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理论及应用 978703057576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系统理论及应用 9787030575760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87.42 6.8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继华,狄增如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576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1731553

上书时间2024-05-11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 系统科学研究简况 1


1.1 系统思想的萌芽与形成 1


1.2 系统科学发展过程 4


1.2.1 一般系统论 4


1.2.2 运筹学 5


1.2.3 控制论 5


1.2.4 信息论 5


1.2.5 自组织理论体系 6


1.2.6 复杂性研究 7


1.3 系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7


第2章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9


2.1 什么是系统 9


2.2 系统与环境 9


2.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0


2.3.1 系统的结构 10


2.3.2 系统的功能 10


2.4 系统的状态与演化 11


2.4.1 系统的状态 11


2.4.2 系统的演化 12


2.5 系统的分类 13


第3章 一般系统论 16


3.1 一般系统论的产生 16


3.2 一般系统论理论概述 17


3.3 一般系统论的不足 19


第4章 控制论与信息论 20


4.1 控制论 20


4.1.1 什么是控制 20


4.1.2 控制论的产生与发展 21


4.1.3 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23


4.1.4 控制系统与控制论系统 27


4.1.5 控制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31


4.1.6 控制论的应用 33


4.2 信息论 35


4.2.1 信息的基本概念 36


4.2.2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 39


4.2.3 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42


4.2.4 信息方法、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46


4.2.5 信息论的应用 49


第5章 运筹学与博弈论 53


5.1 运筹学 53


5.1.1 运筹学简史 53


5.1.2 运筹学概论 55


5.1.3 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56


5.1.4 运筹学的应用 62


5.2 博弈论 64


5.2.1 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64


5.2.2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66


5.2.3 纳什均衡 67


5.2.4 囚徒困境 68


5.2.5 博弈论应用领域 69


第6章 耗散结构理论 72


6.1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72


6.1.1 什么是熵 73


6.1.2 非平衡系统的局域平衡假定:熵产生率 75


6.1.3 昂萨格倒易关系 77


6.1.4 最小熵产生原理 78


6.2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 80


6.2.1 创始人普利高津 80


6.2.2 非平衡系统在远离平衡区的发展判据 80


6.2.3 自组织现象 82


6.3 稳定性 85


6.3.1 稳定性和李雅普诺夫函数 85


6.3.2 定态解的线性稳定性分析 88


6.3.3 Lotka-Volterra模型 92


6.4 分岔理论 94


6.4.1 从热力学分支到耗散结构分支 94


6.4.2 分岔现象 95


6.4.3 热力学分支的失稳 97


6.5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及特点 100


6.5.1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100


6.5.2 耗散结构现象的特点 102


第7章 协同学与突变论 104


7.1 协同学 104


7.1.1 哈肯和协同学的创立 104


7.1.2 序、对称性、序参量 106


7.1.3 支配原理 112


7.1.4 随机层次上讨论系统的演化 117


7.2 突变论 120


7.2.1 突变现象 121


7.2.2 基本突变类型 121


7.2.3 突变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122


第8章 混沌与分形 124


8.1 混沌 124


8.1.1 混沌研究的发展史 124


8.1.2 混沌的特征 126


8.1.3 混沌控制 127


8.1.4 混沌同步 130


8.1.5 混沌的应用 130


8.2 分形 131


8.2.1 分形几何图形 132


8.2.2 分形几何图形的特征 135


8.2.3 分形的定义 137


8.2.4 分形维数 138


8.2.5 分形理论及应用 139


第9章 复杂网络与大数据 142


9.1 复杂网络 142


9.1.1 复杂网络发展简史 142


9.1.2 基本概念 143


9.1.3 复杂网络的类型与性质 145


9.2 大数据 149


9.2.1 什么是大数据 149


9.2.2 大数据引发的变革 151


9.2.3 数据安全 153


0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155


10.1 系统建模 155


10.1.1 模型的定义及分类 156


10.1.2 建模的原则 157


10.1.3 建模的一般步骤 158


10.1.4 建模方法 160


10.1.5 建模技术的新进展 162


10.2 系统仿真 163


10.2.1 仿真的概念与分类 163


10.2.2 系统仿真的相似理论 164


10.2.3 仿真技术的发展进程 165


10.2.4 仿真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166


10.2.5 仿真的一般步骤 166


10.2.6 仿真的应用 167


1章 系统评价与决策 171


11.1 系统评价 171


11.1.1 评价的类别 171


11.1.2 评价的基本要素 172


11.1.3 评价的步骤 172


11.1.4 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173


11.1.5 评价方法 174


11.2 系统决策 176


11.2.1 决策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176


11.2.2 决策的基本要素 177


11.2.3 决策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179


11.2.4 决策方法 180


11.2.5 决策的一般步骤 181


11.2.6 决策支持系统 182


2章 系统工程概述 184


12.1 系统工程 185


12.1.1 系统工程的相关概念 185


12.1.2 系统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 186


12.2 系统工程应用领域 188


3章 专题一 人工智能 198


13.1 前人工智能时期(1900~1956年) 199


13.2 人工智能的诞生(1956~1980年) 202


13.3 人工智能的发展(1980~2010年) 204


13.3.1 符号学派 205


13.3.2 连接学派 207


13.3.3 行为学派 210


13.3.4 三大学派 212


13.3.5 分裂与统一 213


13.4 人工智能的现状(2010 年至今) 214


13.5 人工智能社会学 218


4章 专题二 基因工程 224


14.1 基因工程概述 224


14.1.1 基因工程发展简史 224


14.1.2 基因工程研究内容 226


14.1.3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27


14.2 基因工程常用工具酶 230


14.2.1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30


14.2.2 DNA连接酶 232


14.2.3 DNA聚合酶 234


14.2.4 其他DNA修饰酶 237


14.3 基因工程常用克隆载体 239


14.3.1 质粒载体 239


14.3.2 λ噬菌体载体 243


14.3.3 大分子DNA克隆载体 245


14.4 DNA的体外重组 246


14.4.1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246


14.4.2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体外连接 250


14.4.3 重组DNA导入细胞 251


14.4.4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254


14.4.5 克隆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的检测 256


14.5 转基因动物技术 261


14.5.1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现状 261


14.5.2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主要用途 264


14.5.3 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267


14.6 转基因植物 268


14.6.1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内容 268


14.6.2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269


14.6.3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 272


14.7 基因工程药物 273


14.7.1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概况 274


14.7.2 基因工程药物种类 275


14.8 基因芯片 277


14.8.1 基因芯片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流程 277


14.8.2 基因芯片应用 278


14.9 基因工程安全与规范 280


14.9.1 转基因技术的成就与风险 280


14.9.2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 282


14.9.3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282


14.9.4 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的争议 283


14.9.5 基因工程的安全管理 285


5章 专题三 品牌管理 287


15.1 品牌的概念 288


15.1.1 品牌的定义 288


15.1.2 品牌的作用 290


15.2 品牌管理流程 291


15.2.1 切纳托尼的八步品牌管理流程 291


15.2.2 戴维斯的十一步品牌资产管理框架 292


15.2.3 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流程 294


15.2.4 本书的观点 294


15.3 品牌识别 297


15.4 品牌定位 300


15.5 品牌体验 304


15.5.1 体验类型 304


15.5.2 体验媒介 306


15.5.3 体验矩阵 311


15.5.4 创建品牌体验的步骤 312


15.6 品牌延伸 314


15.7 品牌组合 320


15.8 品牌更新 324


15.9 品牌国际化 326


6章 结束语 329


参考文献 332


附录:科学家中外译名对照表 335


内容摘要
  
本书梳理了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原理与方法,目的是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介绍了系统理论的几个前沿应用专题。


全书共分为16章。前两章简要介绍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基本概念;第3~9章按照系统理论发展的过程,分别介绍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运筹学与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与突变论、混沌与分形、复杂网络与大数据;0和11章介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评价、系统决策;2章分类介绍不同领域的系统工程体系结构;3~15章通过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品牌管理等应用专题,介绍系统理论的几个前沿热点方向;很后一章是结束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