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代与心灵 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

5.5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培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5-1(0.6)

上书时间2024-06-25

墨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熊培云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3306829
  • 定价 1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思想国》

  本书精选了作者在巴黎留学及驻欧采访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文字,记录了一个游子置身异国的所见所想,及其身在中国转型时期的种种乡愁。

  “柏拉图要理想国,熊培云要思想国”、“从理想国到思想国”、“从刀剑共和国列思想共和国”。“思想国”是本书的价值指引。自作者2005年提出建设“思想国”以来,“思想国”一词立即风靡网络。如何建设一个人道的、人体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重新发现社会》

  本书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自由在高处》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厂,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自由在高处》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

  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近年来在海内外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皆可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代表作有《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思想国》,译著有《中国之觉醒》。
【目录】
《思想国》

《重新发现社会》

梁文道序允厥执中

自序

第一章 国家与社会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

 国富论与民富论

 重新发现社会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

 爱国如何主义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

 社会化与资本化

 绿色警戒

 “社会资本”主义

 被缚的“蜘蛛侠”

 民间是个好东西

第三章 物权与税权

 果壳上的物权 

 “没有理由不纳税”

 普天之下,莫非国土

第四章 从自由到民主

 帝国稻草人

 乳房与民主

 新“农村包围城市”

 底线理想与偷鸡寓言

 从限政到宪政

第五章 开放的传统

 从孔夫子到“孔先生”

 从榜样年华到“青年领袖”

 一个人的传统

 整理国故:从墨子到胡适

 “庸俗革命家”与“增量历史”

第六章 网络社会

 自从有了互联网

 “周老虎”——一个时代的标本

 吃吃喝喝的民主——“网络咖啡”精神源流考

第七章 补遗

 二十世纪流血,二十一世纪流汗——巴黎答客问

 从游民到梭罗——与王学泰谈游民与中国社会

 一场丰衣足食的反叛——反思法国“五月风暴”

 错过胡适一百年

 “上帝”为什么不亲自传教

 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附录 减政主义杜亚泉

后记 有理想的人海阔天空

《自由在高处》

自序 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我为什么要写作?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

国家与玫瑰

挡得住德军,挡不住生活

老教授与小王子

梭罗的树林

为情侣求饶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好色关乎心灵

铺路石下是海滩

诙谐社会,政治如何玩赏?

赘肉政治学

第六种自由

为什么自由先于平等?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看电影,还是哭电影?

绑架为什么流行?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开公司,还是开法院?

死刑是个笑话

要新闻联播,还是宣传联播?

不要活在新闻里

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

地图知识分子

“火星文”入侵

背着国家去旅行

国破山河在

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奖励你,控制你

不自由的秩序如何杀人?

屋顶上的矿难

公民膝下有黄金

没什么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

柏林墙上有多少根稻草?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从魏珍怎样到郝思嘉?

悲怆的明星

杀鸡儆猴,猴为什么鼓掌?

假如我改《西游记》

“网瘾”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二等于多少?

人是什么单位?

条件即逆境

预言的囚徒

人类为什么迷醉于暴力?

生活引导农民

哪里有混乱,哪里就一定有不自由

国界与自由

虽自由无以言说

被误读的《死亡笔记》

艾氏9.11

以河为界的正义

床上爱国主义

天堂五分钟

光荣背叛

从《一九八四》到《窃听风暴》

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

每个人都有权有势

凤凰网三分钟演讲

自由在高处

在中央电视台的演讲

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南开大学的演讲

日报七年,我的文字心灵

给朋友的信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

给朋友的信

附录 易卜生主义

后记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自序  我的村庄我的国

第一章 万物生长

 1.谁人故乡不沦陷?

 2.墓畔回忆录

 3.为什么不是农民拥有土地?

 4.为什么是土地拥有农民?

 5.讨伐李四喜

 6.幸福的自留地

 7.六畜兴旺周杰伦

 8.生育的故事

 9.摸着石头进城

 10.几户人家

第二章 前线与后方

 1.会开枪的农具

 2.到农村去

 3.  “不建设,毋宁死”

 4.计划政治下的“盲流”

 5.革命的水稻田

 6.识特务者为俊杰

 7.几位乡镇干部的心里话

第三章   阴阳界

 l.鬼子来了

 2.刺刀下的公民课

 3.阴阳界上的乡村

 4.农民为什么消极抗日?

 5.两位县长的故事

 6.地方如何记忆?

第四章   隐忍、混乱与抵抗

 1.城乡不平等的起源

 2.无权无势者如何抵抗?

 3.第二颗子弹

 4.故乡之斯巴达

 5.人类为什么会失去温良?

 6.有不公,为什么没有大动荡?

第五章   乡村民主

 1.第五大发明333

 2.为什么要有乡镇精神?

 3.从民选省长到民选村长

 4.村治与县政

 5.答案就在风中飘

 6.民主日记摘录

第六章 生活与信仰

 1.乡村“拉斯维加斯”

 2.麻将与宪政

 3.德先生、赛先生,还有一个无小姐?

 4.以家为事业信仰

 5.农民怎样修行?

 6.山坳上的赞美诗

 7.沦落风尘的村姑

 8.保卫乡村,守护灵魂

结语  推土机年年作响,回不去故乡?

后记  有故乡的人心存敬畏

附录一两千分之一的改变

附录二  没有土地,就没有灵魂一一熊培云专访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