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朝廷 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 1680-1785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40.85
4.5折
¥
90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张勉治(Michael G.Chang)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33400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0元
货号1201950001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勉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历史学博士,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主要研究领域为16至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目前主要关注盛清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物质文化。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译有《州县官的银两》《自贡商人》《君主与大臣》等。
目录
致谢1
绪论1
家产—官僚制帝国:前近代国家形成的一种模式8
嵌入了民族意义(意识形态)的家产制12
清民族—王朝国家的系谱15
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形成22
章巡幸的历史与多重意义28
上古的出巡、狩猎与战争31
战国时期巡狩的“开化”33
作为君主—官僚间紧张关系突出表现的巡狩36
帝制官僚与对巡幸的贬斥39
帝制联盟与执着于季节性迁移43
明朝的巡幸51
结论55
第二章“法祖”:巡幸乃民族—王朝原则(1680年代和1740年代)57
进谏与因应之一:康熙皇帝最初的南巡(1668—1671)59
康熙皇帝恢复巡幸(1680年代):经典模式?62
乾隆皇帝恢复巡幸(1740年代):家族的传奇故事68
进谏与因应之二:汉御史的抗议(1758年12月)80
乾隆皇帝评论妥帖睦尔(1767年):历史的回响84
结论86
第三章将朝廷置于马上:移动朝廷的后勤与政治88
皇帝的扈从与巡幸路线88
安排驻跸事宜:一种旗务92
作为武力象征的营帐98
以战争规模动员各省106
应对大众的南巡认识107
结论119
第四章安不忘危与帝国政治:战争、巡幸、武备122
乾隆皇帝推崇军事价值(1785年)123
忧惧八旗衰落(1670年代—1730年代)127
乾隆初年的军事危机(1730年代—1740年代)130
作为满洲人尚武习惯的巡幸135
领导层危机与八旗持续衰败(1750年代)148
南巡与准噶尔问题(1750年代)151
帝国与南巡中的耀武扬威(1762年)157
结论164
第五章“还淳返朴”:南巡与商业化时代精英内部竞争168
培植商业财富169
乾隆皇帝抑制奢靡的话语181
士人的焦虑与皇帝话语的“为我所用”189
结论197
第六章南巡的文化包容:推崇诗歌与迎合汉学199
召试199
推崇诗画以笼络精英203
苏州的文化经纪人沈德潜207
苏州紫阳书院与迎合汉学214
模棱两可的迎合227
结论231
第七章乾隆皇帝巡幸江南的诗歌写作与政治233
愉悦在前:皇帝的矛盾态度234
精英文化内部的紧张:十八世纪对“抒情论”的贬斥241
解读乾隆皇帝南巡诗作246
初相遇:在江北厘定“江南意”247
与金山相遇(一):引出景致与否认欲望253
与金山相遇(二):调和并抒怀月下长江257
日益深入:宣称勤政,拒斥愉悦266
正统话语:马上“观民”270
结论278
第八章大众认识与民族—王朝政治至上(1765—1785)280
乾隆皇帝水利认识的再考察281
政治至上(1770年代)287
对民族—王朝合法性的侵蚀(1765—1778)291
民族—王朝回应之举:恢复巡幸(1780—1785)314
结论323
尾声最后的巡幸(1800—1820)326
民族与清统治的历史机制331
附录A乾隆南巡的地方备办情况337
附录B乾隆南巡全部支出的估算345
附录C南巡召试的量化分析358
征引文献362
索引390
译后记425
内容摘要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很富庶、很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
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非常不错,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十八世纪清朝统治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