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我们来了
  • 火星我们来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火星我们来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8.58 4.9折 78 全新

库存4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传会|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110023

出版时间202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2333417

上书时间2025-03-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传会(1949—),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我的课桌在哪里》等。其报告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第一届、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六届、第九届、第十三届、第十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等。多部作品翻译至国外出版。

目录
前 言 火星三问/001 
第一章 火星,火了/001 
祝融号/003 
《开讲啦》/014 
第二章 立 项/023 
征程漫漫/025 
功 勋/032 
喜欢开手动挡车的大总师/038 
探 火/048 
第三章 出 征/069 
重 担/071 
轻盈舞者/081 
降 落/088 
第四章 好一辆漂亮的火星车/101 
月球车/103 
火星车达人/108 
重中之重/116 
“蓝闪蝶”/131 
让每一缕光芒都灿烂/141 
带“火”字的车标/155 
第五章 一飞,再飞/165 
灰色的云/167 
含泪奔跑的强者/181 
第908天:浴火重生/195 
第六章 神奇的环绕器/211 
“用我们的双手点亮更多的星星!”/213 
十年磨一剑/219 
火星捕获/226 
“地火生命线”/235 
第七章 放飞“风筝”的人/247 
家 书/249 
无线“风筝”/261 
寻找“天问”/278 
第八章 寻找那把“钥匙”/291 
到火星去/293 
探 秘/301 
第九章 “我是北京”/315 
迎着强劲的海风/317 
“太空刹车”/331 
火星,你好/343 
第十章 逐 梦/363 
尾 声 飞向更远/387 
后 记 /396

内容摘要
《火星,我们来了》聚焦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该书以中国航天精神为核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伟大成就。作者黄传会通过大量深度采访,以鲜活感人的细节和质朴真切的笔触,全景式再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全过程。书中通过上百个人物故事和无数科研攻关的细节,生动诠释了中国航天人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本书不仅是一部纪实作品,更是一幅英雄画卷和一首恢宏乐章。作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将科学探索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既展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与辉煌,又传递了激情与笃行的力量。

精彩内容
前言 火星三问在本书动笔之前,我怀揣着三个疑问:其一:为什么要去火星? 确切地说,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疑问,在人类每次提出一项崭新而重大的太空探索计划时,总有质疑随之而来:“地球上还有那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要去关心那么遥远的事情?”为此,我找到了以下几种回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面对赞比亚修女提问时,这样回答: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从而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的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探测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印度政府发言人面对西方媒体质疑时,如此回答: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在一次演讲中,则这样说:如同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为何还要省吃俭用拿钱去培养孩子呢?家长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为了孩子的未来。国家也是一样,通过重大的、前瞻性的科学探索活动,来提升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提升我们国家的实力。 其二:去火星干什么? 这个问题总会引来无数美好的期许和遐想,比如: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探测火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研究火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未来,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火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它对未来人类的太空移民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荣桥的答案则更为严谨:“科学家现在并不是要去火星上寻找生命,我们要到火星上去寻找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的证据。”其三:怎样去火星? 相比人类为什么去火星、去火星干什么,我更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抵达火星,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中国的天问一号,面对漫漫征程,登山临水,鞭长驾远,怎么才能将祝融号火星车送达火星? 天体运行,悠悠万古,自有其规律。在工程实施层面,自地球上发射探测器到达火星、与火星交会,这样的机会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了这个发射窗口,就得再等上26个月。因此,“去火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旅行”。 去火星还得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天问一号飞到火星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起飞推力高达1000吨。问题是,在天问一号选定的发射窗口,长征五号能否准备妥当。 地球距离火星最远约4亿千米,天问一号需要“跑”7个月才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火星,我们来了》是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一次全景性的叙述,但是,它绝不是一般性的“报告”。准确地说,我更关注或者说要浓墨重彩描写的,是“人”——航天人、“火星人”的故事! 火星,遥在天宇——“火星人”和他们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的那些“神秘角落”,也发生在我们的身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