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与统一 978750978206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和谐与统一 9787509782064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60.55 6.4折 95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延庆,叶柏森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2064

出版时间2016-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5元

货号1201260598

上书时间2024-05-27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延庆,男,汉族,1956年11月生,江苏泰州人,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正校级)、纪委书记。1983年毕业于原南京中医学院,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扬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学生工作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02年7月任扬州大学校长助理兼广陵学院院长;2005年4月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2月任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副书记;2009年1月任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正校级)。2012年7月任扬州大学纪委书记。长期从事高校党政管理工作,先后在靠前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曾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很好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目录

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的理论基础
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第二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现实意义
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社会转型多元发展的价值导向
第三节应对人生价值偏离的教育策略
第四节推进核心价值教育的创新举措
第三章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和价值同构关系及其同构重心选择
节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价值同构的关系
第四节大学生价值同构面临的形势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大学生价值同构的重点选择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客观呈现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分析
第三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冲突
第四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分化与冲突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节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
第二节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第六章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评估
节基于价值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内涵解析
第二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选择的依据分析
第三节基于价值同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四节基于价值同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实施——基于Y大学X学院的个案调研
第七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同构的趋势
节趋势一: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趋势二: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统一
第三节趋势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治理的统一
第四节趋势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统一
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参考问卷
后记

内容摘要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辑刊,是靠前靠前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辑刊。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演变机理及治理策略,展示当前谣言研究的近期新进展。“学术沙龙”重点聚焦微观层面的新媒体对个体认知行为的改变,包括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以及微信用户朋友圈“晒自拍”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探究与阐释。“个案研究”关注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消费现象以及互联网思维在媒介营销中的应用,包括透视鬼畜视频走红现象;以鹿晗、李易峰的粉丝群为例,探究移动互联时代粉丝的行为模式;以《武汉晨报》为例,剖析互联网思维在地铁报运营中的应用。“圆桌论坛”介绍了第五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优选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的情况,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力求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追求学术思想的沉淀与深思。

精彩内容
序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核,两者的和谐与统一,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石,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效性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所在。在社会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使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体化、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与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显得愈发难以适应。故而,变更、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寻求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由刘延庆、叶柏森主编的《和谐与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以下简称《价值同构》)一书的出版,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全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深刻地论证和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的内涵、特点、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思想现状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的重点选择和实现路径。这一科研成果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领域,而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同构提供了评价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具有“生命线”的保证作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在以往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被单列为成果进行论述,以体现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客观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应,推动了高校的综合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无可否认的是,教育主体的这种主观价值确认,受到人的认识水平和施教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了时紧时松,可有可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故而,教育主体的价值确认,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求,力求使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导向和个体的内心体验相结合,成为个体思想政治品德修养选择的价值取向,才能具有可持续的育人效果。正如《价值同构》一书中所言,“大学生的价值同构就是指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将其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行为准则,形成相应的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就是其价值同构内化的产物”。这一价值判断为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同构原本是个数学概念,而本书中价值同构概念是指“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两个不同事物,通过同构使两者趋向一致”,实现和谐与统一。这一诠释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由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组成,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价值体现主流价值导向,引领个体价值发展方向。个体价值必须要融入社会价值之中,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价值必须通过个体价值来实现,两者存在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关系,这种双向互动关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之中。但是,由于两者指向对象不同,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凸显社会的价值本位,从教育者传播主流价值导向来说,是有充分理由的,也是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终极目标来说,只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样,受教育者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选择割裂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更是不可取的。正如《价值同构》一书指出:“当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获得较大的空间和长足的进步时,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也将得到最美好的呈现,这种呈现不偏向于个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的某一方,而是结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构的实现。”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源自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任何个人、群体都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的自我存在。《价值同构》一书提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在于人的社会性。一方面,任何个体都必然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必然以社会为基础”。可见,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个体价值评价也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意愿和态度进行,因为个人评价容易产生随意性和主观性,只有按照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建立客观的社会评价标准,才能引导个人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做出正确选择。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备有利形势,也面临严峻挑战。“90后”大学生面对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可低估。对于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校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连接不协调,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文化氛围也不够,这就必然弱化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对此,书中以“价值同构”作为着力点,寻求如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要素、组织优化和场域联动实现有机整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治理相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整体合力效应。《价值同构》一书是高校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用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科研育人的作用。这一科研成果不仅为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合理建构明确了整合目标,而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价值支撑,必将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价值同构》一书不仅是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著作,也是与读者一起回望过去、反思过去,认识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现代社会,虽然各种价值观令人目不暇接,但我们应充满信心。《价值同构》一书已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在变革时代必定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有新的突破,回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价值理论的殷切期待。 邱伟光 2014年12月于华师名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