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幸福 978720312512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求幸福 9787203125129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30.89 5.3折 58 全新

库存8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宗坤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25129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4326733

上书时间2024-05-27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

 

本书讲述“小人物”在美国法律秩序中追求幸福的故事。或者可以说,这是一部依据美国法院案例书写的“小人物”生活史,纵贯一个半世纪,无数细节碎片映照出时代变迁,有人称之为进步,有人称之为衰败。“小人物”的幸福和不幸、苟且和反抗、安逸和挣扎就在“大人物”高谈阔论的进步或衰败中一如既往地按生活世界的日常逻辑延伸、展开。

 

“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是美国的建国承诺,写在《独立宣言》中。V.S.奈保尔称之为“观念之美”,认为它是现代文明价值的核心。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美国历史大致是迂回曲折地实现这一建国承诺的进程,体现在法律和司法中,就是追求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些基本权利从白人有产男性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女性、少数族裔和其他传统上的弱势群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法律的平等保护、选举投票、自由婚恋、女性堕胎、儿童入学、母语教育等。“追求幸福”的观念无论多么美好,必须“道成肉身”,具体化在可操作的法律中才有现实意义,体现在法院判决中才有生命力。

 

法院的判决和档案为我们认知美国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专业记录。每个案件都是真实人物演绎的活生生的时代故事,像社会的一面面棱镜,折射出当时的法律、政治、人心、习俗、冲突、潜规则、时代思潮、生活状况等。判决书中表述的事实大都经过双方律师的职业筛选和陪审团的常识过滤,虽然不是百分之百无误,但一般要比学者书写的历史更可靠,更少理论家的个人喜好、宗教或政治偏见,也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现实。很多案件本身就是精彩的故事,有些令人心酸,有些令人唏嘘,有些令人愤怒——岁月静好的成人童话到不了法院。

 

除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几个分水岭式判例,书中也选取了近年基层法院轰动一时的几起审判。美国的基层法院是个奇妙的世界,法官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在审理和判决案件时,除了职业规范和利益考虑,有时候还会服从自己的感性和良知,有时候则会扭曲自己的良知,并不完全按照法律的逻辑运转。各种习俗和潜规则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中不易看到,读者只能跟着好奇心,一点一点去探索。所以,在了解案情的时候,读者只看最高法院的判决书远远不够,还要了解案子的来龙去脉,比如当事人的身世、冲突和纠纷的缘起、律师的背景、案子怎么从基层法院一步一步到了最高法院、法官的个人经历等因素如何影响案件在基层法院的输赢。读者的好奇心往往能引出意想不到的发现。

 

笔者无意论证抽象的法律理论,而是侧重讲述个案所涉及的具体权利、当事人的命运、律师和法官的互动等,其间穿插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政客的起伏、国会立法和学者的论说,从中揭示历史中缓慢展开的正义,同时也是不断迟到的正义。尽管了解相关司法程序的细节有助于从专业角度阅读判决书,但对于读者理解这些案件并非必要条件。律师写文书、打官司,技术细节至关重要。但读者通过阅读案例认知历史,理解力和洞察力更重要。律师在办案时需要聚焦事实细节,往往见枝叶,不见树木和森林。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水平高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除了把事实梳理清楚,还会把枝叶放在树上,把树放在森林中做出判决。

 

这些案例展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一再显示,政治乌托邦承诺的人人幸福固然是精神鸦片,但法律保障普通人追求幸福必不可少的那些基本权利却是现代文明秩序的基础。不管喜不喜欢,我们只生活在生活世界,普通人的幸福只存在于在生活世界对幸福的追求中。就像美国最高法院1923年在“梅耶诉内布拉斯加案”中讲的那样,法律保障的一些基本权利对自由人追求幸福必不可少。在现实世界,传统上被社会忽略和遗忘的“小人物”要追求幸福,往往不得不打破一些成文法律和社会潜规则积累的陈规陋习。过去,人们习惯于把这个进程称为“启蒙”或“觉醒”。“启蒙”也好,“觉醒”也罢,归根到底是芸芸众生在平等的法律秩序中按自己理解的方式追求幸福,或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师友的热心鼓励和无私帮助。书中部分内容曾见诸《财新周刊》《南方周末》《读书》等报刊。徐晓女士、饶淑荣女士和刘小磊先生曾对书写的角度提出宝贵建议并在文字表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写作期间,笔者曾就书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向老友刘时工教授请教,受益良多。友人刘瑜女士不但为本书出版牵线搭桥,而且审阅初稿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追求幸福”作为启蒙时代的核心理念之一,被纳入美国的立国信条。《独立宣言》将“追求幸福”与“生命”和“自由”并列,明确其为人人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兑现这项立国宗旨的历程中,美国法院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运用司法手段维护了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各项基本民权。

 

本书从美国内战时期写起,遴选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法院判例,在故事讲述中生动回顾了普通人如何借助司法,挣脱被社会强加的各样捆锁,在种族、婚恋、教育、普选、堕胎等方面逐步获得平权与自由。

 

随着案件的展开,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从中可以看到“小人物”的忍辱负重、律师的负轭前行、法官的两难选择,以及政客、公知、民众等的挣扎与沉浮。



作者简介
刘宗坤,哲学博士,法学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州优选法院执业律师。

目录
本书从美国内战时期写起, 遴选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法院判例, 在故事讲述中生动回顾了普通人如何借助司法, 挣脱被社会强加的各样捆锁, 在种族、婚恋、教育、普选、堕胎等方面逐步获得平权与自由。

内容摘要
“追求幸福”作为启蒙时代的核心理念之一,被纳入美国的立国信条。《独立宣言》将“追求幸福”与“生命”和“自由”并列,明确其为人人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兑现这项立国宗旨的历程中,美国法院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运用司法手段维护了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各项基本民权。
本书从美国内战时期写起,遴选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法院判例,在故事讲述中生动回顾了普通人如何借助司法,挣脱被社会强加的各样捆锁,在种族、婚恋、教育、普选、堕胎等方面逐步获得平权与自由。
随着案件的展开,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从中可以看到“小人物”的忍辱负重、律师的负轭前行、法官的两难选择,以及政客、公知、民众等的挣扎与沉浮。

主编推荐
※1896年“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美国优选法院以“隔离但平等”的原则把种族隔离合法化。1954年,美国优选法院推翻该案判决,宣判种族隔离违反美国《宪法》。

※1927年“林恭诉莱斯案”,美国优选法院判定密西西比州政府有权在公立学校实施种族隔离,有权禁止华人学童与白人学童同校。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学校种族隔离被判违宪。

※1967年“洛文诉弗吉尼亚案”,弗吉尼亚州禁止跨种族婚恋的法律被判违宪,予以废止,全美16 个州的类似法律同时失效。

※1982年,美国优选法院宣判普莱勒案,判决得克萨斯州从公立学校驱逐非法移民学童的法律违宪,予以废除。

※1973年,美国优选法院宣判“罗伊诉韦德案”, 判决得克萨斯州禁止堕胎的法律违宪。

从种族平等,到教育平权,到婚恋自由,到女性权利……在美国,争取民权是通过一场又一场官司落实的,普通人追求幸福的一点一滴的努力,像纪念碑一样刻在美国法院的案例里。

“政治乌托邦承诺的人人幸福固然是精神鸦片,但法律保障普通人追求幸福必不可少的那些基本权利却是现代文明秩序的基础。”——刘宗坤

历史的进步并非必然,它由无数具体的人在每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的选择所推动。刘宗坤的这本书,就是讲述美国民权斗争目前这些具体的人的故事。有浩荡的时代洪流,也有个体的激流搏击,有理论的高度,也有故事的肌理。《追求幸福》好看,清醒,用历史照亮未来。
——刘瑜 诚挚推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