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97873120536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9787312053634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8.06 6.8折 56 全新

库存1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柏岭,张泉泉 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53634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202663521

上书时间2024-01-28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柏岭,二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词学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艺与文化。张泉泉,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媒介文化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程多项。

目录
总序

绪论 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形上之思

一、人的媒介与媒介的人:以人的传播实践为本的文化理念

二、媒介技术与文化:思想被赋以轻快特质的路径

三、媒介形式与传播内容:“内容为王”的践行策略

四、媒介社会与文化共生:传播话语权的选择与建构

编 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

引言 中西物质文化的技术元素

讲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传播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传播的仪式观与科技传播的理论启示

第二节 四大发明传播主体的圈层节点及文化认同

一、科技传播的“多元主体”及圈层节点

二、四大发明的提出者及文化认同

第三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与符号隐喻

一、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

二、四大发明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表达

第四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一、信息传播与有效沟通

二、教育输送与知识普及

三、商业繁盛与文化发展

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通

五、政治教化与文化统一

第二讲 工业革命:西方近代技术传播的观念变革

第一节 起源:另一种角度的“李约瑟之谜”

第二节 历程:从科学启蒙到技术创新

一、从改变历史的眺望说起

二、笛卡儿与科学方法论

三、牛顿与机械论的确立

第三节 本质:飞跃“马尔萨斯陷阱”的技术革命

一、瓦特的双重贡献

二、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动力革命

第四节 启示: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化

第三讲 智媒时代:人类现代认知迭代的技术升级

第一节 “第三次浪潮”冲击“后工业社会”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 万物皆媒的数字化生存

第二编 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

引言 中西制度文化的伦理指向

第四讲 “教化”传播:中华礼乐制度及孔子文化传播实践

第一节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教化”传播的制度保障及旨趣

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二、传播渠道的基本格局

三、传播方法的类型体系

四、传播效果的新民目标

第二节 好学、修德与弘道:传播主体的身份界定

一、敏而好学、温故知新:传播者的知识素养

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传播者的道德修养意识

三、人能弘道,言传身教:传播者的媒介意识

第三节 游说、教学、修书与雅言:人之延伸的媒介品质

第四节 播知育德:成.人之美的传播内容

一、言必有中的意图传播

二、知德并举的品质传播

三、尽善尽美的人格传播

第五节 循循然善诱人:直面受众的传播方式

一、述而不作:秉承传统的文化劝服

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传播态度

三、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沟通之道

四、不失人亦不失言:举一反三的交流之法

第五讲 “净化”传播:西方宗教制度及主体德性二元结构

第一节 仪式中的美德:“净化”传播的宗教底色及伦理指向

一、“净化”传播的仪式规则

二、“净化”传播的多维内涵

三、“净化”传播的二元人性

第二节 “狮身人面”像的灵与肉冲突:信息主体生命体征的文化象征

第三节 “万物尺度”的人与神属性:信息主体话语权利的角色启示

第四节 “灵魂说”的善恶对立结构:信息主体德性内涵的多维建构

第五节 “说谎悖论”的诚与伪之辩:信息主体真诚义务的社会责任

第六讲 制度交流:中华文化演进、传播及世界秩序重塑

第一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一、时空格局:源远流长,东西辉映

二、对外传播:如银泻地,立体传播

三、吸收转化:内核外缘,相得益彰

四、交流效应:回馈扬厉,青胜于蓝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历程

一、从“忧器”到“变器”:物质层面的变革

二、从“忧法”到“变法”:制度层面的改革

三、从“忧民”到“变道”:思想层面的革新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价值

一、文明交流,实现文化振兴的新主张

二、文明对话,破解优选问题的新责任

三、文明承传,重塑世界秩序的新认同

第三编 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

引言 中西精神文化的传播智慧

第七讲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传播观念的哲学根基

第一节 “天人本无二”之“道”论:“信息”的本体意涵

一、“天人合一”观念的“道”论

二、“道”之信息的哲学依据

三、信息之“道”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俯仰天地间”之“人”论:传一受者的道德自觉

一、“究天人之际”的“传一受”互动身份

二、“通古今之变”的“道一人”一体角色

三、“成一家之言”的“知一行”合一意识

第三节 “易以道阴阳”之“象”论:“媒介”的民族特征

一、“为阳语阴,媒介事”:媒介的关系哲学

二、“阴阳天道,象之成”:媒介的象数思维

三、“易有四象,所以示”:媒介的体悟功能

第八讲 天人相分:西方古代传播学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二元对立思维的理念论:信息存在的本体依据

一、“我的道”:“两个世界”的信息存在论

二、“我的理”:“双重真理”的信息本质论

三、“我的话”:“二元标准(话语)”的信息信仰论

第二节 物质与精神的二重性:“世界如何成为可能”的媒介学思

……

内容摘要
本书系“普通高校文化与传播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侧重从文化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素养方面构建“文化与传播”的知识体系。除“绪论”“结语”外,全书共分五编十五讲,以文化的逻辑结构为主线,以时间轴为内在线索选择具体话题,汲取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理论,注重地域特色,从不同维度对研究框架进行延伸拓展,形成了“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审美文化与艺术传播”“地方文化与民俗传播”五大版块。聚焦“文化”与“传播”两个关键词,探寻二者的内在联系,将中外文化对照并融合文化理论与传播理论,以文化视野观照传播活动,以传播视角聚焦文化现象,以历史眼光分析媒介发展。本书适用于作为各类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其他专业的通识类教材,以及对文化与传播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