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增订版)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71.77
5.7折
¥
126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汝昌,周伦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ISBN978755984328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6元
货号31302395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18年生于天津,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毕业。历任燕京大学外国语文系兼任教员,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出版学术论著四十余部,包括红学、中国文学艺术理论、诗词鉴赏、书法等。他从小喜爱书法,大学时醉心书法练习,好收藏研究碑帖,在书法领域所下功夫甚深,与启功、徐邦达、张伯驹等交往甚密,尤其钻研王羲之书法,著有《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等。
目录
自序
上编 书法艺术答问
特殊的工具
一大进化
八法——三个方面
两种力
横竖劲
精妙的譬喻
藏锋怎么讲
芒角
剩语
中编 书道圣经
中国书道
立名
汉字书法的源头在哪儿
书写之道
汉字三源说
笔与毛笔
笔墨是宝
说“法”
笔精墨妙
毛笔的分类与品评
书家与笔工
羊毫何时成为风尚
会使用毛笔吗
“锋”是精气神
“藏锋”
书道圣经
劲险媚好
沉著的深义
“沉著”与“涩行”
永字八法
永字之思
“八法”一览
“八”法的要义
“八”法小结
“法”的胜义
圆与方
侧与中、正
瘦与肥
势与变
范本
《兰亭序》
右军与遒媚
兰亭奇致
下编 书法的奥妙
书学笔法考佚
说“遒媚”——古典书法美学问题之一
聿学初议——中国书道
聿学讨源——中国书法奥秘的通俗解说
中华汉字书法源流与“聿”字出现的意义
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精神
石涛《画谱·—画章第—》解义
附录
《皇甫碑》为欧阳老书
《书谱》释凡
与袁殿勇书
编后记
随书附赠
别册:《破帖集》
拉页:[一]《兰亭序》(元·陆继善摹本);[二]周汝昌第二次背临《兰亭序》 ;[三]周汝昌背临《兰亭序》后题跋;
[四]徐邦达、启功跋周汝昌临《兰亭序》 ;[五]王学仲跋周汝昌临《兰亭序》
内容摘要
学习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而用笔是关键。甚至可以说,学书法就是学用笔——笔法。“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即以“永字八法”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书法学习的方法、书学理论与书法美学。
《永字八法》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阐述了“永字八法”的基本内涵和在书写中的应用,可谓是“答疑解惑”篇。如果说上编是“入门”,那种中编《书道圣经》则是“进阶”——追溯书法的源流,剖析书法美学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沉著、劲险、明利、遒媚等等,从更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美学。下编《书法的奥妙》更是深入“书法堂奥”,就书学笔法、“遒媚”之内涵、中国书法“聿(字左下有两撇,音津)学”之起源、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等进行专门探讨。在全书附录部分,我们能看到周汝昌对欧阳询《皇甫君碑》年代的考证,对孙过庭《书谱》的诠释,以及和袁殿勇讨论书法的书信往来。此外,书的主体之外,附有周汝昌生前四处搜购的部分字帖(周汝昌称其为“破帖”),以及周汝昌背临的《兰亭序》长卷(启功、徐邦达、王学仲题跋)。三编内容层层深入,附录与“破帖”作为补充,使《永字八法》成为一本内容全面的书法学习著作。
主编推荐
1.“红学泰斗”周汝昌,70年书法研究心得总结,写给大家的书法艺术讲义。周汝昌曾言:“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少年时学书,抗日战火中写书,唐山地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周汝昌的学术生涯。《永字八法》作为周汝昌毕生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总结,实实在在解答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狼毫笔还是羊毫笔,初学者由篆隶入手还是从楷书入手,学碑还是临帖,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究竟怎么藏,“锥画沙”“屋漏痕”又是指什么,为何单取“永”字而立“八法”……周汝昌不仅耐心回复具体问题,还推而广之,广涉书法创作中的笔法、识势、结构和风格等关键问题,乃至汉字的起源、书法美学等理论话题,用精妙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人读完都有所启发。2.“永字八法”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上编《书法艺术答问》,即以对话的形式,细致解读“八法”诞生的来龙去脉,具体分析横竖撇点捺的书写规则,执笔、用笔、运笔的技巧,对实际书写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中编《书道圣经》,更是从宏观的书法史的层面,进一步阐释书法的源头、法度和美学趣味。3.指陈书家得失,纠正书史谬误,成一家之言。对书法学习和书法理论中流传已久的观点进行质疑: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的要义是什么?“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创吗?“永”又是哪种书体的永?书法品评中的“遒媚”是何意?《兰亭序》版本哪家强……周汝昌以考据学的态度钻研书法理论,寻根究底,质疑传统的陈旧观点,纠正由来已久的谬误,指明书学方向。4.出版20周年精装纪念版,全新修订增补,单独附赠作者生前珍藏书法碑帖印本。《永字八法》自2001年首次出版后,相继于2006年、2015年推出新版,此次为第四版。新版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换了部分作品图片,并增补两篇重要文章。值出版20周年之际,将平装升级为精装,配有独立成册的《破帖集》(精选周汝昌生前珍藏的书法碑帖印本)和五张独幅拉页(周汝昌背临《兰亭序》,及徐邦达、启功、王学仲题跋)。
精彩内容
“永字八法”是中华书法的基本功,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有两点略略先加说明:一是它的来由,二是它的时代。
论来由,就是毛笔创造的艺术生发而致此奇迹。因为毛笔是个软硬兼能、刚柔相济的“神品”——旧有“毛锥子”这一喻称,也切要,也有毛病。“锥”是着重在那锋尖一点之要害处之锐利,但不可认为是指全体——指全体就成了后世的西方“钢笔”式的东西了。比如现时流行的“开发票”的“圆珠笔”,就正像一个“锥子”或“钉子”!它不会成为艺术所需的中华书法之“宝”。故“毛锥子”之喻不无小弊。
正因不是个“钉子”,它才会起伏擒纵、转侧纵横——书法笔姿之妙,全由此生。这道理无待多费言词。但也有人连这个也并不清楚晓悟。论时代,即把书法概括为“八法”这种理念应始于何时?对此有个大致的了解,不但关系我们中华书艺的发展史迹,也大有助于学书人识笔解“画”之根本道理与方法意义。
粗略审析判断,此“八法”应定型定名于汉末至三国魏晋之间。
我这样说,理由何在?
我的回答是:“永字八法”即汉末期“隶书”发展到“八分书”的那个“八”的同义同指,经书坛人士归结而给了这么一个“命题”。这就又须略述中华汉字书法的发展大脉络,而后方能懂得什么叫做“八分书”,以及“八法”基本概念。
中华汉字形态,可分为篆、隶、分、楷四大期。这四期已然是指汉字汉书发展进化到较高阶段的字迹了——连甲骨大篆也是如此,但从整个发展史上讲,篆仍然算是“初期”的汉字形象。
篆,通指秦及以前的字体,传统之称为大篆、小篆,大篆可包“三代”而言,小篆专指“秦篆”——始皇统一全国后,将春秋战国的各诸侯邦域的文字也统一“规范化”了,号曰“书同文”者是也。传为李斯定小篆,即“整理”并将古篆的纷繁异体“奇字”等不同写法“简化”起来,是谓“小”矣。
无论“大”“小”,篆者,“转”也,表示曲弯圆转。如焚香时的香烟,曲曲弯弯而上腾,那就叫“香篆”(或以指“盘香”,即制成一盘圆转香,而非直棍形)。《说文》:“篆,引书也。”是故,写篆字的总是“抱团儿”——众笔画皆弯曲而“拱”向一个大致如“圆”的中心点。那笔画繁复,看起来是“钩钩连连”的态势意度。当然,这种字绝非一般人所能书写,应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专家”才会办得到。于是,众多“书吏”(办公抄写人员)畏难趋易,想出(或逐渐形成)一种“省劲儿”的写法(或镌刻法),将弯画改“直”,将曲连画改“直散画”,亦即一个弯曲之画,分成两笔(或多笔)来写来刻。弯变直,连变分,这种“俗体”,称为“隶书”,即“书吏”“办事员”的字体。
此体出现于周代最晚期,而以秦时为变改的关键期。注意:这种隶,是单线“画道道”的意态,并无多大“笔法”可言。此种字不宜与后世称为“汉隶”的佳书(如《礼器碑》《史晨碑》等名碑刻之统称“汉隶”;近世发现的汉简,亦非“秦隶”)者相混。质言之,俗常相沿混称的“汉隶”,早非“隶书”了。
篆与我们的“楷书世代”的关系是不大的,今日讲书法,首要者就是“隶书”与“分书”,因为这是楷书的嫡系父祖。“隶”与“分”的名称和观念向来不甚严格区别,泛用而有些混淆。这原因也非偶然,因为“隶”与“分”是中华书法特大变革发展的一个关键枢纽点,那时期正处于“变”的中间。隶书与分书并存互见,本不足异——这正是一种“过渡”现象,也是规律。在严格的笔法意义上讲,应该这么理解:隶书本来只是笔画的“分散”,大多还遗传着篆书的“单线”(中锋)法,笔姿无多变化生发。而“分书”则不止于是“分散”“分布”,更要者在于运笔的艺术大大进展了!
这进展是什么?
大致说来,古隶、汉隶的字形偏于横方,即扁方;而“八分书”则向着“正方”与“竖方”的趋势进展而定型。
这样一来,汉字笔画的“走向”,便一改篆体的众画向一个中心点“抱拱”,成为四面八方的分布与铺展。
这种铺布伸展的书写法,书者的精神意度——不是拘谨束窘,而是拓放开阔,紧跟着就产生了。
这种笔画的“方向”不同而用笔各异——不再是万画同一匀停的单线法,而形成了轻重、迟复、放敛、转侧、起落、顿挫等诸多不同的行笔运笔之法。
这才是真正成熟了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极大独特性!
“永字八法”之说,根源道理,全在于此。
媒体评论
永字八法,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红学泰斗”周汝昌,70年书法研究心得总结1、“红学泰斗”周汝昌,70年书法研究心得总结,写给大家的书法艺术讲义。
周汝昌曾言:“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少年时学书,抗日战火中写书,唐山地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周汝昌的学术生涯。《永字八法》作为周汝昌毕生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总结,实实在在解答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狼毫笔还是羊毫笔,初学者由篆隶入手还是从楷书入手,学碑还是临帖,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究竟怎么藏,“锥画沙”“屋漏痕”又是指什么,为何单取“永”字而立“八法”……周汝昌不仅耐心回复具体问题,还推而广之,广涉书法创作中的笔法、识势、结构和风格等关键问题,乃至汉字的起源、书法美学等理论话题,用精妙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人读完都有所启发。
2、“永字八法”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
“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上编《书法艺术答问》,即以对话的形式,细致解读“八法”诞生的来龙去脉,具体分析横竖撇点捺的书写规则,执笔、用笔、运笔的技巧,对实际书写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中编《书道圣经》,更是从宏观的书法史的层面,进一步阐释书法的源头、法度和美学趣味。
3、指陈书家得失,纠正书史谬误,成一家之言。
对书法学习和书法理论中流传已久的观点进行质疑: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的要义是什么?“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创吗?“永”又是哪种书体的永?书法品评中的“遒媚”是何意?《兰亭序》版本哪家强……周汝昌以考据学的态度钻研书法理论,寻根究底,质疑传统的陈旧观点,纠正由来已久的谬误,指明书学方向。
4、出版20周年精装纪念版,全新修订增补,单独附赠作者生前珍藏书法碑帖印本《永字八法》自2001年首次出版后,相继于2006年、2015年推出新版,此次为第四版。新版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换了部分作品图片,并增补两篇重要文章。值出版20周年之际,将平装升级为精装,配有独立成册的《破帖集》(精选周汝昌生前珍藏的书法碑帖印本)和五张独幅拉页(周汝昌背临《兰亭序》,及徐邦达、启功、王学仲题跋)。讲艺术的事,有句名言“可以惊四筵而不能适独坐”,周老的这本书,我以为“惊四筵”且“适独坐”,心得所聚,精言妙谛,令人耳目全新,玩索不尽。(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解小青《以侧取致、以瘦标骨、以涩见古——周汝昌先生的书法观及其书法艺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