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28.47 7.3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津生、蒋东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4448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5216578

上书时间2024-10-15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种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思路,从基本概念入手,按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到应用层的顺序,逐步深入地解析网络原理与实现方法。第二种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思路,从介绍网络应用系统的概念与功能入手,提出设计任务,按照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顺序,逐层解剖,完成网络应用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的讨论。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计算网络课程内容模式学习网络,由于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所学的内容很难转换成为实践技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是提高网络应用的技能,提高利用网络工作的效率。

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从实际应用上看,自顶向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目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网络应用,对应用层和链路层进行重点讲述,这是区别于计算机专业与非专业教学的根本点。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可满足“懂、建、管、用”的不同教学定位。“懂”就是理解网络原理、主要协议和标准;“建”就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就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用”就是学会将网络作为知识获取和信息发布的平台。本书的编写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全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总共分为7章。第1章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体系结构及网络交换、网络互连等基础知识。第2章讨论了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层的工作模式、域名系统DNS的工作原理、万维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子邮件系统的概念、文件传输服务与FTP协议。第3章介绍了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传输层的基本概念、UDP协议和TCP协议。第4章介绍了网络层及网络层协议技术,主要内容有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IP地址、因特网协议、路由选择技术、网络层互连设备以及IPv6的概念。第5章介绍了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局域网技术,主要内容有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及数据链路层协议、局域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第6章介绍了物理层及数据通信技术,主要内容有数据通信基础、编码与调制、传输介质及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以及物理层设备。第7章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内容有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参考若干资料整理而成的。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介绍做到简明扼要;各章相互配合并附有小结和习题。建议本课程的教学为40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10学时。

本书由袁津生、高宝、齐建东、赵传钢、曹佳共同编写,其中,高宝编写了第2章,齐建东编写了第4章,赵传钢编写了第3章,曹佳编写了第7章,袁津生编写了第1章、第5章和第6章,并校阅了全部书稿。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8年1月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导语摘要
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书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及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局域网技术、物理层及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网络与通信技术培训班的教材,对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很有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4


1.1.4互联网与因特网的概念5


1.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6


1.2.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6


1.2.2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与特点 6


1.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9


1.3.1带宽9


1.3.2误码率9


1.3.3吞吐量10


1.3.4时延10


1.3.5因特网中的时延和路由11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2


1.4.1分层和协议12


1.4.2因特网体系结构14


1.4.3报文、报文段、数据报、数据帧的概念16


1.4.4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7


1.4.5TCP/IP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23


1.5交换网络25


1.5.1电路交换25


1.5.2分组交换27


1.5.3数据报与虚电路29


1.5.4分组交换网络31


1.6网络互连32


1.6.1网络互连设备: 路由器35


1.6.2TCP/IP协议37


1.7网络服务模式39


1.7.1计算机端系统和网络39


1.7.2C/S模式与B/S模式40


1.7.3P2P模式42


1.8因特网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43


1.8.1ISP和因特网的主干43


1.8.2网络接入46


1.9标准和标准化组织48


1.9.1建立标准的必要性48


1.9.2制定标准的重要组织49


1.9.3RFC文档51


1.10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52


1.10.1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增长情况52


1.10.2网络基础数据和应用趋势53


1.11互联网的新发展56


1.12本章小结57


习题58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目录


第2章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60


2.1应用层的工作模式60


2.1.1网络应用体系结构61


2.1.2网络应用服务模式62


2.2域名系统DNS62


2.2.1域名的概念及域名空间63


2.2.2域名服务器64


2.2.3域名解析原理65


2.2.4域名管理系统66


2.3万维网WWW67


2.3.1万维网的基本组成67


2.3.2HTTP协议69


2.3.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73


2.4电子邮件系统76


2.4.1电子邮件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76


2.4.2SMTP协议的基本内容79


2.4.3POP3、IMAP协议与基于Web的电子邮件82


2.4.4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展MIME84


2.5文件传输服务与FTP协议84


2.5.1FTP协议的结构与工作模型85


2.5.2FTP的访问机制86


2.5.3FTP主要命令与协议执行过程87


2.6本章小结91


习题92


 


第3章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94


3.1传输层的基本概念94


3.1.1传输层的功能94


3.1.2传输层提供的服务95


3.1.3应用进程和端口号96


3.1.4TCP协议、UDP协议与应用层的关系97


3.2UDP协议98


3.2.1UD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报文格式98


3.2.2UDP的复用和分用99


3.2.3UDP的应用100


3.3TCP协议101


3.3.1TC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报文格式101


3.3.2TCP连接建立与释放104


3.3.3TCP滑动窗口机制106


3.3.4TCP的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110


3.4本章小结112


习题114


 


第4章网络层及网络层协议116


4.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116


4.1.1网络层的功能116


4.1.2网络层的协议117


4.2IP地址117


4.2.1IP地址的分类118


4.2.2子网划分120


4.2.3子网掩码122


4.2.4网络地址转换124


4.3因特网协议126


4.3.1IP协议126


4.3.2地址解析协议129


4.3.3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131


4.4路由选择技术136


4.4.1路由的概念136


4.4.2路由选择算法138


4.4.3路由器的结构141


4.5网络层互连设备144


4.5.1网络互连基本概念144


4.5.2网络互连设备145


4.5.3路由器的功能及分类148


4.5.4第三层交换机153


4.6IPv6简介155


4.6.1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156


4.6.2IPv6地址表示法157


4.6.3IPv6报头159


4.6.4IPv6地址结构161


4.7本章小结161


习题163


 


第5章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局域网技术165


5.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165


5.1.1数据链路层的概念165


5.1.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165


5.2差错控制及数据链路层协议168


5.2.1差错产生的原因及类型168


5.2.2差错控制169


5.2.3数据链路层协议172


5.3局域网技术174


5.3.1局域网概述174


5.3.2局域网体系结构176


5.3.3以太网技术178


5.3.4交换式局域网及虚拟局域网182


5.4无线局域网187


5.4.1无线局域网概述187


5.4.2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189


5.4.3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91


5.5本章小结195


习题196


 


第6章物理层及数据通信技术199


6.1数据通信基础199


6.1.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99


6.1.2数据通信方式202


6.1.3多路复用技术204


6.2编码与调制207


6.2.1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207


6.2.2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208


6.2.3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210


6.3传输介质及传输技术211


6.3.1物理层的功能及接口特性211


6.3.2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212


6.3.3数据传输技术214


6.4宽带接入技术215


6.4.1xDSL接入技术215


6.4.2光纤接入技术216


6.4.3混合接入技术217


6.5物理层设备218


6.5.1中继器218


6.5.2集线器219


6.5.3物理层互连设备220


6.6本章小结221


习题222


 


第7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224


7.1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224


7.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24


7.1.2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225


7.2数据加密技术226


7.2.1密码体制226


7.2.2对称加密技术227


7.2.3非对称加密技术228


7.3身份认证技术229


7.3.1身份认证概述229


7.3.2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229


7.3.3基于地址的身份认证231


7.3.4生物特征身份认证231


7.3.5数字签名232


7.4防火墙技术234


7.4.1防火墙的概念234


7.4.2防火墙的种类235


7.4.3防火墙的体系结构237


7.5网络管理238


7.5.1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239


7.5.2网络管理系统组成240


7.5.3SNMP协议242


7.6本章小结243


习题244


 


参考文献246



内容摘要
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书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及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局域网技术、物理层及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
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网络与通信技术培训班的教材,对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很有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本书特色1.教材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实用。2.采用“应用驱动”的思路,按照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顺序,自顶向下、逐层解剖。3.采用“能懂”“会用”的原则。“能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会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4.丰富的教学辅导资料:教学课件、习题答案。

精彩内容
第3章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传输层是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界面与桥梁,它完成通信子网中两结点间的直接逻辑通信。本章将讨论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传输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服务,以及实现这些服务的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3.1传输层的基本概念〖1〗3.1.1传输层的功能传输层的功能是保证数据可靠地从发送结点发送到目标结点,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交换机制,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目的地站点信息。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OSI参考模型的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是很重要的一层,它也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后一层。图31描述了传输层与其他层的关系。图31传输层的位置传输层的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1) 连接管理。定义了允许两个用户像直接连接一样开始交谈的规则。通常把连接的定义和建立的过程称为握手。传输层要建立、维持和终止一个会话,传输层与其对等系统建立面向连接的会话。在数据传输开始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应用都要通知各自的操作系统初始化一个连接,一台主机发起的连接必须被另一台主机接收才行。当所有的同步操作完成之后,一个连接就建立了,数据传输也就开始了,在传输的过程中,两台主机还需要继续通过协议软件来通信以验证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端主机发送一个标识数据传输结束的指示。接收端主机在数据传输完成后确认数据传输结束,连接终止。(2) 流量控制。就是以网络普遍接受的速度发送数据,从而防止网络拥塞造成数据报的丢失。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区别在于: 传输层定义了端到端用户之间的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两个中间的相邻结点的流量控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第2版)第3章传输层及传输层协议(3) 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功能提供了可靠的链路传输,但无法保证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传输的无差错。例如,网络中的路由器收到了完整无缺的IP分组,但在对分组的帧重新进行格式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影响分组内容的错误。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软件或硬件问题导致路由器对数据重新进行分组期间引起的。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物理链路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功能无法通过校验和识别出差错。传输层的差错检测机制会检测到这种类型的错误。(4) 对用户请求的响应。包括对发送和接收数据请求的响应,以及特定请求的响应,如用户可能要求高吞吐率、低延迟或可靠的服务。(5) 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协议的TCP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层服务,UDP则提供无连接的传输层服务。3.1.2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从传输层的观点看,底层网络提供了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而这种“尽力而为”的服务存在某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表现在: (1) 分组丢失、分组乱序和重复;(2) 分组的大小受限,即受传输单元MTU的限制;(3) 任意长的延时;(4) 主机主机通信。传输层的终目标是将底层网络提供的这种基于主机的不可靠的通信转化成为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因此,传输层协议应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些主要服务: (1) 面向连接的通信。所谓面向连接的通信指的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在通信两端利用协议建立一个物理或逻辑连接,数据在这个物理或逻辑的连接上发送,并在发送完毕后拆除这个连接。(2) 保持数据的分发顺序。网络层并不总是能够保证数据分组能按它们在发送端的发送顺序到达接收端。为了保证这个发送端顺序,通常会对报文段编号,在接收端按报文段编号顺序向应用进程传递报文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