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 孝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礼记 孝经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20.31 4.8折 42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辉 导读 著 刘志辉,胡平生 等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4004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0822980

上书时间2025-01-10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礼记
曲礼 
檀弓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法
祭义
经解
仲尼燕居 
冠义
昏义 

孝经
《孝经》导读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名句索引 

内容摘要
中信国学大典(53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精彩内容
    译文
        曾子说:“诸如爱亲、敬亲、安亲、扬名于后世等等,已昕过了老师的教诲,现在我想请教的是,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可不可以称为孝呢?”
        孔子说:“这算是什么话呢!这算是什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七人,天子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五人,诸侯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亡国;大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家臣三人,大夫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丢掉封邑;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父亲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那么他就不会陷入错误之中,干出不义的事情。所以,如果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做儿子的不能够不去劝谏;如果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做臣僚的不能够不去劝谏;面对不义的行为,一定要劝谏。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又哪里能算得上是孝呢!”
        本章主旨是“争”。“争”,就是“诤”的意思。在古时候的中国,“谏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汉刘向在《说苑?臣术》说:“有能谏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由此可见,臣下劝谏君主随时会丢官,甚或会丧命。今天,我们不用面对专权的君主,不用怕丢官丧命,但当面对上司抑或父母做一些“不义之事”时,又能否做一位敢于“争”的人?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是讲关系和讲人情的,不要说是父母和上司,就是对朋友提出规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忠言逆耳”,一旦“忠言”出口,弄得不好便会破坏大家的“关系”。若大家处于“平行”的位置还好,但如果双方处于“从属关系”就更令人为难了。然而,孔子强调“故当不义则争之”,一方面,要我们明白“义”比“情”重要;另一方面,要说明坚守“道德责任”,是我们行孝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有时候,中国人总爱子女对自己唯唯诺诺,但我们也要明白子女的“不从父令”,未必一定是坏事。特别是被子女进“忠言”的时候,父母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出了问题。当然,子女规劝父母的态度也必须恰如其分。
        1“明王事父孝”句:明王能够孝顺地侍奉父亲,也就能够虔敬地侍奉天帝,祭祀天帝,天帝能够感受,能够明了孝子的敬爱之心。
        2“事母孝”二句:明王能够孝顺地侍奉母亲,也就能够虔敬地侍奉地神,祭祀地神,地神能够感受,能够清楚孝子的敬爱之心。
        3上下治:指社会上尊卑上下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4着:一说昭著之意,指神灵显著彰明。一说,就位、附着之意。指鬼魂归附宗庙,不为凶厉,从而佑护后人。
        5光:通“横”,充满,塞满的意思。
        6“自西自东”两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思,语气词,无义。不服,不服从。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天子,侍奉父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天帝,而天帝也能明了他的孝敬之心;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地神,而地神也能洞察他的孝敬之心;他能够使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和顺融洽,所以上上下下太平无事。天地之神明察天子的孝行,就会显现神灵,降下福佑。虽然天子地位尊贵,但是必定还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辈;必定还有长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兄辈。在宗庙举行祭祀,充分地表达对先祖的崇高敬意,这是表示永不忘记先人的恩情。重视修养道德,行为谨慎小心,这是害怕自己出现过错,玷辱先祖的荣誉。在宗庙祭祀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先人的至诚敬意,先祖的灵魂就会来到庙堂,享用祭奠,显灵赐福。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顺从兄长之道做得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之神;这伟大的孝道,将充塞于天下,磅礴于四海,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它不能达到,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它不能解决。《诗经》里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没有人不肯归顺、服从!’”
        本章从“天人感应”和“政治效益”的关系出发,劝说君主要谨慎修德,恪守孝悌之道,遵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如前章而言,“孝治天下”不仅要求在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敬顺”,同时上位者也要心存“爱”与“敬”来治国理民。然而,在君主专制的时代,一国之君身居权力之顶峰,我们很难要求君主必须履行以“孝治天下”。所以汉代的儒家就利用“天人感应”之说,企图限制无上的君主权力。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宪法、议会和选学制度制约施政者。“天人感应”之说看似无稽,甚至已经成为“笑话”。其实,“天人感应”之说乃是缘自先秦时代“同类相应”的思想。《周易:中孚》说:“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意思是鹤在林荫深处呜叫,它的儿子听到叫声便会和应。古人相信“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干》)所以,“天人感应”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天”(包括上天、下地、宇宙万物)和“人”是“同类”。在中国医学的理论里,特别注意季节变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那就是“同类相应”思想的体现。如今,我们当然不会把大雨、冰雹、风暴、地震,与人的行为挂钩,但我们要明白,在“天人感应”的背后,既包含“同类相应”思想,而在“同类相应”里,则蕴含天与人“血脉相连”的“隋”。所以“天人感应”的意义,不再是灾难和异常事件对人类的警惕,而是让我们重新体味“天”和“人”的“血脉之情”。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孝行”时常会得到褒扬,而“孝感动天”更是最高的荣誉。若撇开迷信的一面,
      “孝感动天”实际上是赋予“孝行”神圣的意义。“孝行”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个人在实践孝道至极的同时,赤是把人性光辉的一面作晕大的发挥,那样儒家的理摁人格便得以成就。P306-3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