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数学套装(共3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趣味数学套装(共3册)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51.52 5.3折 97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罗斯)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著;项丽 译 著等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48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7元

货号1203321785

上书时间2024-12-31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趣味代数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趣味几何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趣味魔法数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既妙趣横生又立论缜密,是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难懂枯燥的科学问题,在别莱利曼的笔下,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目录
《趣味代数学》
《趣味几何学》
《趣味魔法数学》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摘要
《趣味代数学》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趣味几何学》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趣味魔法数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的《趣味魔法数学/全世界孩子最喜爱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是一本青少年科普读物。全书共分11章,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数学原理,还通过实验、练习、寓言、谜题解答等帮助小读者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孩子对科学重要理论的认知并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读者学会如何在各个方面对已掌握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主编推荐

《趣味代数学》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销量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轻松学好物理学,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趣味几何学》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销量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轻松学好物理学,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精彩内容
《趣味代数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触发器来进行数的运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是如何实现两个数相加的。图中的样子连起来。第一排触发器用来记被加数,第二排用来记加数,最后一排记二者加起来的和。当上面的两排触发器的状态为“1”时,会向第三排的触发器输出脉冲信号。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面两排触发器分别记着二进制数10l和111。最后一排的第一个触发器从上面两排的第一个触发器各得到一个脉冲信号,即共得到两个脉冲信号。根据前面的分析,此时最下面的第一个触发器仍然处于“0状态”,同时会给第二个触发器发送一个回答脉冲。另外,第二个触发器还会从第二个二进制数那里得到一个脉冲信号。也就是说,这个触发器共得到了两个脉冲信号,因此,该触发器也处于“0状态”,并且,它还会向第三个触发器发送一个回答脉冲。除了得到这个回答脉冲之外,第三个触发器还从上面的两个触发器中得到了两个脉;中。也就是说,该触发器共得到3个信号,结果变成“1状态”,同时输出一个回答脉冲。第四个触发器得到了这个回答脉冲,并且再没有其他脉冲信号输入,因此第四个的按杰为“1”,以上的过程实现了两个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即
    如果换算成十进制的数,就是5+7=12。在图3中,最下面一排触发器输出的回答脉冲,就相当于我们在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时的进位。如果每排触发器不是4个,而是20个甚至更多,我们就可以进行百万甚至千万级的数的加法运算。
    需要指出的是,借助触发器进行加法运算的实际装置,要比图中的情况稍稍复杂。在实际的装置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信号的“延迟”,通过一些装置来实现这一功能。具体地讲,在图3中,在接通装置的瞬间,上面两排触发器输出的脉冲同时加在最后一排的第一个触发器上,两个信号很容易混合在一起,被误认为接收到的只有一个信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必须让上面的两个信号分先后到达,即后一个信号要比前一个信号“延迟”到达。如果加上这一延迟装置,两个数相加的时候,就会比触发器单纯计数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
    将上面的设计方案稍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减法运算,甚至乘法运算、除法运算。事实上,乘法运算就是连续的加法运算,因此,花费的时间就会比加法运算多很多。
    以上过程即是现代计算机的计算原理。应用这一装置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1万甚至10万多次,未来每秒运算速度甚至会达到上百万次、上亿次。读者朋友,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快的运算速度有什么用处呢?在很多人看来,要计算一个15位数的平方,用秒的时间来计算跟用秒的时间来计算,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都是一瞬间而已嘛。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非常优秀的象棋选手,在下每一步棋的时候,落子之前往往要考虑几十甚至上百种可能的情况。假设他考虑一种情况需要花费几秒,上百个方案就要花费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这样的话,在复杂的棋局中,棋手就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因为思考的时间可能会占用整个比赛所规定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最后只能匆忙落子。但是,如果把分析走棋方案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做,会怎么样呢?计算机每秒能进行上万次的运算,它分析完所有的走棋方案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当然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你可能会说,计算是计算,下棋是下棋,它们是不一样的。棋手下棋的时候,可不是在计算,而是在思索,计算机怎么可能会下棋呢?你无须疑惑,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对这一问题再进行详细的分析。
    P17-1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