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7.12 3.8折 ¥ 98 全新
库存58件
作者胡治远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813494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4345612
上书时间2024-12-17
第一章 黑茶简介
第一节 中国黑茶
黑茶与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并属于六大茶类,也是发酵程度最高的一种茶叶品种。传统黑茶以成熟度较高的毛茶为主要原料,并经长期发酵后制成,因成品的外形多显油黑至深褐色,故而得名。黑茶是一种可长时间储存的茶类,集深沉与古朴于一身,承载着中国茶事变迁的历史。
黑茶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早期的茶马互市,当时四川雅安与陕西汉中是中国主要的茶马贸易集散地,茶叶从雅安开始到达边区主要销售地需要三个多月的路程,在此期间茶叶经日晒雨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颜色也从绿色逐渐变成了黑褐色。此外,为便于运输,人们还使用蒸压的方式将茶叶制成团茶,此过程中茶叶还需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湿坯渥堆,这也会导致茶叶色泽慢慢变黑,形成品质完全不同于初期的茶品。久而久之,人们根据以往经验,在加工过程中刻意增加渥堆发酵工序,黑茶由此诞生。
最早有关黑茶的史料记录,是在唐德宗贞元期间(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而“黑茶”二字最早出现在史书则是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云:“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虽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可以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明史食货志》记述:“神宗万历第十三年(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值)贱,商贾率越境私贩。”由此可见,当时朝廷严禁越四川境私贩湖茶,而湖南黑茶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历史上的黑茶,主要从我国内地经茶马古道远销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因此也被叫作边销茶,是边区人民重要的食品,被边民们誉为“生命之饮”,当时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近年来黑茶在减肥、降“三高”等方面的突出功效被研究者所发掘,其开始受到内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根据黑茶产品的特点与加工方法的差异,逐渐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品种。按照生产地域的不同来源,目前我国主要的黑茶品种可分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以及云南普洱茶。
第二节 安化黑茶
一、安化黑茶的历史
安化黑茶,因其起源于我国湖南安化县城而得名,安化产茶历史源远流长,素有我国“茶乡”之称,并以量多质好而闻名于世。《安化县志》中记述:“当北宋启疆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自古以来,安化地区的茶农便有制作烟熏茶的习俗,茶叶经过高温火焙,颜色便变得黑褐油润,相对四川茶,安化茶不仅去除了茶叶的粗青气,风味更加醇和,并具有松烟香气,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唐代杨烨的《膳夫经手录》中记述,当时安化人所制的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宋熙宁六年(1073年),安化建县后,朝廷在资水北岸建立博易场(茶市),用米、盐、布、帛从茶农手上换取茶叶。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凭借优质的原料和历代传承的制茶工艺,安化黑茶自诞生以来便在我国茶史上占据……
本书属于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著作。对安化黑茶及其发酵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探究。全书共四章,介绍安化黑茶技艺与特点,阐述了安化黑茶的历史起源、品质特色、制作工艺等;从安化黑茶的品鉴,介绍安化黑茶的日常品饮与专业审评方法;从安化黑茶功效与创新发展角度,分析了安化黑茶的保健功效与产业发展趋势;对安化黑茶的瑰宝——金花菌种质资源探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黑茶优势微生物金花菌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探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