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浮:MAD建筑集
  • 漂浮:MAD建筑集
  • 漂浮:MAD建筑集
  • 漂浮:MAD建筑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漂浮:MAD建筑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74.4 6.8折 2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岩松|责编:郭薇//赵彬彤|译者:木兰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4841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8元

货号31664739

上书时间2024-12-16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曾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任客座教授。他致力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2006年,马岩松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8年,他被ICON杂志评选为“全球20位具影响力青年设计师”之一。FastCompany杂志评选他为“2014年全球商界创造力100人”之一。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他“RIBA国际院士”称号。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著有《光之隧道》《山水城市》等。

目录
前言,7
MAD,9
陈伯康对话马岩松,11
1.鱼缸
梦露大厦,20
哈尔滨大剧院,30
纽约曼哈顿东34街公寓,42
城市森林,48
2.墨冰
朝阳公园广场,54
中国木雕博物馆,64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72
四叶草之家,78
加拿大n大厦,84
台中会展中心,90
3.感觉即真实
鄂尔多斯博物馆,98
红螺会所,110
假山,116
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124
三亚凤凰岛,130
平潭艺术博物馆,136
4.山水城市
黄山太平湖公寓,144
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152
厦门欣贺设计中心,158
泉州会议中心,164
山丘庭院,170
UNIC,176
罗马71 Via Boncompagni公寓,182
5.北京2050
胡同泡泡32号,190
北京康莱德酒店,198
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206
中国美术馆(新馆),212
前门鲜鱼口,220
MAD建筑事务所,227
展览,229
讲座,231
奖项及荣誉,233
书籍和出版物,235
项目版权,237
索引,241
合作伙伴传记,245
图片版权,246

内容摘要
在《漂浮:MAD建筑集》中,马岩松解析了自己近14年的代表建筑作品。马岩松的建筑可以说是将“自然现代化”。通过28件建筑作品,200余幅清晰实景照片、珍贵建筑图纸、三维可视化图,深入了解马岩松的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沉浸式观览马岩松的建筑世界。
坐落于松花江北岸的哈尔滨大剧院是马岩松的重要建筑作品,他以湿地自然风光及北国冰封地貌为设计灵感,外覆白色铝板,形象表现出风雕雨琢的造型,内以木材雕刻为饰,呈现轻微腐蚀的质感,使自然、建筑和地形变得浑然一体,将自然在现代化城市中创造多重意义。
书中除了声名赫赫的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还囊括山丘庭院、UNIC等MAD新近建筑作品,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研究探讨和展陈项目,带领我们了解马岩松“山水”概念的起源,对建筑“自然观”、人与空间的态度。在与陈伯康的对谈中,对现代主义建筑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的建筑理念进行更具中国特色的解读,为我们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提供全新思路。

主编推荐
1.新一代建筑师的重要声音和代表,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建筑作品集。通过28件建筑作品,深入了解马岩松的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沉浸式观览马岩松的建筑世界。马岩松的建筑关注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自然”需求,利用不规则、自由的线条使建筑与环境关联,代表作哈尔滨大剧院线条平缓起伏,似山、似水,似自然界任何东西,将自然在现代化城市中创造多重意义。

2.马岩松对话陈伯康全记录,全新解读现代主义建筑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的建筑理念。从密斯开始探讨建筑空间结构与人的精神性的关系,到路易斯·康提出透过景观来解读建筑大师的新方式。抛开简洁和几何化的建筑线条,建筑轴线远方的海洋和自然也可以将路易斯·康的建筑化为“山水”建筑。对西方建筑师的建筑作品进行更具中国特色的解读,为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提供全新思路。

3.MAD建筑作品的重要起源,隐藏于马岩松的艺术作品,探索二者关系,重新理解MAD的建筑。马岩松的艺术作品《鱼缸》既是鱼的建筑,也是对现代建筑的隐喻性挑战,即人不应局限于生活在一个普通几何形状的盒子里。它为梦露大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概念性材料。椭圆形楼板构建起旋转大厦,不再使用垂直线条来强调高度,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个楼层,当光线穿过反光玻璃表面,便放大了周围景物的日间变化,大厦形态千变万化,看起来刚柔相济、张弛有度。

4.收集近200余幅图像资料,除了实景照片,还包含珍贵建筑图纸和三维可视化图,既有建筑细节,也有宏观大尺寸展陈,直观感受建筑之美,领悟MAD建筑师事务所和马岩松的设计理念与思想意境,得到灵感启发。

精彩内容
前言
这些年来,先锋派到底是怎么了?也许一百年、七十年或者四十年前,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术语,因为它涵盖了创新、智慧、灵感和原创性等特质,或者至少代表了高度原创的作品—有些作品还时不时地扮演着令人震撼和张扬的角色。 而如今我们对是否要重新塑造这个词语感到犹豫不决。 难道我们要就此放弃创新、智慧、原创和勇气的价值吗?
也许只有创造出一个新词,我们才能够为马岩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他有着以上所有特质。 像众多先锋派人物一样,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登上了这个舞台。 马岩松出生、成长于北京,那时北京刚刚从漫长的神秘和偏执中走出来;21世纪初,在耶鲁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彼时,扎哈·哈迪德(ZahaHadid)在众多才能迥异的天才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件事表明建筑界不是一个位置高度固化的领域,因此,这个才华横溢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去辨别、抉择、受到鼓舞,成为“曲线女王”的得意弟子,继而大放异彩。
虽然马岩松也经手过小规模的建筑,但它们与赢得竞赛设计权的梦露大厦(AbsoluteTowers)相比,都相形见绌。 如此流畅而曼妙的建筑曲线,使优雅而传统的加拿大人也为之倾倒。 至于这一设计构思与哈迪德事务所的超高层结构参数化设计有多大程度的类似,则是那些执着于建筑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人的兴趣所在。 更重要的是,马岩松毫无疑问是她伦敦事务所(培养流线型建筑的温室)中最无畏的人之一。
直到哈尔滨大剧院,我们才真正肃然起敬并为之喝彩。 须知,即便是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哈迪德的巴库阿利耶夫中心,也要在我们到达内部之后才能发现其令人屏息的精妙之处。 而马岩松的设计宛如平缓起伏的山脉,高低错落之间尽显优雅。 已经有很多文章描绘了这座建筑如山般的特征,以及其设计与场所的共鸣。 对我来说,这个作品的精彩之处实际上是其丰富的创造力和大胆的动机,而非情感呼应或模型借鉴。 这表明,之前马岩松被鼓励去做出如“世界本身已经是一本伟大的教科书”这样的阐述,或者引用“山水精神”的解释—远离自然,然后回归自然—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反应……这些正是他对当前建筑师必须为设计辩护和正名这一压力的回应。
他的确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技艺纯熟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这足以说明他自成一体了吧?
而延续这种魅力的正是鄂尔多斯博物馆,就这个建筑来说,尺度的建立或特殊表面的所有部位都仿佛被刻意偏移。如果说哈尔滨大剧院是逐步走向高潮的,那么这座奇异的蜂巢建筑会让你一直捉摸不透,直到你走进去,才会发现它被有效地分解成各种功能区域。
马岩松给建筑带来了全新的流畅感。 这种流畅感显然是出于对结构、重量、材料和形式的真实感受与把握。他对于常常求助于精密的衔接与空间语法的欧美建筑所面临的困扰毫无惧色。在这一点上,人们仍然可以从他的建筑中找出一些有趣的特点。 关于实体方面,固定模式的玻璃开口和随处可见的白色表面或许已经开始让他觉得厌烦?他依然比较喜欢西方的某种程度的轴线形式(在西方我们联想到的是气派),但他敢于在任何时候把所有的东西都打乱,然后做出一个明显随机的平面布局。
老一辈的先锋派人物往往过于先锋,以至于他们成熟的作品,要么失去公众,要么迷惑公众,他们忘记了还有其他类型的主张或美学存在。有趣的是,马岩松是西方建筑讲坛的常客,他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呢?当他的作品反过来刺激了西方时,他已经迷住了我们。
彼得·库克1.鱼缸鱼类的水下世界不同于人类的生存空间,它相对来说摆脱了重力的限制。 然而,鱼类通常被安置在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立方体结构中,这是由人类在陆地上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缺乏惊喜、含混性的鱼缸,可以说与典型的现代城市普遍、重复的空间相呼应。 而一个鱼缸的成本很低(大约4元),这呼应了中国“低价值”人群的无力感。 但与城市不同的是,建筑师在试图改善普通金鱼的生活条件时,遇到的障碍相对较少。
为了重新设计鱼缸的形状,马岩松追踪了鱼的运动轨迹。 根据鱼的游动路径对鱼缸重新塑形,采用立体光刻模型通过向内推动边界来改变外部空间。 他还在鱼缸内创造了新的连接通道,使其进化成更有趣的水下世界。
《鱼缸》的设计通过追踪鱼的行为,来了解空间是如何被个人感觉所定义的。 和鱼类一样,人类是有性格和感情的个体,不应该局限生活在普通的几何形状的盒子里。 以下项目一改以往的做法,挑战了充斥在城市中量产的呆板建筑,而以大自然为参考,打开了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取消了界限;它们把内部和外部设想为可互换的空间。 梦露大厦(第20、21页)曼妙的形状,挑战了功能性—通常与塔楼类型相关。受邻近江河的启发,流线型的哈尔滨大剧院(第30、31页)则开辟出动态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以供探索。 修长的纽约曼哈顿东34街公寓(第42、43页)没有考虑典型的平淡无奇的塔楼,而是设计了一个微妙的有机形式,软化了被尖梢刺穿的城市天际线。 雕塑般的塔楼—城市森林(第48、49页)则通过衔接,强调了浮游花园的形状不规则的楼板,以高密度的自然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生活方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