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 978750477188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 9787504771889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28.88 4.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解晓灵

出版社中国财富

ISBN9787504771889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044031

上书时间2024-06-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解晓灵,女,1986年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讲师,硕士生副导师,博士。 2011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城市规划专业,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 主持横向课题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2022年首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2023年首届工程管理硕士(MEM)优秀教学案例。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输组织现代化、 运输与物流、智能交通、仓储与库存管理等。
\"

目录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
一、 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 
二、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敷设方式 
三、 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技术与运营特征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一、 日本 (东京)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二、 美国 (纽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三、 法国 (巴黎)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四、 英国 (伦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五、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六、 同站台换乘与网络化运营的应用展望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方案 
第一节 物理线网规划 
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态 
二、 线网换乘便捷性 
第二节 网络化运营组织与运营计划 
一、 网络化行车组织模式 
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计划编制 
三、 列车开行计划编制 
四、 列车运行图编制 
五、 乘务计划 
第三节 快慢车结合运营与同站台换乘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结构特征与换乘效率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典型换乘形式 
一、 车站内部换乘方式的组织类型 
二、 车站客流流线 
三、 换乘节点的布局形式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
一、 换乘节点重要度评价 
二、 换乘车站的限流措施 
第四章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理论 
第一节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理论 
一、 承载能力的概念发展 
二、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的定义 
三、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 基础设施配置 
二、 运输组织管理 
三、 乘客行为决策
第三节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分析
第四节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评估标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乘客换乘行为分析与仿真技术 
第一节 同站台换乘系统的乘车选择行为分析 
一、 问卷设计与实施情况 
二、 被访者出行需求分析
第二节 同站台换乘系统的乘车选择多项 Logit 模型 
一、 基本假设与建模流程 
二、 确定乘车选择方案集合 
三、 建立效用函数 
四、 选择特性变量与整理问卷数据 
五、 利用 SP 排序数据的参数估计 
六、 乘车选择模型在同站台换乘线路的应用 
第三节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仿真模型 
一、 Petri 网理论 
二、 CPN Tools 软件 
三、 CSPN 模型的功能设计 
四、 CSPN 模型定义
五、 CSPN 仿真模型的子系统工作流程 
六、 列车运行子系统
七、 站台客流子系统 
八、 站台客流承载能力仿真算例 
九、 基于典型客流需求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站台客流集散效率优化方案研究 
第一节 站台客流集散效率优化措施 
一、 站台容量扩展措施 
二、 站台客流集散流线优化措施 
三、 列车载客量改善措施
四、 列车运行协调优化措施 
五、 客流引导与限流措施 
六、 措施对比 
第二节 灰色动态规划模型 
一、 理论基础 
二、 建立模型 
三、 求解算法设计 
第三节 站台客流集散效率优化算例 
一、 算例介绍 
二、 算例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率提升的展望 
第一节 本书主要成果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地铁出行者乘车路径调查问卷 
附录 B 乘车路径调查问卷案例题常量表 
附录 C 灰数运算法则 
附录 D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分类分级标准\"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场景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发展的现状,便于读者了解该系统的技术特征、线路敷设方式、综合技术与运营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方案,从物理线网规划、网络化运营组织、快慢车结合运营、同站台换乘,逐步深入剖析如何提升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结构特征和换乘效率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基于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理论,多项选择Logit模型下的乘客换乘行为分析,采用Petri网进行仿真计算,从而得出各类典型客流需求下的站台客流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国内外先进客流管理优化措施,讲解了站台客流集散效率优化方案的编制方法。

精彩内容
\"九、 基于典型客流需求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1.仿真实验概述针对站台工作日通勤高峰小时换乘客流的流动特征,实验根据双向换乘大客流、 快车换乘慢车单向大客流、 慢车换乘快车单向大客流三种主要换乘流向,并结合到站列车客流总量、 乘车路径随机选择特性,共设计六个基于典型客流的仿真实验,编号依次为1至6,仿真输入条件和主要输出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5-7所示。
(1)实验1输入的是双向换乘大客流,到站列车满员,站台客流承载总量2.9万人次/小时,其中进站客流 0.4万人次/小时,快车换乘慢车客流
0.75万人次/小时,慢车换乘快车客流 0.75万人次/小时,出站客流 0.4万人次/小时,车内通过客流 0.6万人次/小时。
此外,实验1是各组实验中唯一没有设置乘车路径随机选择模块的对照组仿真实验,按照ηE=60.0%即60%的乘客选择快车路径,40%的乘客选择慢车路径的固定比例进行客流分配,这种固定比例的客流分配方式是Vissim等商用仿真软件使用的一种常见方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