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1579-1724 97872141962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1579-1724 9787214196255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52.14 5.9折 88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柏理安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6255

出版时间2017-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835547

上书时间2024-06-29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柏理安(Liam Matthew Brockey),2005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现任教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目前研究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16世纪下半叶里斯本城市的宗教生活,一是近代初期葡萄牙海外帝国的研究,包括在远东的传教管理等。此书于2007年在美国出版,获得许多图书奖项,主要有Phi Alpha Theta Best First Book Award (2007) 和John Gilmary Shea Prize (2007)。

目录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 上编 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的历史 23 *章 来之不易的据点 25 打开大门:1579—1594 27 文人形象:1595—1600 40 天国教室:1601—1607 49 第二章 在巨大的阴影下 57 保护力量:1608—1612 58 “撒旦大臣”:1612—1618 63 中国副省:1619—1623 71 新的时代:1623—1633 79 第三章 见证梦魇的过程 96 农村巡回:1633—1640 97 困难重重:1637—1640 102 审判预演:1641—1650 113 重建废墟:1651—1663 119 第四章 成功的艰难 133 烦恼不断:1664—1670 134 夹缝生存:1671—1687 145 神父子民:1672—1690 151 对手到来:1680—1692 161 第五章 宽容与不宽容 175 日本阴影:1691—1693 176 中途夭折:1693—1704 180 可怕,可耻:1700—1704 192 残酷灾难:1704—1709 199 冲突,回应:1710—1724 207 秘密传教:1724年以后 214 下编 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的建设 221 第六章 使徒的培养 223 耶稣会学院的学习 227 远东传教的技能 233 渴望成为中国人 243 苦难的航程 252 第七章 汉语的学习 263 汉语的奥妙 265 异常勤奋 270 副省《教育章程》 275 儒家之道 282 《中国智慧》 287 “*简便的方法” 297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东方之旅 第八章 传教事业 305 远西的圣人们 309 面对本土宗教 315 “传教时的事” 322 “识破谎言” 329 塑造教徒身份 336 “中国新教堂” 345 第九章 一种好的方法和组织 350 “联谊会的用处” 353 圣会的兄弟姐妹 362 教化天使 369 “王国传道员” 373 授权皈依者 381 全体圣会 385 第十章 苦修会和慈善会的教徒 391 起草规则 395 “神圣的嫉妒” 399 “如此庄重与镇定” 407 团体敬虔全面展开 412 等待圣母的恩赐 416 物质与精神布施 420 热情的苦修 423 虔诚的传播 427 结语 430 多样性中的统一 434 统一中的多样性 444 译后记 450 显示部分信息

内容摘要
     章 来之不易的据点 自方济各·沙勿略1549年到达东亚此后的30年间,耶稣会传教士希望在晚明中国建立一个传教区,却总是徒劳无功。1579年,经过策略调整,耶稣会的几位传教士吸引了广东几位有影响力的官员。这两拨人之间的友谊,很终使得耶稣会士可以像每年遍布珠江三角洲、来参加广州交易会的商人一样进入中国,而且还被应允留驻中国——这是其他外国使者不曾享有的待涡。 进入中国内陆的前面几年,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的先锋们通过树立博学多识的形象、强化精神苦修逐渐与一些重要的政治人物有所接触,并交流对话。随后,他们赢得了声誉,这使他们有可能把更多传教士从澳门召进中国本土。早期的入华传教士主要致力于学习汉语和考察当地习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巩固了社交圈,并把一些东道主转化为天主教徒。虽然,他们很初尝试披上佛家的袈裟,以僧侣的身份出现,但很终他们采纳的是本土当权者——中国官员的服饰以及价值观。通过树立起一个带着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形象,耶稣会士赢得了晚明中国一批精英群体的认可。他们把这种认可视为其传教工作的必要前提。 早期耶稣会士的传教热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的传教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中国传教团的个基础是中国社会对他们公众形象的接受,而不是成功转化几个天主教徒那么简单。尽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他们却没能皈依几个坚定的中国天主教徒。而且,尽管耶稣会士花了大量的时间拍中国文人的马屁,他们向老百姓传播天主教的效果却比向精英群体传教的效果更加显著。当然,经过20年的努力,他们博学的名声还是使他们能够在南京、北京等四个城市里定居下来。渐渐地,耶稣会士的首批基督教社区在这些城市里形成了,他们的传教事业已深深扎根于这几个城市,初具抵挡逆境风暴的力量。 打开大门:1579—1594 根据耶稣会的相关记载,建立中国传教团是方济各·沙勿略的遗愿。1549年,这位东方使徒在抢先发售经过中国前往日本九州时就意识到为了便于在东亚的其他地方传播天主教,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据点。然而,他采取行动的机会极其有限,要知道,他和所有的后继者在交通和政治合法性上都是受限于他人的。他可选的机会也受制于葡萄牙在亚洲近海贸易的频率和葡萄牙国王代表的意图。到了1551年,方济各·沙勿略决定越过葡萄牙在华南沿岸岛屿上的临时贸易中转港进入中国。在被扣留在广州的商人人质的建议和帮助下,他混进了葡萄牙印度总督府派往明王朝的大使随从团。 不幸的是,方济各·沙勿略这次进入中国的尝试也失败了。他所在的大使团被马六甲的海军上将阿尔瓦罗·德·阿泰德(Alvaro deAtaide),即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的儿子解散了。但是,方济各·沙勿略没有放弃努力,1552年他独自向着中国海岸进发了,因为他相信一定能找到一个愿意帮他偷渡到中国内陆的商人。他到达上川岛——一个离珠江口不远的露出地面的岩层岛,那位把他载到此地的葡萄牙人丢下他不管,在贸易会结束的时候启航回国了。同样地,因为害怕触犯止外国人人境的中国法律,所有的中国商人都返回了中国。当时的这条律法旨在遏制在中国沿海猖獗横行的海盗。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中,方济各·沙勿略在1552年12月3日凌晨去世了。 在他很后一封信中,他提及前往中国的伟大愿望。谈到这一点时,他声称,撒旦(Satan)都对耶稣会士在中国开设传教团的前景“惊慌不已”。这位巴斯克神父和他的后继者在随后的三十年中进驻中国所遇到的无数困难,似乎证明了他的这一论断。位到达广州沿海的后继者是方济各·沙勿略以前的同事巴莱多(Melchior Nunes Barreto,1520—1571),他从马六甲一位葡萄牙商人那里了解了关于大明王朝的一些信息。在写给欧洲的耶稣会教友的信中,他描述了中国城市的富有、商业的密集、官方统治者的公正以及明朝皇帝的无所不能。简而言之,巴莱多在报告中描述的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其文明结构类似于甚至超过了他们欧洲同仁传教活动所需要的理想状况。 然而,方济各·沙勿略的这位继任者运气并不比他好到哪里。在冒险走过方济各·沙勿略的葬身之地后,巴莱多在1555年随一位葡萄牙贸易大使航行到广州,在那里停留了十个月。在每年两次的贸易会结束后.他不得不跟随他的同胞离开了中国。广州的政府官员严格执行明朝律法,止外国人在中国居住,他们这种不妥协的态度使巴莱多大为沮丧。巴莱多和他的教友只好转向了日本。他们的这一选择是明智的,这在16世纪60年代末得到了证实。当时,传教士黎伯腊(Juan BautistaRiberla,1525—1594)再一次计划在贸易会结束后驻留广州,但再次以同样的原因搁浅。 …… P25-28

主编推荐
 1.《东方之旅》是一部研究东西方早期碰撞中政治、文化、科学、语言学及宗教因素交织的复杂性的伟大著作。 2.关于自1579年到基督教被禁止的1724年间耶稣会传教活动的首部叙事史 3.Phi Alpha Theta Best First Book Award (2007) 和John Gilmary Shea Prize (2007) 4.以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从整体上、宏观上展开了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 史景迁、卜正民! 这是一部十分有趣、研究透徹的著作。——史景迁 这本书全面而又适度的论述甚至对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來说都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卜正民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十分有趣、研究透徹的著作。 ——史景迁 这本书全面而又适度的论述甚至对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來说都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 ——卜正民 “《东方之旅》一书行文优雅清晰,是过去30年来基督学领域*重要的丰碑。” ——夏伯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东方之旅》引人入胜而又内容翔实。通过严谨认真的研究和对前人还未深入挖掘的的葡萄牙档案的利用,作者提出了关于耶稣会士在晚明中国活动的有价值的新观点。我能轻松地想象,柏理安的描述将成为判断所有其他探索这一重要使命的标准。” ——理查德 L. 卡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柏理安挖掘了大量的史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比以往对耶稣传教士与普通中国人交往的研究更为丰富的图画。此书将是每一位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史或1800年以前的‘*次全球化’的学生,以及每位想要思考我们已经全球化的生活所具有的融合与冲突的人的书目。” ——约翰 E. 小威尔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这本高雅的书以其博学和睿智重新再现了基督教*伟大的戏剧。柏理安将耶稣会传教士出使中国描述得栩栩如生,并将其置于宗教、政治及文化的背景下。他向我们展示了耶稣会的传教士是如何被培训的,他们在朝在野分别都做了什么,以及他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安东尼格拉夫顿,普林斯顿大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