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7.58
4.7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谢善骁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18011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264084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河南信阳人。199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西方语言文化系英语专业。在河南郑州及北京的出版社从事多年编辑工作,所编图书多次获得好评与嘉奖。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网络和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
浙江绍兴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金属学和热处理专业,分配在北京从事航空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其间于1980~1982年赴美留学。出版和发表多本(篇)专业著作和论文。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7年加盟出版界。十余年来主要致力于历史散文和纪实文学创作,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
目录
“鹅”瘦“池”肥忆兰亭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1
“三绝”迹不绝
——东晋画家顾恺之/14
妙笔书大唐
——“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27
盛世颂歌
——初唐画家阎立本及阎氏三雄/42
绘画“北宗”之祖
——唐朝画家李思训、李道昭父子/53
穷丹青之妙
——唐朝画家吴道子/64
明月清泉画中诗
——唐朝佛禅诗人、画家王维/78
唐草狂舞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92
颜骨柳风传千古
——中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105
大江东去君永驻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18
胸中有千驷
——北宋画家李公麟/132
云山戏墨
——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父子/147
误国亦误己
——北宋书法家、画家赵佶/163
一念之差一生悔
——元朝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176
江南飞来峰
——“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吴镇/188
烟波江上画山水
——“元四家”之倪瓒/203
笔下梅花留清气
——元末画家、诗人王冕/216
神来之笔
——明“吴门四家”之沈周、文征明、仇英/229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朝画家、文学家唐寅/246
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明朝文学艺术家徐渭/258
政坛艺坛“不倒翁”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272
“南陈北崔”皆狂生
——明末画家陈洪绶、崔子忠/286
引领画风的大人君子
——“清六家”/300
金枝玉叶老遗民
——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314
头白依然未有家
——清朝画家石涛/327
谁搅乱了正统世界
——清朝画派“扬州八怪”/339
难得的“难得糊涂”
——清朝画家、诗人郑燮/352
“海派”先驱
——晚清画家赵之谦、任颐、吴昌硕/364
内容摘要
本书名为《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写的对象自然是书画家,而着眼点则是他们各具特色的“狂笔”与迄今犹存的“墨池”。在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中,除了与历代文人共同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外,还往往蕴涵着一种喜怒无常、放纵不羁的浪漫,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废
寝忘食、锲而不舍的勤奋。灵感在癫狂中油然而生,作品在酒醉中一挥而就,“狂”是艺术家的天赋本色,个性使然。而“临池学书”、“池水皆黑”的刻苦努力,不仅体现了艺术家苦心孤诣的追求,更酝酿了他们的艺术在未来某一天的厚积薄发、刀笔生辉。
《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由谢善骁、王晓旭所著。
精彩内容
“鹅”瘦“池”肥忆兰亭——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南朝时期,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句引自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对山阴道秀丽景致的描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语一出,引发了后人对山阴道的不胜向往。
山阴道的魅力是“镜中游”。“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献之之父、大书法家王羲之如是说。把山阴道比作惊鸿照影的镜子,既是这位大书法家的胸臆所发,也是他的灵感顿悟。山阴道上朦胧的波光山岚、
幽雅的诗情画意,汇到现代大文豪鲁迅的笔下,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和真
实的速写: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然而,山阴道的魅力绝不只是“镜中游”,因为“镜”中还藏着一块晶莹透亮、玲珑剔透的水晶,这块水晶就是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的兰亭,是一处以著名的“兰亭三碑”为核心的古朴雅致的江南园林。古典园林在江南无处不在,苏、杭、锡、扬诸名城无不以园林著称,然而兰亭园林却因融汇了秀美天然的山水风光而别具一番景象,恰如王羲之《兰亭序》所描绘的那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此外,兰亭更比其他园林胜出一筹的是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沉积,由于这里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的渊源,在书坛独享“书法圣地”的盛名,因而又成为中国一处古老而重要的文史遗迹。王羲之的出现,《兰亭序》的问世,造就了兰亭的独特地位,使今日兰亭列于全国四大名亭之首,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永远的佳话。昔年两晋文人有一个习俗,在每年阴历三月初三,要临水流觞,以除不祥,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兰渚,行修禊之礼。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等人列坐于蜿蜒曲折的“之”字形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倘若酒觞滞留于某人面前,此人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
不成,则罚酒三觞。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37首。
事后,王羲之将诗汇成一集,即《兰亭集》,并为此作序一篇,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场面之盛,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序》。据传,王羲之在翌日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重书序文,一连重书数遍,却再也捕捉不到当时挥笔写下精粹之作的精髓。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兰亭之娱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而兰亭更借助他的《兰亭序》名噪天下。
随着风云变幻,兰亭几经迁址,早已不复旧面貌。明诗人袁宏道于万历年间旅越,来到已非原址的兰亭时,曾感慨地赋下一首《兰亭》诗:定武石空在,兰亭迹已讹。
清流大概是,峻岭果然多。
古屋穿新雷,苍松瘦老柯。
墨池闲贮水,犹得放村鹅。
今天的兰亭,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经1980年全面修复。依山傍水,四周依然是崇山峻岭;浅溪绿荫,园中还是那茂林修竹。步入兰亭景区大门,一条竹荫小道曲径通幽,数只红冠白鹅在一池碧水悠闲嬉戏,一种超然于世外的感觉迎面扑来。景区内布局错落有致的“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
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每一景都精巧地融入了“二王”之迹、书圣之灵。
在鹅池碑亭中,一通石碑上刻有王羲之、王献之共同书写的“鹅池”两字,两个字一肥一瘦,人称独一无二的“二圣”合璧“父子碑”。在御碑亭中,矗立着中国最大的古碑之一,这是一通御碑,碑正面为爷爷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背面为孙子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人称绝无仅有的“祖孙碑”。在小兰亭中,另有一通康熙御书的“兰亭”手迹碑,经游人长年摩挲而致字口稍微变平,被称为君民以“手”同书的“君民碑”。“兰亭三碑”是景区的精华,被称为“兰亭三绝”。
真应该感谢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父老乡亲,正因为他们在千年岁月中的细心维护,正因为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勇敢抢救,才使兰亭这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致毁灭,才使“三绝”这无法复制的人类瑰宝得以留存。
兰亭历经迁移,总算留存至今。“兰亭三碑”虽被破坏,也未伤筋骨。然而兰亭精粹所在的《兰亭序》,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劫难。
《兰亭序》是王羲之家族的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七世孙智永的手中后,出家为僧、没有子嗣的智永又将这一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其时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大量搜集他的书法真
迹,更屡次重金悬赏索求《兰亭序》这一书法珍宝。据说在获悉真本藏所
后,唐太宗三次召见辨才,因辨才始终诡称真本已在战乱中散失,遂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为潦倒书生,到越州拜访辨才。在弈棋吟咏、酒酣耳热之际,辨才得意忘形地夸耀其手中珍藏,出示了悬于屋梁的《兰亭序》真迹,被萧翼乘隙盗回长安,并致辨才痛心疾首,惊悸而亡。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