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战国故事 9787514623697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广东仓、武汉仓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4.11 3.7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汉达 编著

出版社中国画报

ISBN9787514623697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2151591

上书时间2024-09-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擅长通俗读物写作,尤以写作历史读物见长,并尝试将语文与历史相结合。著有《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上下五千年》等。

目录
三家分晋 一
用人不疑 一二
河伯娶妇 一九
起死回生 二七
不受蒙蔽 三三
商鞅变法 四二
孙膑下山 五四
马陵道上 六七
悬梁刺股 七六
攻守同盟 八五
合纵抗秦 九六
连横亲秦 一〇四
胡服骑射 一一四
屈原投江 一二六
鸡鸣狗盗 一三七
狡兔三窟 一四五
火牛陷阵 一五五
完璧归赵 一六九
负荆请罪 一七九
远交近攻 一八四
赠送绨袍 一九三
坑杀赵卒 二〇〇
毛遂自荐 二〇九
盗符救赵 二一六
图穷匕见 二二九
统一中原 二四五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编著的经典历史读物,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春秋时代的历史,还解析了诸多成语典故,对读者积累历史知识、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本书还配有来自古籍中的插画,可以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古画的质朴与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探索那些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领略古人的才识与谋略,体悟历史事件背后的启示与智慧……

精彩内容
三家分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不但灭了吴国(在江苏南部),而且率大军渡过淮河,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领袖,做了霸主。一向被称为霸主的晋国(在山西),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了。有势力的大夫各人割据一块地盘,把晋国分成了好几个小国。他们之间互相攻打,互相兼并。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怎么能跟强大的越国对敌呢?
晋国的大夫当中,势力最大的原来有六家,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晋国的大权就归了四家:智家、赵家、魏家、韩家。那时候,列国的大夫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直接统治农民,比国君富裕得多。农民生活在大夫的手下,也比在国君的统治下要好过一些。有不少农奴受不了国君的压迫和虐待,情愿逃到大夫的封地去做佃农。各国大夫的势力因而越来越大。像晋国那样,土地和人民实际上都落在这四家大夫手里了。
这四家——智伯瑶(yáo)、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咱们晋国一向当着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先后起来,夺去了霸主的地位,这是咱们晋国的耻辱。如今只要把越国打败,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来给公家。公家的收入增加了,壮丁增加了,实力才会增强,才能重新当上霸主。”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瑶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心不齐,没法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派人去向韩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智伯瑶派人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也如数交割了。智伯瑶就这么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接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但赵襄子不答应。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不能送给别人。韩家、魏家他们愿意送,不干我的事,可我没法依!”来人回去把赵襄子的话向智伯瑶报告,智伯瑶气坏了。他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同发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等灭了赵家之后,三家平分赵家所有的土地和户口。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guǎ)不敌众,就带着赵家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太原)城,打算在那儿死守。这个晋阳城是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当初由赵家的家臣董安于一手经营,里面盖了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围墙内部全用苇箔(bó)、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砖和石头砌上。宫殿里的大小柱子全是用上等的铜铸成的。所有的建筑又结实又好看。董安于之后,赵家又派家臣尹铎(duó)治理晋阳城。尹铎注意减轻刑罚,减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赵襄子一见晋阳城很严实,粮草充足,老百姓也乐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没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马就把城围上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准交战。每逢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儿似的落下来,智伯瑶他们没法打进去。就这样,晋阳城仗着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呢?赵襄子为了此事,闷闷不乐。他的手下张孟谈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准备了无数的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可提醒了赵襄子。他立刻叫人把围墙拆去一段,果然里面全是做箭杆的现成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铸成无数的箭头。有了这么多的箭,再使几年也使不完。赵襄子叹息着说:“要是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多兵器?要是没有尹铎,老百姓哪能这么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啊?”三家的兵马把晋阳城围困了两年多,还是没打下来。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瑶察看地形的时候,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就有了主意:晋水是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的;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士兵在晋水旁边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造了一个很大的蓄水坑。在晋水上筑起坝来,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坑很快就满了。智伯瑶命士兵开了个豁(huō)口,大水就直冲晋阳城,灌到城里去了。不到两天,城里的房子多半被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顶上和高地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成了筏子。烧火、做饭都在城头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对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要是水势再高涨起来,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谈说:“我总觉得韩家和魏家决不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土地让给智家。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依我说,主公多准备一些小船、竹排、木筏子,跟智伯瑶在水上拼个死活。我这边想办法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去跟两家相商,约他们一同攻打智伯瑶。要是韩康子和魏桓子同意的话,赵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瑶下命令,叫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说:“我用不着交战就会得胜,就能叫这条晋水替我消灭赵家。你们看,晋阳不是快完了吗?早先我以为晋国的大河像城墙一样可以拦住敌人。照晋阳的情形看来,水能灭国,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看看: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夏县西北),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在山西临汾南),是不是?哈哈哈!”韩康子和魏桓子连连应答着说:“是,是,是。”智伯瑶见他们答话有点儿慌里慌张,好像挺害怕,才觉得说漏了嘴。他忙赔着不是说:“我这个人哪,直心眼儿,有一句说一句,你们可别多心!”他们两个人又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着您,蒙您抬举,真是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却恨透了智伯瑶,决定要跟着赵襄子干了。
第三天晚上,约四更天,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到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衣裳和被子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还以为是堤坝开了口子,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士兵们去抢修。不大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瑶的家臣豫(yù)让带着水兵,扶着智伯瑶上了小船。
智伯决水灌晋阳智伯瑶在月光下回头一瞧,就见士兵们在水里一起一沉地挣扎着,这才明白是敌人把水放过来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声。赵家、韩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驾着小船、竹排、木筏子,一齐冲杀过来,见了智家的士兵就连打带砍,一点儿不手软。队伍当中还夹杂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伯瑶!拿住智伯瑶的有赏!”智伯瑶对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杀出去,上秦国去借兵!我留在这儿拼死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木筏子,杀散敌人,叫家臣智国保护着智伯瑶逃跑。
智国保护着智伯瑶,坐着小船一直向龙山那边划去。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瑶才喘了口气。他们好不容易把船划到了龙山跟前,急急忙忙爬上了岸。幸亏东方已经发白了,他们顺着山道走去,跑了一阵子,略略宽了宽心。不料刚一拐弯儿,他们迎头就碰见了赵襄子!
赵襄子早就料到智伯瑶准会从这条路上逃跑,预先带领一队兵马在这边埋伏着,当时就逮住了智伯瑶,砍下他的脑袋。智国抹脖子自杀了。三家的兵马合到一块儿,把沿着河边的堤坝拆了。大水仍旧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了旱地。赵襄子安抚了晋阳的居民之后,向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他们宣布智伯瑶的罪恶,并照古时候的习惯,把智家的男女老少杀得一个不剩。韩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当然由各人收回去了。智家的土地和户口,他们就平分了。
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桓子三家灭了智伯瑶,都想趁着这个时候把晋国分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说干就干,总得找个恰当的时机才好。
公元前438年,晋国的国君晋哀公死了,儿子即位,就是晋幽公。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见新君软弱无能,就商定了平分晋国的办法。他们把晋国的绛(jiàng)和曲沃(wò)两座城给晋幽公留着,别的地界三家就瓜分了。这么一来,韩、赵、魏三家就称为“三晋”,各自独立。晋幽公只好在三晋的势力之下凑合活着。他不但不能把三晋当作晋国的臣下看待,反倒要一家一家地去朝见他们,地位就这么颠倒过来了。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得重病死了。就在这一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也都病死了。这三家的继承人分别叫韩虔(qián)、赵籍和魏斯。他们打算自己正式做诸侯。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成周(在河南洛阳东北)去见周威烈王,要求他把他们三家加在诸侯的名册上,还说:“韩虔、赵籍、魏斯都因为尊敬天王,才来禀告。只要天王正式封他们为诸侯,他们就能辅助天王。”周威烈王一想,不认可也没用,就封韩虔为韩侯,魏斯为魏侯,赵籍为赵侯。
这新起来的三个诸侯宣布了天王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庙,向列国通告。各国诸侯都来向他们贺喜,只有秦国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中原诸侯当时还把它当作戎族(山戎的部族)看待,秦国当然没派人来。
晋幽公之后,到了他孙子的时候,三晋干脆把这个挂名的国君也废了,让他去做个老百姓。从此,晋国的统治系统就断了,以后只有韩、赵、魏三国,连晋国这个名称也不用了。
样张二悬梁刺股齐国用孙膑的计策,大败魏军之后,过了五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得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做太子的时候,因为反对过新法,被商鞅定了罪,他的老师公子虔被割去了鼻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如今他当上了国君,公子虔和公孙贾他们就得了势。这一帮人都是商鞅的冤家对头,以前的仇恨可得清算一下。秦惠文王就给商鞅加了个谋叛的罪名,把他杀了。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可并没改变商鞅的法令。战国七雄里边,最强盛的就数秦国。是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秦国来保存自己,六国诸侯都不能不考虑这个事,于是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主张。
“连横”就是说,中原诸侯应当跟秦国亲善,形成东西联盟的局面。从地理上看,东西连成一条横线,所以叫“连横”。“合纵”就是说,中原诸侯应当联合起来一同抵抗西方的秦国,形成南北联盟的局面。从地理上看,南北合成一条直线,所以叫“合纵”(“纵”就是“直”或“竖”的意思)。就在这种时势下,出来了两个能说会道的政客,借着合纵、连横的事儿,追名逐利,东游西说,闹得天下鸡犬不宁。
那个借着合纵出名的人叫苏秦。他是洛阳人,本来没有一定的主张,合纵也好,连横也罢,他只打算仗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弄个一官半职就行。不论哪个君王,只要给他官做,都可以做他的主子。他想先去见周天王,可是人家不给他在天王跟前推荐,他就改变了主意,上秦国去了。他见了秦惠文王,就说连横怎么好,秦国这样强大,正好一步一步去兼并六国。谁知道秦惠文王自从杀了商鞅之后,就不喜欢外来的客人。秦惠文王听完了苏秦的话,挺客气地回绝了他,说:“我的翅膀还没那么硬,哪儿能飞得高呢?先生的话挺有道理。可是我得先准备几年,等到翅膀硬了,再请教先生。”苏秦苏秦碰了个软钉子,却没死心,仍希望秦惠文王用他。他费了好多工夫,写了一封长信,帮秦惠文王出主意,去并吞列国。他把这封长信献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潦潦草草地看了看,就搁在一边了。苏秦在秦国耐着性子等了一年多,家里带来的盘缠都花光了,身上的衣服也破旧了,眼瞧着再待下去,连吃饭住店的钱也没有了,于是只好回家去了。
苏秦回到家里,仍想着怎么升官发财。他琢磨着:“秦国不用我,还可以去找六国。我拿利害去打动六国的君王,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个肯用我的?”苏秦就开始研究起兵法来了。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文言叫“刺股”),当时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苏秦精神了,接着又念下去。据民间传说,苏秦读书有时候太累了,就趴在案头上打起瞌睡,他想办法不让自己打瞌睡,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拴住自己的头发。他犯了困,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文言叫“悬梁”;据记载,苏秦曾经“刺股”,而“悬梁”是汉朝人的故事)。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时间,竟然也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军事力量。他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以便当说客时迎合他们,说动他们重用自己。
这时,苏秦觉得自己做官的资本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跟他兄弟苏代、苏厉商量说:“我的学业已经成功了。天下的富贵只要我一伸手就能拿到。要是你们能给我凑点儿盘缠,能让我周游列国,等到我出头了,我一定推荐你们。”他又把姜太公的兵法和中原列国的形势讲给他们听。两个弟弟被他说服了,拿出钱来送他动身。
苏秦到了燕国,见了国君燕文公,对他说:“燕国虽说有两千里土地、几十万士兵、六百辆兵车、六千多名骑兵,可要是跟西边的赵国、南边的齐国一比,就显出力量不够了。近几年来,赵国强大了,齐国强大了。可是强大的国家老打仗,弱小的燕国反倒太平无事。大王您知道这里头的缘故吗?”燕文公说:“不知道。”苏秦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有赵国挡住秦国。秦国离燕国远,就是要来侵犯的话,也必须先路过赵国。因此,秦国决不能越过赵国来打燕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那就太容易了,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大王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大王用我的计策,先去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这样,燕国才能够真正安稳。”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但就怕列国诸侯心不齐。苏秦说他愿意先去跟赵国商量。燕文公就供给他礼物、路费、车马和底下人,请他去跟赵国接头。
苏秦到了赵国,赵肃侯听到有燕国客人来,亲自去迎接。他对苏秦说:“贵客光临,有何指教?”苏秦说:“如今中原各国,最强盛的就是赵国,秦国最关注的也是赵国。可是为什么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还不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吗?可有一样,韩国和魏国并没有高山大河可以防守,若是秦国真的发大军去打韩国和魏国的话,这两国很难抵抗。如果韩国、魏国投降了秦国,赵国可就保不住了。我仔细研究了列国的地形和政治,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列国的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要是赵、韩、魏、燕、齐、楚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西方的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一个都断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而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绝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大王联合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一个孤立的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我说咱们不如约同列国诸侯到洹(huán)水(又叫安阳河,从山西流到河南)来开个大会,商量共同抗秦的大事。”赵肃侯听了苏秦合纵抗秦的计策,完全同意。他就拜苏秦为相国,把赵国的相印交给他,又给了他一百辆车马、一千斤金子、一百双玉璧、一千匹绸缎,叫他去游说各国诸侯。
苏秦当上了赵国的相国,乐得轻飘飘的,好像在云端里似的。他准备先去联络韩国和魏国。刚要动身的时候,赵肃侯召他入朝,说有要事商议。苏秦连忙去见赵肃侯。赵肃侯对他说:“刚才边界上来了报告,说秦国进攻魏国,把魏国打败了,魏王向秦国求和,把河北的十座城割让给秦国了。万一秦国侵犯过来怎么办呢?”苏秦心里吓了一跳,他想:要是秦国军队到了赵国,赵国一定会像魏国一样割地求和,他那合纵的计策不就吹了吗?他做官发财的本钱不就没了吗?可苏秦没显出心慌的样子,他很镇静地说:“秦国的军队刚打了魏国,已经累了,一时半会儿不会打到这儿来的。万一来了,我也有退兵的办法。”赵肃侯说:“既是这样,你先别出去。要是秦国的兵马不过来,到那时候你再动身吧。”苏秦只好留下,请赵肃侯加紧准备,防御敌人。
苏秦回到相府里着实担心。末了,他想出一个法子来:他要利用一个人,叫秦国不来攻打赵国。可有一
层,那个人也非常机灵,哪儿能乖乖地让苏秦利用呢?苏秦必须使出很巧妙的高招儿来才行啊。
样张三鸡鸣狗盗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了几千门客,叹息着对向寿说:“像平原君那样的人,恐怕天下少有吧。”向寿说:“虽说如此,但他若比起齐国的孟尝君来,还差得远着呢!”秦昭襄王问:“孟尝君又是怎样的人?”向寿说:“孟尝君田文继承他父亲田婴做了薛公(薛,在山东滕州东南;田婴封于薛,称为薛公,田文继承他父亲,也叫薛公),就大兴土木,修盖房子,招待天下各种人物。只要是投奔他的,不管有什么能耐,他一概收留,吃、喝、穿、戴,他全包了。他的门下真是人才济济,平原君哪儿能比得上他啊!”孟尝君秦昭襄王说:“我挺尊重像孟尝君那样的人,怎么才能请他到秦国来呢?”向寿说:“这有什么难?只要大王打发自己的子弟到齐国去做质子,然后请孟尝君上这儿来。我想齐国是不能不答应的。等到孟尝君到了这儿,大王拜他为丞相(秦武王改相国为丞相),齐国也只好拜咱们的人为齐国的相国。这么着,秦国跟齐国联合到一块儿,若打算收服诸侯,事情就好办多了。”秦昭襄王真打发自己的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质子,请孟尝君上咸阳来。就在这短短的几天,孟尝君和泾阳君交上了朋友。齐宣王在公元前301年死了,他儿子即位,就是齐湣(mǐn)王。齐湣王不敢得罪秦国,只好让孟尝君去秦国。后来大臣当中有人对齐湣王说:“大王既然诚心跟秦国结交,何必一定要把泾阳君留在这儿做质子呢?”齐湣王就把泾阳君送走了。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带着一大帮门客,一同到了咸阳。秦昭襄王亲自去迎接他。他见孟尝君左呼右拥,威风凛凛,不由得对他更加敬重起来。两个人说了一些敬仰彼此的话。孟尝君奉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袍子,作为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当时就很得意地穿上,向宫里的美人们夸耀了半天。那时候天还暖和,他就把袍子脱下来交给手下的人并吩咐好好地收藏着。
孟尝君和他的一些门客到了咸阳之后,一些秦国的大臣怕秦王重用孟尝君,就在背地里商量着怎样排挤他。秦王择了个日子,拜孟尝君田文为秦国的丞相。接着就有大臣对秦王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的人又多,现在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要是他利用丞相的权力暗中谋害秦国,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你们说得也对。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事他差不多全都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啊?”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了。
泾阳君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在齐国的时候就跟孟尝君交上了朋友,这会儿听说秦王把孟尝君软禁了,还想谋害他,就替他想办法。泾阳君带了两对玉璧送给秦王最宠爱的燕姬,请她帮助。燕姬拿三个手指托着下巴颏儿,斜着眼睛,装腔作势地说:“让我跟大王说句话倒是不难,你把这两对白玉带回去,别的谢礼我一概不要,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子就够了。”泾阳君把她的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皱着眉头说:“我就有那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啊?”当时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他立刻去跟那个管衣库的人闲聊天儿,看准了门路。当天晚上,这位门客从狗洞爬进宫里,找着了衣库,准备去偷那件皮袍子。他掏出好些钥匙,正在开门的时候,看库的人惊醒了,咳嗽了一声。那个门客就装狗“汪汪”地叫了两声。看库的人就放了心,又睡着了。那个门客进了衣库,开了箱子,拿出那件银狐皮袍子,然后又锁上箱子,关上库房,从狗洞钻了出去。
孟尝君得到了这件皮袍子,送给了燕姬。燕姬就甜言蜜语地劝秦王把孟尝君放回去。秦王最终依了她,发了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回去。
孟尝君得到了文书,好像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地赶往函谷关(在河南灵宝西南)。他怕秦王反悔,派人来追,又怕把守关口的人刁难他,就更名改姓,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儿。他的门客中有个专门会假造文书的人,很巧妙地把那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他们到了函谷关,正赶上半夜。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他们只好在关里等候天亮。孟尝君十分焦急,万一天亮以前,秦王派人追上来怎么办?好在孟尝君的门客之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大伙儿正发愁,忽然门客里有人捏着鼻子学起公鸡打鸣儿来了,接着一声跟着一声,好像有好几只公鸡在应和着,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鸣儿来。关上的人就开了城门,验过孟尝君的过关文书,让这批“买卖人”出了关口。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那边秦国有个大臣,一听到秦王把孟尝君放了,立刻赶着去朝见秦昭襄王。他说让孟尝君回去,好比“纵虎归山”,将来必有后患。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立刻派人去追。那些追上去的人快马加鞭,连夜赶路。他们赶到函谷关,天还没亮。他们查问守关的人,说:“孟尝君过去了没有?”守关人说:“没有。”还拿出过关文书让他们瞧,果然没有孟尝君的名字。他们这才放了心,心想大概孟尝君还没到呢。
等了半天,孟尝君还没来,他们就起了疑,又跟守关的人说了孟尝君的长相,还有他带着的门客的人数和车马的样子。守关的人说:“哦!有,有!他们早就过去了,是第一批过的关。”他们又问:“你什么时候开的城门?我们到这儿的时候,天黑黑的什么都还看不清楚。难道你半夜里就开了城门?”守关的人一愣,说:“谁说不是呢?我们也正在纳闷儿,城门是鸡叫以后开的,可是等了半天,东方才发白。我们还奇怪,今天的太阳怎么出来得这么晚?”追赶的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赶不上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秦昭襄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