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中国与日本 博弈百年 978751770961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中国与日本 博弈百年 9787517709619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5.04 6.3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忠海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961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201886266

上书时间2024-01-29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忠海,文史学者、作家,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出版历史人物传记8部,历史随笔集7部,散文集、诗集各1部,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

目录
章鸦片战争冲击波
一种子岛:西方人初登日本
二西方传教士:幕府心中的大患
三“锁国令”:日本的闭关锁国更严厉
四“唐风说书”:了解中国的一扇窄窗
五“天赐之鉴”:鸦片战争惊醒日本
六“黑船事件”: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第二章“千岁丸”上海行
一“千岁丸”:200年来驶往中国船
二“何其昌盛”:对上海的印象
三“玩过的附属品”:表层下的衰败与危机
四洋人横行:让日本人惊叹不已
五著书立说:改变着日本人的中国观
第三章“对清国策”讨论
一“华夷之辨”:重新检视与中国的关系
二“支那”:逐渐流行的新称谓
三“纵横清朝论”:征服中国以壮大自己
四“中日连横论”:联合中国以对抗列强
五明治维新:日本选择了西方
六列强的选择:扶持日本制衡中国
第四章由试探到接触
一外交遇挫:明治政府急需突破
二柳原访华:日本要与中国立约
三“大信不约”:清政府态度暧昧
四“联日制洋”:李鸿章的外交思路
五成案与西例:激烈的立约谈判
六《中日修好条规》:东亚宗藩体系开始瓦解
第五章琉球起冲突
一“万国津梁”:琉球与中国的渊源
二重义轻利:中国接受琉球朝贡
三“并国入县”:日本展露觊觎之心
四“琉球藩”:处心积虑的设置
第六章初次交兵
一“牡丹社事件”:日本借机发难
二“番地无主”:一个荒谬论调
三外交交锋:日方步步设圈套
四出兵台湾地区:其实另有所图
五军事失利:日本被迫坐下谈判
六《北京专条》:日本埋了一个大坑
第七章“琉球”变“冲绳”
一“琉球处分”:日本独霸琉球
二救亡图存:三司官赴东京斡旋
三密使偷渡:琉球向清政府乞援
四“琉案外交”:李鸿章的误判
五撤藩置县:琉球惨遭吞并
六“总统调停”:全是一厢情愿
七分歧仍在:琉球成为悬案
第八章军事竞争
一“大办海军”:日本的扩军计划
二“三洋海军”:一个迟来的建议
三东拼西凑:大清海军艰难起步
四“蚊炮船”:一笔昂贵的学费
五北洋舰队:号称“亚洲”
六旅顺口:在争议中上马
七“水兵事件”:日本人的羡慕与嫉妒
八“打败定远”:日本新的造舰计划
九“堵”与“突”:两种海权战略
第九章下一个目标是朝鲜
一白江口之战:中日朝鲜半岛战
二“亚洲大帝国”:丰臣秀吉的扩张梦
三“对马危机”:热点重回朝鲜半岛
四“云扬号事件”:精心设计的冲突
五《江华条约》:目标针对东亚宗藩体系
第十章逝去的“隐士王国”
一“以夷制夷”:清政府执着于幻想
二“朝美修好”:又来了一个搅局者
三“开化党”:联日排华的政治力量
四壬午兵变:“开化改革”酿动乱
五出兵朝鲜:清政府改变对朝政策
六《济物浦条约》:日本不肯善罢甘休
七“甲申政变”:中日的直接对撞
第十一章激烈的角逐
一“联法制中”:日本请来援手
二《汉城条约》:日本反败为胜
三“联日抗俄”:日本人布下了局
四“袁”:宗藩体系的强化
五“脱亚论”:借机妖魔化中国
六“防谷令”:交锋无处不在
七“电报线之争”:抢夺信息通道
第十二章矛盾爆发
一东学党起义:“桶”终被点燃
二“下手迅速”:日本密谋出兵
三调停失败:局面走向失控
四二次增兵:大战一触即发
第十三章争夺朝鲜
一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二“高升号事件”:英国怂恿日本
三激战成欢驿:清军退出牙山
四中日宣战:列强纷纷“中立”
五“无许固辞”:没有信心的主帅
六悬挂白旗:清军逃出平壤
第十四章展开决战
一黄海海战:中日海军对决
二煽动舆论:日本陷入举国狂热
三筹集军费:日本积蓄战争能量
四旅顺屠城:日军犯下滔天罪行
五激战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十五章低头认输
一被迫求和:清政府无力招架
二停战条件:李鸿章连呼“过苛”
三攻占澎湖:军事上步步紧逼
四枪响春帆楼:议和中的偶发事件
五《马关条约》:东亚宗藩体系终结
第十六章博弈仍继续
一自主保台:台湾地区军民奋起抗争
二干涉还辽:日本也得低头
三“六六舰队”:日本再扩军
四“联俄制日”:李鸿章走不出迷梦
五日俄战争:日本人向俄国复仇
六清朝灭亡:全面侵华刚开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至清政府灭亡前中日关系的走向与变局,以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为主线,剖析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看法一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触摸近代中日关系的拐点和痛点,以反思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日本崛起的原因。全书沿两条线索展开:在中国史视野下,分析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宗藩体系是如何被挑战、动摇以至走向崩溃的;在世界史视野下,分析日本侵华国策是如何萌芽、确立以至走向全面战争的。

主编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