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中国农业 978755042067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改造中国农业 9787550420670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1.84 5.7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双文 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20670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1178306

上书时间2024-01-29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双文,先后服务于国内有名咨询公司北京锡恩咨询战略研究院,浙江某农业控股集团产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交易费用),研究领域为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等三农问题。研究著作《改造中国农业》《中国的产权制度》《中国农村能否重持“佃农理论”》等。

目录
第一章:总论——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城镇化
一、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农业大国,为何从雄视天下到一落千丈
二、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需前奏,产权不独立,资产就无法实现交换,那所谓的无形之手就无法发力
三、否定之否定是真理,改革之改革是发展,要对过去落后生产方式、僵化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
四、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第二章:中国农业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一、舒尔茨低估了中国的小农经济
二、高举中国农业现代化背后的集体迷惘
三、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的提出

第三章: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一、中国三农的问题是城市化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走城乡统筹之路
三、七年磨一剑: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之路
四、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不是榜样

第四章:没有农业市场化,就没有中国城镇化
一、农业的市场化:从“有形之手”到“无形之手”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升级
三、农业产业升级的路径:建立起产业交换的市场机制
四、产权与变革,中国农业需要再来一次土地改革
五、中国的城镇化需要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

第五章: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哪里
一、新三农的提出:新农业、新农企、新农民
二、新农业:建立在比较优势下,城乡产业交换的新型农业
三、新农企:改造中国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四、新农民:从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化的职业农民

第六章:中国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城镇化之路
一、中国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二、城镇化背后是产业化,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
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源:行政管制与非市场化
四、中国城镇化的本质问题:解决农民自力更生的问题

第七章: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一、中国优选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
二、生态农业肩负时代重任,从工业反哺农业到农业修复生态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四、从生态农业上升到生态产业

第八章: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的春天
一、从交易费用看电子商务的兴起
二、“淘宝县”的故事: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产业化
三、电子商务、价格理论与农产品交易费用
四、城镇化的背后是产业化,产业化的入口是电商化

第九章:结语——中国农业须重持“佃农理论”
一、何为佃农理论——在私产、自由竞争的局限条件下追求利益的优选化
二、从佃农理论看中国产权制度的变迁
三、重持佃农理论,回归市场经济

后记:改造中国农业,提高国民的现代化
一、来自农村小兄妹的故事
二、经济兴邦兴百年,文化教育兴邦兴万年
三、“干中学”的知识增长模式,企业就是农民优选的大学
四、改造中国农业,更要改造小农落后的思想

内容摘要
总书记今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是任重而道远。正如作者书中所说,我们高举农业现代化旗帜5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中国城镇化本质上是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城镇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呢?为此作者提出:
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如何走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城镇化之路?
中国农业为何要重持“佃农理论”?
  作者从产权的角视角改造传统农业,用产权理论解构县域经济,在产权制度上推进中国城镇化!视角独特,观点犀利,且具有极强的理论体系支撑,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

精彩内容
中国35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均收入从全世界的最末位跃进到中高水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少见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少见。这里的经验是什么,很好值得总结。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穷国,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以翻身致富。
为此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做过专门的研究。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走了向外开放道路,有的认为中国采用了双轨价格制。这些研究都有其道理,都能自圆其说。他们的这些研究都能开拓我的眼界,启发我的思想。但是众说纷纭,如何归纳出一个更全面的、更能包络各种学说的结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私有制产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私有产权的确立,后发优势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没有人会去利用,双轨制价格起不了作用。更进一步看,中国改革的未了之处也在于产权制度还没有最终解决,大量国企妨碍了市场的运作。
周双文的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众多学说中徘徊,而是一开始就抓住了产权这个最根本的分析工具,并且把产权问题一直贯彻在全部论述中。他讨论了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觉醒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对产权的捍卫,什么是农业的现代化。这在该书第一章总论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城镇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