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就业体制改革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85.11
6.2折
¥
1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莫荣|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83524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32152120
上书时间2024-12-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莫 荣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劳动》主编。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研究劳动就业、民生保障等理论政策问题,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200多项国家和部级课题,在《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350多篇,出版中国就业蓝皮书等著作20余本。
目录
第一部分 历程篇
总论 中国就业体制改革发展的成就与启示
第一章 改革统包统配制度,实行“三结合”方针
第一节 就业制度改革背景
第二节 “三结合”就业方针
第三节 劳动服务公司
第二章 改革企业用工制度,启动再就业工程
第一节 启动再就业工程的改革背景
第二节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第三节 改革固定工制度
第四节 实施再就业工程,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
第三章 创设并不断发展完善积极就业政策
第一节 积极就业政策创立的背景
第二节 建立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三节 积极就业政策在实施中的延伸发展
第四章 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群体就业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建立的背景
第二节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重点群体就业
第五章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背景及历程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
第三节 统筹城乡就业
第六章 实施新时期就业方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一节 就业方针的与时俱进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背景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
第七章 职业技能开发政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职业技能开发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
第二节 职业技能开发的规范发展
第三节 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开发体系
第八章 应对金融贸易危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
第一节 应对金融危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实施的就业政策
第三节 面对失业职工安置实施失业保险三位一体改革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伴随着改革和发展逐步深化的。就业体制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特征,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精彩内容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历史的大幕,自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历史巨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的变革,它是社会各种结构和关系的整体性、根本性变化。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要求人们不断地解放思想、
更新概念,开展与时俱进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为改革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提供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形成新动力和新形态,同时,也要注意化解新的矛盾和风险,以推动和维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就业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在不断改革创新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改革初期面对城镇青年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到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分流,同时面临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再到历经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影响,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新冠疫情影响,等等。在推进改革和化解风险过程中,我国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既实现了就业增长,保障了基本民生,也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认真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经验,对深入中国特色就业理论和政策的认识,更加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就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讲好中国就业故事,深化中国特色就业理论认知,提升发展中国特色就业工作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