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慧父母 四堂修炼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17.7 3.7折 48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克 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8198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8524490

上书时间2024-10-15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人间正道是沧桑

任何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原因,促使我开《智慧父母:四堂修炼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两个案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2018 年,我在上海上课,一位浙江的企业家临时向我请假,说不能赶来上课了,因为她接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她广州一个好友的女儿自杀了——只因和男朋友吵架就自杀了。这女孩的父母一方是做企业的,一方是当官的,女儿也接受了国外的高等教育,可谓是让人羡慕的家庭,哎,就这么毁灭了。2019 年,我在山东给一个中学做公益讲座,校长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个30 岁的男生因为一篇硕士论文没有通过,受不了打击,跳楼自杀了。

我又想到我的两位企业家学生,都五六十岁了,但当回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对他们幼年的伤害时,两位老爷们儿依然心痛不已,黯然伤神。

虽然我也在网络上看到过很多青春期学生自杀和家庭悲剧的案例,但耳闻目睹的事情对我触动还是很大的,让我觉得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足以影响到他成人,甚至影响一辈子,同时我也有家庭方面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体验,于是我想把我对教育的一些观点分享给有缘的读者朋友,我将这些观点和思考写成书,并在有缘的城市开《智慧父母:四堂修炼课》培训班,让更多孩子少受伤害,让更多父母少留遗憾。但有位好心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宝妈是不看书的,他们宁愿花198 000 元将孩子转到更好的学校读书,宁愿花19 800 元给孩子报补习班,宁愿花1 980 元给自己买一套化妆品,也不愿意花198 元让进行家教知识的学习。他们并不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就算他们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也并未真心打算改变自己。不得不说,这位朋友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但我对世界并不悲观,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诚意,总能感动一群有缘人,于是我固执地打开冷冰冰的电脑,在键盘上敲打着暖洋洋的文字,只为以心换心。

任何文字都与写作者的价值观、经历和阅读息息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饱含深情地写作这本书。我觉得任何人、事、物的成功或失败,不外乎由三个因素决定:道、术、器——做智慧的父母、普通的父母抑或是愚昧的父母也是由道、术、器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所谓“道”就是我们在这件事上的价值认知。如果人果真发自真心地认同价值观,那么其行为一定与价值观吻合,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质上都是价值观造成的。比方说,有的父母对自己与孩子关系的价值认知是“孩子是我的未来,是我生命的延续”,所以表现在行为上,父母对孩子就过分地患得患失,或过分保护,或过分管控,生怕孩子出了半点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行为恰恰导致孩子问题百出。有的父母对自己与孩子关系的价值认知是“孩子与我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表现在行为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尊重其天性,任孩子在自身天性范围内自由发展,这样看似不管不教,却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每个人的行为和做法必然是其价值观的真实反应,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我的“道”就一句话:“7 岁以前,你是我的老师;7 岁以后,你是我的朋友。”于我而言,这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我真实的价值判断。这两句话直接影响了我和孩子的关系,影响了我的教育方法、教育工具和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很爱他们,他们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养分,让我更懂孩子,也更懂自己。在此真诚地感谢他们,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在我写作时,四哥马宇轩刚过5 周岁生日,他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师,我愿意感恩地、谦逊地由他带着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由他带着我发现自己那颗活泼泼的心,由他带着我打破我身上顽固的自我和僵化的思维——尽管很多时候我是个不称职的学生,但我真诚地称呼他为老师,他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美称。

在我写作时,大姐马羽凡上七年级,二姐马语宸读六年级,三哥马宇哲读二年级,他们都是我重要的朋友。我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我愿意倾听他们的世界,我也愿意把我对世界的看法分享给他们听。当我从爸爸的角色转变成他们的朋友时,他们更愿意靠近我,我很少骂他们,和他们说话都很温柔,在语调上甚至带着音乐的色彩,而且全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看到他们如初升的朝阳,我就有拥抱的渴望;看到他们被作业压得直不起腰,我就有发自心底的爱怜,除了爱他们,我没有第二个想法。

很多父母说,这不就是当好人嘛。话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在家庭教育中,当一个真正的好人是很难的,是需要学习的;而当恶人是人人都会的,一旦情绪失控,愤怒、吼叫、抱怨、数落、辱骂甚至体罚就会无师自通。

我知道,在孩子面前,每个父母都曾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成了情绪的奴隶而成为孩子的恶人。我承认,我也曾是孩子们的恶人,我也曾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孩子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但那只是朦胧的认知,是知而不行的,也并非真正的知。

直到我开这门课写这本书时,直到我深入思考人生、工作、生活、孩子、父母、兄弟、伴侣、亲人、朋友等关系时,尤其将孩子抽离出来单独思考时,我才醍醐灌顶般地认知到孩子是我的老师和朋友:7 岁以前,你是我的老师;7 岁以后,你是我的朋友。我们是一辈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亲情是我们之间不用言说的底层代码。

这是我本书写作之“道”:“以子为师,与子交友”。我花了很多笔墨,但重点又不在于阐述怎样向孩子学习,怎样与孩子交朋友,而是刻意跳过孩子教育的话题,从儒家修炼的角度入手,从心灵和心性层面来写“人”,写怎样认知自己,修炼自己,把自己的各种标签撕掉,重新恢复“人”的状态。

如果读者朋友通过课的学习,如我一般找回做“人”的感觉,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家里正有一个“人”,那就是你的孩子——7 岁以下的孩子,跟着他学习就可以返回“人的世界”,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称呼儿子为老师了。

当然,我知道全书的这些文字或许并不受欢迎,先且不说读者朋友是否认同我的“以子为师,与子交友”的观点,就算真的认同,在今天这个浮躁的追求速成的社会里,人们也未必有耐心去品读这些文字,就算有耐心去品读,也未必能觉醒——觉醒出人之为人的可贵,觉醒出上天赐予我孩子的那份感动,觉醒出我要马上向我的孩子学习的冲动和喜悦,觉醒出从此刻开始,我要和我家的孩子做朋友,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

教育就像种树,光修剪枝叶是没用的,必须要培根固本,而市面上真正关注树根的人很少,我愿意做这样的人,我愿意做这样的事。所以课,我就花了很多笔墨写如何“成人”,如果读者朋友实在没兴趣,也别强求,可以跳过去不读。

第二课,我花了很多笔墨,从“以子为师,与子交友”两大核心价值观之“道”的角度和心理学之“术”的角度写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内容。当然,每个具体的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生搬硬套,我只希望这些真诚的文字能对读者有些启迪,另外,我也提供了一些“器”,作为与孩子沟通的道具,相信对读者朋友也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课不是本书重点,但作为“智慧父母”完整的闭环逻辑,也是不能缺失的,所以我将其纳入系统中。

第四课虽然篇幅不长,却与课首尾呼应,升华了本书的主旨——智慧——一切为了生命的觉醒与绽放。

好吧,就从或许你不喜欢看的课开始阅读吧,尝试一下,或许也不错——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事实上,这些文字对三十而立的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你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还完全抗拒这些文字,或许应该陷入沉重的思考……



导语摘要

      养育孩子的过程,除了支持孩子长大成人,更是一场事关自己的修行。马克“智慧父母”课集合家风教育、父母教育与正气教育,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讲的是中国的家庭改如何经营,强调一个家庭的根基培养,回归中国人的家风与德行教育!

      马克“智慧父母”绝非大多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技巧”,而是直指教育之“道”,让家长通过修炼自己,获得生命的觉醒、绽放与升华,焕发生命的自由与活力。在书中,马克老师提供了一个极其强大且实用的工具——马克智慧父母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从儒学的修炼角度入手,帮助家长有方向、有步骤地提升自己。当父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就像有了源头之水,能够用生命影响生命,能够用爱滋养孩子。到这时候,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之后发生天翻地覆的蜕变,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能够像父母一样,活出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做智慧父母,修炼自己,滋养孩子,点亮家庭!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喜乐!



作者简介

    马克(字:水镜,号:正毅中人。)


“师友”教育理论提出者:以子为师,与子交友。倡导以7岁前的孩子为老师,学习其生命的纯粹;与7岁后的孩子交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风”教育研究者:译注的《颜氏家训》是其理论蓝本。


“正气”教育研究者:著作的《少年正气说》是其理论成果。


“父母”教育研究者:著作的《智慧父母》是其理论成果。


“中小学校园演讲”践行者:多次为学生们做《养少年正气》的校园公益演讲,为家长做《树家风,养正气,做智慧父母》的公益讲座。


“公益慈善”践行者:先后发起了“我行我善”“请别乱丢”等慈善公益活动,并多次走进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山区,为贫困家庭及学校募集善物善款。



目录

课 改变自己


章:认识自己 / 3


节:人性的善与恶 / 3


第二节:人生三大追问 / 6


第二章:活法 / 10


节:向外活,寻求快乐,却难得快乐 / 10


第二节:向外活的情绪状态 / 19


第三节:快乐的秘密 / 25


第四节:向内活,心上用功 / 30


第五节:向内活,事上磨炼 / 34


第六节:人生的幸福方程式 / 37


第二课 教育孩子


章:我、孩子、世界 / 45


节: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 45


第二节:孩子的四个世界 / 51


第三节:7 岁以前,你是我的老师 / 54


第四节:7 岁以后,你是我的朋友 / 62


第二章:了解孩子 / 67


节:孩子在刷存在感 / 67


第二节:孩子在测试你的安全边界 / 68


第三节:了解孩子的情绪发泄方式 / 70


第四节:了解孩子的个性 / 72


第五节:了解你与孩子的情感账户 / 73


第六节:从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看孩子需求 / 75


第七节:从马克小思的五类需求看孩子需求 / 82


第八节:那些被误解的十个教育观点 / 89


第三章:教育孩子 / 97


节:培养孩子的正气 / 97


第二节:培养孩子五颗心 / 104


第三节:培养孩子的六大意识 / 109


第四节:随时随地都是教育 / 115


第五节:与孩子的七个沟通法则 / 118


第六节:与孩子的七个谈判思维 / 129


第七节:培养孩子的十五个重要建议 / 131


第三课 经营家庭


章:相遇是一场缘分 / 151


第二章:家庭成员间的相处原则 / 153


第三章:家的兴旺与传承 / 161


第四课 绽放生命


章:绽放生命的六个阶梯 / 169


第二章:生命绽放的3 1 循环圈 / 178


第三章:此心光明,如上如下 / 184


后记与本书精华 / 188



内容摘要

      养育孩子的过程,除了支持孩子长大成人,更是一场事关自己的修行。马克“智慧父母”课集合家风教育、父母教育与正气教育,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讲的是中国的家庭改如何经营,强调一个家庭的根基培养,回归中国人的家风与德行教育!


      马克“智慧父母”绝非大多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技巧”,而是直指教育之“道”,让家长通过修炼自己,获得生命的觉醒、绽放与升华,焕发生命的自由与活力。在书中,马克老师提供了一个极其强大且实用的工具——马克智慧父母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从儒学的修炼角度入手,帮助家长有方向、有步骤地提升自己。当父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就像有了源头之水,能够用生命影响生命,能够用爱滋养孩子。到这时候,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之后发生天翻地覆的蜕变,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能够像父母一样,活出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做智慧父母,修炼自己,滋养孩子,点亮家庭!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喜乐!



主编推荐

    马克(字:水镜,号:正毅中人。)

“师友”教育理论提出者:以子为师,与子交友。倡导以7岁前的孩子为老师,学习其生命的纯粹;与7岁后的孩子交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风”教育研究者:译注的《颜氏家训》是其理论蓝本。

“正气”教育研究者:著作的《少年正气说》是其理论成果。

“父母”教育研究者:著作的《智慧父母》是其理论成果。

“中小学校园演讲”践行者:多次为学生们做《养少年正气》的校园公益演讲,为家长做《树家风,养正气,做智慧父母》的公益讲座。

“公益慈善”践行者:先后发起了“我行我善”“请别乱丢”等慈善公益活动,并多次走进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山区,为贫困家庭及学校募集善物善款。



精彩内容

第三节:7 岁以前,你是我的老师

如果你阅读了课的文章,你就知道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半张白纸,因为上天已经在孩子成为孩子之前画好了这张白纸上的一半色彩。但相对而言,孩子还是单纯的,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毫无疑问,他们是靠近“人”的人,所以他们在正在觉醒和已觉醒的父母眼中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在未觉醒的父母眼中,他们依然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父母如何觉醒,这也涉及父母与“人”的姻缘,很悲观地说,大多数父母一辈子也不能觉醒,少部分父母处于觉醒与不觉醒之间,我大概属于这少部分中的一员吧,但我渴望成长,渴望成长为一个觉醒的人,甚至是大觉悟的人,如孔子一样的人。所以,我课所写的内容与其说是写给读者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看的。

想觉醒的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自我:放下自我里的标签、固执、对错、美丑、善恶、好坏、高低、好恶、角色、身份以及所谓的思想,这都是二元世界的对立,也是矛盾的根源。放下这些自我,感受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无论我们怎样探索都无法抵达。如《论语》所说:“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又如《道德经》所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名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要发自真心地感恩、接纳和爱这位“老师”

父母发自真心地拥有这份心态对教育孩子来说是核心的核心,父母要感谢上天把这个小生命带到你的身边,永远记住你眼看到他们时的心情,那就是初心,要记住这份感恩和爱的初心。但父母会说,孩子太烦了,软硬不吃,问题太多,吵死人,把家弄得像垃圾场,衣服一天要换好几次,跟在他后面忙都忙不过来,还怎么感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要回到人生价值观,要回答生命的意义,读者朋友可参阅本书课和第四课。如果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吃喝玩乐,那很显然,孩子的出生就是个负担,而事实上很多丁克和单身族就是基于这样的思维而不要孩子的,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心的光明,心的觉醒,是心回复到赤子的状态,那眼前的“老师”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吗?不正是我们要感恩的对象吗?所以我每天都要和儿子拥抱N 次,亲吻他的额头和脸颊,无数次对他说同样的话:“爸爸爱您,谢谢您来到我的身边,谢谢您让我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柔软,谢谢您让我走进你的世界,您让爸爸变得更成熟更美好,您让爸爸探索了未知的世界……您太厉害啦,您是我的老师……”。我经常重复这些话,我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无论他做什么说什么,我都能和他有效互动。当然我并不是无条件地纵容孩子,溺爱孩子,这里面差之毫厘的细微差别会在时间的催化下导致谬以千里的巨大不同,这一点,还请读者朋友读完全书再通盘理解。

我发自真心地接纳和爱我的儿子,但我也清楚地觉察到,有时候,甚至是很大一部分时候,我爱的不是儿子,而是他身上的优秀表现,准确地说是迎合我价值判断的优秀表现,这不是觉醒的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知,愚昧向我袭来。

我常徘徊在觉醒与愚昧之间,感谢儿子给我修炼的机会,让我在与他的互动中看清自己的世界。我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爱我的孩子,只有这样我才能影响并引导我的孩子。没有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这个根本的教育理念,所有的沟通技巧都是纸上谈兵,甚至让孩子觉得父母很虚伪,令人讨厌。所以,我告诉自己: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文静羞涩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固执己见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逃避畏缩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郁郁寡欢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毛手毛脚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专横霸道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我无条件接纳并爱眼前这个……的孩子,他已感受到我的接纳和爱,我信任他,他也信任我,他更愿意被我影响,我也愿意被他影响,我们一起成长。

读者朋友,请你轻声朗读这段文字,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做不到,如果这样,则表明你已经拒绝改变了。你要相信觉醒的父母是能做到的,因此,这些文字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你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进入安静和平的状态,朗读以上文字,边朗读边想着你的孩子,去无条件地接纳和爱他,哪怕这份接纳和爱并非完全真实和纯粹,也要每天对自己暗示,这样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与效果。

事实上,当你真心感恩、接纳和爱孩子本人而不是他的优点时,你所呈现出的文字系统、表情系统和身体系统都统统发生变化:语气会不由自主地变柔和,也会蹲下来看他,甚至是仰视他,自然会抚摸他,自然会带着欣赏和感动的眼光看他;而孩子的心是敏锐的,他几乎能在同一瞬间感受你的状态,于是他也会随顺你的状态而变化,亲子之间恢复到本然的亲密无间,我不知道这段文字是否能让你废书长叹,甚至迫不及待地去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这种觉醒的感觉。

觉醒的父母会将孩子的一切喜怒哀乐作为自己生命的奖赏: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改变,让自己的心光明,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所以觉醒的父母能真正地做到无条件地感恩、接纳和爱孩子,而不是只爱孩子的优点。

向“老师”学习,模仿“老师”

模仿孩子,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大人眼中,孩子是不正经的,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有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相呢?何不学学孩子呢?我经常向儿子学习,模仿儿子,他跑着吃饭,我也跟着跑,他跳着吃饭我也跟着跳,我模仿孩子的声调、语气和肢体语言,我不但可以和他同频共振,建立感情,还找回了小时候的天真灿烂,真是非常感谢我的小老师。

从孩子身上,我又开始探索很多被忽略的简单的问题,他一个又一个看似“无知”的“为什么”让我一次次看清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于是,我更能理解黑格尔所说的“熟知非真知”。不要批评指责和干涉,顺着“老师”的做法,往下走。

有时候孩子做了一件很“离谱”的事,往往遭到大人的批评教育甚至训斥打骂。事实上,所谓的“离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