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文论互动研究:以“象”根词的考察为中心 978751172268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日文论互动研究:以“象”根词的考察为中心 9787511722683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29.58 5.9折 50 全新

库存6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月明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2683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8376762

上书时间2024-06-29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牛月明编著的这本《中日文论互动研究--以象根词的考察为中心》的基本思路是:从汉字概念看文论新变与文化互动,从文论新变与文化互动看汉字概念。本书把以“象”为语根衍生出的一系列词(语言学角度)、概念(逻辑学角度)、术语(学科角度)作为对具体新概念进行微观研究的聚焦点,力图探索或打通中国文论概念大换班—汉语新学语—新漠螽—中日同形词—汉字文化圈—中国文化传统—传统文论—传统文论概念—新兴文论概念—“象”根词(同根词),这样一条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互过渡道路。

作者简介
牛月明,男,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主要论著:《中国传统文论读解》,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获2000年青岛市社科很好成果奖。《圆融之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获200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很好科研成果奖、青岛市社科很好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实证与圆融?

四、基本思路与内容?

五、“文”“论”的语义流变与知识构成?

第二章西学从东来与文论话语的转换?

第一节 “新漠语”与文化互动?

一、中日同形词与“新漠语”?

二、“新漠捂”与文化共享?

第二节 “新学语”与文论新变?

一、“新学语”的接受?

二、中国文论“新学语”的定量研究?

三、“跨界互动词”与文论新变?

第三章文论新变与“象”根词?

第一节 “想象(imagination)”与中日文论的现代性?

一、“象”与“像”?

二、前近代语境中的“想象(像)”?

三、“想象(像)”与文学的现代性?

四、“imagination”对“想象(像)”的激发——早期辞典中的“想象(像)”?

五、“想象(像)”如何在中国重新重要起来??

第二节 “象”根词与中日文论互动?

一、中日古典文论中的“象”根词?

二、近代语境中新兴的“象”根词?

第四章学院文论建构中的新兴“象”根词?

第一节文论体系中的新兴“象”根词?

一、本质属性论中的新兴“象”根词?

二、作品创作论中的新兴“象”根词?

三、接受批评论中的新兴“象”根词?

第二节相关个案中“象”根词使用的变异?

一、姚永朴《文学研究法》?

二、梅光迪《文学概论讲义》?

三、汉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四、汉译本间久雄《新文学概论》?

五、老舍《文学概论讲义》?

六、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 “象”的语义流变与知识构成?

第一节中国文论中的“象”根词溯源?

一、从兽象到形象、想象、天象、气象、现象(词义引申)?

二、龟象和卦象中的拟象、象征(词性转换)?

三、“形”态外显之“象”:不离形不止于形?

四、“行/生”态沟通之“象”:役形而不役于形?

第二节 尚象传统的形成与纠结?

一、立象尽意:符号层级的拓展?

二、得意忘象·境生象外?

三、“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语言符号的分化与语象的追求?

第六章余论?

一、汉语文论新变的复杂性?

二、“象”根词与中国文论的话语谱系?

三、双重传统下中国文论的重建契机?

四、中国文论知识的透明度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可见,“新学语”的确切内涵或意义特征有三点:一是“数年以来”(以1905年为基点上推十年内)的“新字新语”(包括器物层面的“新字新语”、制度层面的“新字新语”、价值层面的“新字新语”)。二是“文学上”的、“形上之学”方面的“新字新语”。这里的“文学”,也并非是近二百年来在西欧出现的“literature”,而是中国传统中的文治教化之学、学术文化。基本上是指人文学科的新学术用语。三是特指“日本已定之学语”。因此,我们可以把“新学语”理解为:进入现代汉语的日本已定的人文学科的新学术用语。
    “新名词”与“新学语”是不同的。“新名词”是指当时中国本土不曾有过的词语,既包括对“于文学上尚未有显著之影响”的“形而下学之方面”的“新字新语”,也包括“以混混之势,而侵入我国之文学界”的“形上之学”方面的“新字新语”。而“新学语”则是汉字文化圈为接受西方文明而创造出来的以抽象词汇为主的新学术用语,不包括其它日常生活中的新词汇。
    目前,要对中国文论中的“新学语”做准确的定量研究,条件还不接近成熟。根本原因有二:其一,中国文论如历目前中国的版图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其二,对“新学语”的总体研究和分科研究都不充分。正是因为研究不充分,才需要为今后中国文论“新学语”的定量研究,做些基础的清理工作。
    

主编推荐
《中日文论互动研究:以"象"根词的考察为中心》以“新漠捂”与“新学语”为表征的文化互动,在“象”根词的生成与使用上有特别深刻的体现。

精彩内容
  《中日文论互动研究:以"象"根词的考察为中心》内容简介:在西学东渐的初期,古典形态的中国文论对近代日本学术用语产生过较大影响——“新漠语”是日本人借用汉字(文)与西学的沟通外显,由此产生了抽象、想象力、第一印象等“象”根词。同时,由于近代日本为西方“形上之学渐入于中国”的“中间之驿骑”,洋化形态的中国文论对明治学术用语又有所选择——“新学语”是中国与洋(东洋与西洋)学的沟通外显,由此想象、象征、对象、现象、具象、抽象、表象、形象、印象等“象”根词进入了中国文论的核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