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通论
  • 哲学通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通论

3.15 八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庆堂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1-2-3-2

上书时间2024-05-21

虹琪书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庆堂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2377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36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
【内容简介】
《哲学通论》不是宣示永恒真理,而是对古今中西哲学家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探索进行回溯、比较和总结,并对该问题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使读者对哲学在古今中西的意义上有一种“通”的觉解。当你读完《哲学通论》的时候,就会认为哲学不是“无事生非”,也并非“没有用处”,而是理性的“沉思”,是对人类生存智慧的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
【目录】
第一章哲学观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哲学观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观
三、近代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哲学观
四、现代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观
第二节现代中国哲学的哲学观
一、哲学概念的引进与哲学学科的建立
二、关于哲学观的论争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
第四节当代哲学观综述及未来趋势展望

第二章本体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对本体的追问与解答
一、西方古代哲学的本体论
二、西方近代哲学的本体论
三、西方现代哲学的本体论
第二节中国哲学对本体的追问与解答
一、先秦道家与儒家的本体论
二、两汉魏晋时期的本体论
三、宋明理学的本体论
四、宋明心学的本体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诠释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内容
第四节本体论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第三章“真”的问题
第一节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之“真”
一、“真”的本体论:什么是“真”的?
二、“真”的认识论:为什么是“真”的?
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德性之“真”
一、求善不求真
二、善就是真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之“真”
一、真理的实践形态的建立
二、实践形态真理观的发展
第四节综述和展望
一、综述:“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二、展望:生活的就是真的

第四章“善”的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对善恶根源的探索以及对“善”的界定
第二节中国哲学对善恶根源的探索以及对“善”的界定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善恶问题的诠释
第四节善恶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第五章美的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关于美的本质的追寻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论
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论
三、近代美论
四、现代美论
第二节中国哲学关于美的本质的追寻
一、先秦诸子的美论
二、秦汉至清时期的美论
三、中国近代的美论
四、中国现代的美论
五、中国当代的美论
第三节马克思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
一、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三、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第四节美论综论
一、美的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美的本质问题研究展望

第六章神的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的神话依托和神学建构
第二节中国哲学对鬼神问题的思考与利用
一、夏、商、周时期的天命观
二、无神论思想的萌芽
三、孔子的畏天命和敬鬼神而远之
四、墨子的“天志”与“明鬼”
五、董仲舒的天赋君权和王道配天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宗教的批判
一、宗教的本质
二、宗教的起源
三、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宗教的社会作用
五、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四节宗教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第七章人的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关于人的本性的探索与开发
一、西方古代人性论
二、西方近代人性论
三、西方现代非理性人性论
第二节中国哲学对人性的探索与规范
一、先秦——多元人性的创构与争鸣
二、中国传统人性论——儒家人学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三、内忧外患、中西融合——中国近代哲学对人性的思考与改造
四、与家国共命运——中国现代人性论对前途的关注
五、人学学科开创——中国当代人性论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
一、人的本质发展
二、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的发展
三、个人需求的全面性发展
四、个人能力的全面性发展
五、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节人的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一、人的问题研究综述
二、人的问题研究发展展望

第八章价值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对价值问题的追问
一、理性、实践与价值相统一的古典价值思想
二、严格区分价值与事实的近代价值思想
三、消除价值与事实严格区分的现代价值思想
第二节中国传统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变迁
一、儒道互补的传统价值思想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价值的重估
三、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化
第三节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
一、实践唯物主义价值思想的经典阐述
二、实践唯物主义价值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价值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第九章科学观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的科学观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观
二、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科学观
三、20世纪初现代科学观的出现
四、后现代科学观的出现
第二节近现代中国哲学的科学观
一、新学与旧学的决裂:“科学”取代“格致”
二、“科玄论战”:不同科学观的龃龉
三、港台新儒家殷海光的科学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
二、毛泽东的科学观
二、邓小平、江泽民的科学观
第四节科学观问题的综述与未来趋势展望

第十章社会历史观问题
第一节西方哲学的社会历史观
一、古希腊罗马朴素的社会历史观
二、中世纪神学历史观
三、近代资本主义人本主义历史观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观
第二节中国哲学的社会历史观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观
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历史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历史观
第四节综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