并参照对教学理论实践本性和实践理论的分析成果,深入剖析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中所存在的“实践乏力”现象,提出了以“文化一生活一哲学”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框架,从教学理论研究的对象维度(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和元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主体维度两方面,探讨了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问题。
【作者简介】
郝志军,男,1969年8月生,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特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实验和教师教育。         近年来,在《教育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

 一、教学理论的一般规定

 二、教学理论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第二章  教学理论实践性的历史呈现

 一、实用性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

 二、教学理论实践性的现代拓展

 三、教学理论实践性呈现进程中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与作用方式(上)

 一、实践功能在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

 二、实践功能蕴涵于教学理论的不同成分中

第四章  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与作用方式(下)

 一、实践功能:教学理论的基本作用方式

 二、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现实化的一般进程及其制约因素

 三、研究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及其时代重建

 一、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

 二、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