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1.6折 ¥ 3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嵘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40200408927
上书时间2024-12-24
Chapter 1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
1.生活中的经济学
2.有一个经济学家的大脑
3.嘿,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4.大森林和小树木
5.学者还是顾问
6.自我催眠:我是一个经济学家
Chapter 2 毕业的两难选择
究竟是什么让Jeremy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Jeremy来自一个经济水平一般的小城镇,由于学习努力,高考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城市里的一所一本大学。在大学里, Jeremy发奋学习,在大四下半学年的时候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实习工作。工作了几个月后,眼看就要毕业了,可Jeremy却为毕业后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犯了难。在实习期间他听很多公司的前辈抱怨生活的艰辛,“工资不高花费不少,每个月领到的工资几乎都贡献给了房租和交通,所剩无几的钱再和朋友们聚几次也就彻底月光了” 。一句话道出了大多数外地员工的心声。虽说如此,但老家的朋友们却十分羡慕他能够在大城市上班工作,觉得在大城市当个小白领,工资高发展好也倍儿有面子。家里的长辈们也经常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后来,公司领导和他深聊了一次,希望他毕业后能继续留在公司工作。而就在这时,小镇里儿时的伙伴也打电话跟他说现在家里西红柿销售火热,希望他能回去和自己一起种植西红柿,共同开展新事业。Jeremy在经过一番权衡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收拾包袱回家种地。
1.机会成本
2.经济学家与会计师们
Chapter 3 饭桌上的菜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Kate家饭桌上每天的菜呢?
Kate的妈妈是典型的家庭妇女,负责照顾宝贝女儿Kate的饮食起居。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拎着菜蓝去菜场采购一天的食材,她最大的成就感来自通过讨价还价买到了物美价廉的美食。精打细算的她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第一时间发现菜场菜价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芹菜涨价了,茄子又便宜了,最近的猪肉肥肉多等等是平时Kate妈妈最常唠叨的话。这段时间Kate发现家里的餐桌上总是出现西红柿,不是西红柿炒鸡蛋,就是糖拌西红柿,再不就是西红柿蛋花汤。可是再过一段时间主打菜可能就变成了茄子或者南瓜。每隔一段时间家里饭桌上的菜都会发生变化,Kate觉得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妈妈决定每天买什么菜呢?
1.需求曲线
2.弹性
Chapter 4 西红柿的产量
Jeremy是如何规划西红柿产量的呢?
Jeremy回到家乡后,风风火火地开展起了西红柿种植事业,也结识了许多同样种植西红柿的农友。虽然大家是竞争对手,但由于销售渠道略有差异,所以还是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他发现虽然大家都售卖西红柿,但定价却没有两家是一样的,有些卖1元一斤,有些卖1.2元一斤,往往同一区域的卖家价格比较相近,而距离较远的卖家价格差异就比较大。不过也有例外,隔壁乡镇的AAA绿色西红柿售价就普遍比别家高,但销量也非常好;而本地区的BBB西红柿却是以物美价廉而闻名。于是Jeremy在想自己究竟生产多少西红柿比较合适呢?价格高就多生产,价格低就少生产,这样做对吗?每年的生产计划成了Jeremy最头痛的问题。
1.供给曲线
2.供需均衡
Chapter 5 为何要讨价还价?
为什么Jim买同一样东西会有不同的价格呢?
Jim是个模型狂热者,钟爱各种飞机模型,其中有一款近期推出的R-8飞机模型特别受推崇,售价5,000元,大家纷纷抢购,导致断货。Jim没有抢到,心想哪怕花12,000元也愿意从别的玩家手里收购。后来经过多方打听,Jim终于找到一个肯出手的卖家,卖家开价10,000元,Jim二话不说就将模型买下。几天后,又有一个朋友来找Jim说他也打听到一个卖家,售价10,000元,问Jim是否有需求要买,这时Jim犹豫了,心想已经有一个模型了,但再收购一个也无妨,于是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花费了8,000元买下。几个月后随着市面上流通的模型越来越多,Jim又分别以6,000元和5,000元收购了两个。有朋友觉得Jim亏了,但也有朋友觉得Jim其实赚了。Jim最后掐指一算,还是拍着大腿乐开了花。
1.消费者剩余
2.边际效用递减与消费者剩余
3.购物的选择与消费者剩余
Chapter 6 要不要投广告?
Kate究竟要不要为游乐园投放广告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