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近代文学史/文学与文化经典译丛/天外求索译丛 978751173239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近代文学史/文学与文化经典译丛/天外求索译丛 9787511732392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57.95 6.1折 9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高须芳次郎|总主编:张晓希|译者:黎跃进//杜武媛//李建华

出版社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32392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0007396

上书时间2024-05-27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高须芳次郎著的《日本近代文学史/文学与文化经典译丛/天外求索译丛》视野宏阔,作者将日本近代文学摆在东、西文化冲突的整体格局中考察,深入探讨近代日本文学与日本传统文学和文化、西方文学和文化、中国文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哲学、宗教、政治、心理、社会、教育等多学科的跨越与联系中考察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体现出一种多元联系、宏观整合的文学史观。
作者是当时活跃文坛的作家和评论家,与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有着直接的交往,熟悉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创作状态。所以著作以作者直接参与当时文坛活动的鲜活感受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饱含历史见证的激情,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

作者简介
高须芳次郎(1880—1948),又名高须梅溪,日本近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190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系,明治末期、大正年间活跃于文学界和评论界,创作有散文集《暮云》、《青春杂笔》、《我的散文诗》等,文学评论著作主要有《近代文艺史论》、《烂熟期?颓废期的江户文学》、《人的文学与高山樗牛》、《江户情调与恶的赞美》、《日本近世文学十二讲》、《明治大正昭和文学讲話》、《明治文学史论》、《日本现代文学十二讲》等。思想文化方面的得主哟著作有《近世日本儒学史》、《藤田东湖传》、《东洋思想十六讲》、《日本思想十六讲》、《明治大正五十三年史论》、《日本名著题解》等。昭和时期转向“水户学派”研究,编辑《水户学全集》,出版《水户学派的尊皇思想及其脉络》、《水戶学的新硏究》、《水戶学派的学者》等,并在大学执教。

目录
  第八节  小说界的新机遇和先驱者
第八章  以诗歌、戏曲为中心的革新运动
  第一节  新体诗界的形势与划时代的诗作
  第二节  晚翠、泣堇、有明等人的诗风
  第三节  短歌革新运动
  第四节  俳句革新运动
  第五节  戏剧文学革新和新的剧作家
  第六节  翻译文学及文艺评论的进步
  第七节  评论界的各种问题及问题的提出者
  第八节  有特色的杂文
第九章  自然主义时代的思想和评论
  第一节  为什么会产生自然主义文学
  第二节  自然主义文学的特性
  第三节  推动自然主义勃兴的评论家
  第四节  岛村抱月的自然主义观
  第五节  自然主义对非自然主义者的胜利
  第六节  自然主义的趋向和文艺评论的大势
第十章  自然主义的作家及作品
  第一节  自然主义文学先驱国木田独步
  第二节  岛崎藤村文学上的腾飞
  第三节  田山花袋的自我革命
  第四节  秋声、白鸟的自然主义色彩
  第五节  风叶、青果、泡鸣及新进作家群
  第六节  象征诗的兴起与自然主义的诗歌影响
  第七节  自然主义对戏剧的影响
第十一章  从反动到苏醒的文学
  第一节  破坏后的新建设
  第二节  漱石、鸥外、虚子的小说
  第三节  新浪漫主义的诸位作家
第十二章  改造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欧洲的思潮及文学总的趋势
  第二节  新理想主义文学的代表——武者小路实笃
  第三节  有岛武郎及其他
  第四节  小说界里的前辈们
  第五节  新现实主义文学与其中坚力量
  第六节  论坛新倾向和“右左倾”两派
  第七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中坚与新机运的流动
附录一  日本近代文学年表
附录二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第一章新文化的世纪与新文学的世纪第一节 新文化的源流和文学新的时代产生新的文化,新的文化产生新的文学。因为以新时代为背景的新思潮、新气氛、新情绪必然成为一种重要动力,必然会创造反映这一时代色彩特有的文学。伴随着法国革命思潮,卢梭“返回自然”的理论兴起,催生了新的浪漫主义文学;随着近代德国崛起,出现了克洛卜施托克、莱辛等新人,诞生
了强有力的国民文学,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
我把从明治到大正的“现代”称之为“新文化的世纪”。由于外来文化的刺激而使文化现象焕然一新,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奈良、平安时代,还没有看到先例。一般说来,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从文学形式到内容都如此富有成效地变革的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看到能与之相比肩的。因此,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产生了,文化史上呈现出活泼多彩的场面。
伴随着这个“新文化的世纪”的“新文学世纪”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导
致“新文化世纪”的原因作一番冷静的探求。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末期,文化上陷入颓废、停滞的状态。当然,在低调子的同时,由于传统的性情,江户的风俗乃至浮世绘中表现出极其颓废的都市情调的色彩,拥有一种令人怀念的魅力。清新、活泼的意趣已如落日般消逝。尤其像文学,没有从文化·文政时期的形式和内容中迈出一步,而是更为低下。要打破这种停滞、萎靡的状态,必须要有明治维新的革命。这场革命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顺应了排除颓废的必然趋势。“时代”期待着那只破坏之手,渴望着建设的时代重新到来。
由于这种“时代”的必然性要求,明治的新时代来到了国民面前。而且直到明治10年的西南战争前后,明治政府的新人都在进行空前大破坏的同时,推行大建设。开始实施废藩置县、征兵制度的实施和四民平等制度,实行各种改革。然而不论是破坏旧文化,还是建设新文化,作为其主要动力的往往是欧美文化。过去我国文化以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主导,明治时代的文化是以欧美文化为主导。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大正10年。当然,这50年里,欧化的程度自有浓淡疏密、厚薄之别,但总的来说没有超越出欧化倾向。
对此或许会有很多的不同看法,对其功过如何,将来也许会有冷静的思考。然而无论如何,既然这是事实,就必须贴近事实,看其大致的形势。
导致这一趋势,其远因孕育于江户末期。江户幕府的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纯日本文化的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开国之际,面对剧烈涌进的欧美文化的冲击,导致了整个国民松懈了应对的必要准备。对于当时欧美的情况,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和兰学者了解,而且就是他们,对欧美的形势也不是非常熟悉,而仅仅是抱着一种笼统的浪漫的想象。江户末期,因为兰学是传播新知识的媒界,年轻的人们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