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五品】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五品】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11.42 2.4折 48 八五品

库存18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光炜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8328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9787301138328

上书时间2024-05-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程光炜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中,每篇作品(包括存目)后面,都配有简单的“延伸阅读”,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介绍近年来学术界研究文学作品的成果和动态。通过简略解读找到进入文学作品的途径。选入了中国现代文学时期重要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

商品简介
《*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是和程光炜等著的《*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配套的*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中以程著《*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理路为线索,选入了*国现代文学时期重要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采用的形式是短篇和部分中篇全文选入,部分中篇和长篇以“存目”的形式选入。

目录
编选前言/1
小说
鲁  迅
    狂人日记/1
    孔乙己/7
    阿Q正传(存目)/9
    伤逝——涓生的手记/10
郁达夫
    沉沦/20
    过去/39
冰  心
    斯人独憔悴(存目)/48
许地山
    玉官(存目)/48
庐  隐
    或人的悲哀(存目)/48
凌叔华
    绣枕(存目)/49
王统照
    山雨(存目)/49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存目)/49
台静农
    拜堂(存目)/50
废名
    桥/51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120
茅  盾
    林家铺子/141
    蚀(存目)/161
    子夜(存目)/161
老  舍
    断魂枪/162
    月牙儿(存目)/166
    老张的哲学(存目)/166
巴  金
    寒夜(存目)/167
    家(存目)/167
沈从文
    萧萧/168
    新与旧/176
    边城/181
柔  石
    二月(存目)/224
李劼入
    死水微澜(存目)/224
沙  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存目)/224
艾  芜
    山峡中(存目)/225
萧  红
    小城三月/226
    呼兰河传(存目)/238
施蛰存
    梅雨之夕/239
张天翼
    砥柱/245
师  陀
    马兰(存目)/254
张恨水
    啼笑因缘(存目)/254
张爱玲
    金锁记/255
    倾城之恋/277
    十八春(存目)/297
钱锺书
    灵感(存目)/298
    猫(存目)/298
    围城(存目)/298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299
孙犁
    嘱咐(存目)/307
路翎
    平原(存目)/307
    饥饿的郭素娥(存目)/307
周立波
    暴风骤雨(存目)/308
诗  歌
胡  适
    鸽子/309
郭沫若
    天上的市街/310
    夕暮/311
    凤凰涅槃(存目)/311
冰  心
    繁星(节选)/312
    春水(节选)/313
汪静之
    伊底眼/314
李金发
    里昂车中/315
朱  湘
    采莲曲/316
徐志摩
    再别康桥/317
    雪花的快乐/318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318
闻一多
    死水/319
    天安门/320
冯  至
    北游及其它(存目)/320
    十四行集(节选)/321
戴望舒
    雨巷/330
    我的素描/331
    我底记忆/332
何其芳
    预言/333
臧克家
    老马/334
卞之琳
    断章/334
    尺八/335
殷  夫
    别了,哥哥(存目)/336
艾  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存目)/336
    手推车/337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338
    我爱这土地/339
田  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存目)/340
绿原
    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存目)/340
杜运燮
    滇缅公路(存目)一/340
穆  旦
    赞美/341
    诗八首/343
    自然底梦/345
郑  敏
    金黄的稻束(存目)/345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存目)/346
散  文
周作人
    乌篷船/347
    故乡的野菜/348
    初恋/349
    若子/350
鲁  迅
    藤野先生(存目)/353
    百草园(存目)/353
朱自清
    荷塘月色/354
    背影(存目)/35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56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61
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365
    秋/367
何其芳
    画梦录(节选)/369
茅  盾
    白杨礼赞(存目)/372
李广田
    回声(存目)/372
萧  红
    回忆鲁迅先生(存目)/372
吴伯箫
    马(存目)/373
沈从文
    沈从文家书(节选)/374
梁实秋
    雅舍/379
张爱玲
    自己的文章/381
    谈音乐/384
孙犁
    织席记/389
戏  剧
丁西林
    一只马蜂(存目)/391
田  汉
    名优之死(存目)/391
曹  禺
    雷雨/392
    日出(存目)/490
    北京人(存目)/490
夏  衍
    上海屋檐下(存目)/490
郭沫若
    屈原(存目)/491
贺敬之等
    白毛女(存目)/491

内容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是和程光炜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配套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中以程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理路为线索,选入了中国现代文学时期重要
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采用的形式是短篇和部分中篇全文选入,部分中篇和长篇以“存目”的形式选入。

主编推荐
《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编选者意识到,任何时期的文学作品选本,都受制于当时年代人们对于文学的认识、当时的史观和文学观。所以,编者在编选过程中,比较多地考虑了当前研究界的一些学科共识;入选作品的比例、分量,即是在此基础上形成。

精彩内容
 棕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细竹唱。未唱之先,仿佛河洲上的白鹭要飞的时候展一展翅膀,已经高高的伸一伸手告诉她要醒了。这个比方是很对的。不过倘若问细竹自己,她一定不肯承认,因为她时常在河边看见鹭鸶,那是多么宽旷的青天,碧水,白沙之间,他们睡觉的地方只是小小一间房子。她却没有想一想,她的手是那么随兴的朝上一伸,伸的时候何曾留心到她是在家里睡觉?更何曾记得头上有一个屋顶,屋顶之外才是青天?如果同夏天一样,屋子里睡得热又跑到天井外竹榻上去睡,清早醒来睁开眼睛就是青天,那才真觉得天上地下好不局促哩。
坐起来,看见琴子也睁开了眼睛,道:“我怕你还在睡哩。”琴子不但听见鸟啼,更听了细竹唱,她醒得很早,只要看一看她的眼睛便知她早已在春朝的颜色与声音之中了。她的眼睛是多么清澈,有如桃花潭的水,声响是没有声响,而桃花不能躲避他的红。
“那是那一位,这么早就下了河?”细竹听了河边有人在那里捣衣,说。
“你这么时候醒来说这么时候早,——倘若听见的是鸡叫,鸡也叫得太早哩!”细竹穿了衣走了。不过一会的工夫又走进来。她打开园门到外面望了一
望。
“赶快起来梳头,好晴的天!”说着在那里解头发。
“六月天好,起来不用穿得衣服。”琴子穿衣,说。
“穿衣服还在其次,我喜欢大家都到坝上树脚下梳头。”“你还没有在树脚下梳过头,去年你在城里过一个夏天,前年还是我替你打辫子。”“我记得,你们坐在那里梳,我就想起了戏台上的鬼,大家都把头发那么披下来。”“今年我来看你这个鬼!”“我并不是骂人。现在我倒还有点讨厌我的头发。奈袍不何,小孩子的时候,巴不得辫子一下就长大,跟你们一路做鬼。我记得,我坐着看你们梳,想天上突
然起一阵风,把你们的头发吹乱了牛也,或者下一阵雨也好。”“下雨倒真下过,大概就是去年,天很热,我起得很早,没有太阳,四房的二嫂子端了一乘竹榻先在那里梳,我也去,头发刚刚解散,下雨。”“可惜我不在家,——那你不真要散了头发走回吗?”“雨不大,树叶子又是那么密,不漏雨。”“小孩子想的事格外印得深,就是现在我还总仿佛坝上许多树都是为我们梳头栽的,并不想到六月天到那里乘凉,只想要到那里梳头。”“哈哈。”琴子突然笑。
“你又想起了什么,这么笑?”“你一句话提醒我一个好名字,我们平常说话不是叫头发叫头发林吗?
——”“我晓得,我晓得,真好!我们就称那树林日头发林。”细竹连忙说。
“我说出来了你就‘晓得’!”她们此刻梳头是对着房内那后窗,靠窗放了一张桌子,窗外有一个长方形的小院,两棵棕榈树站在桌上可以探手得到。院墙那边就是河坝,棕榈树一半露在墙外。
小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琴子细竹到“头发林”里披发,只见了两次她们披发于棕榈树之前。他曾对细竹说:“你们的窗子内也应该长草,因为你们的头发拖得快要
近地。”细竹笑他,说她们当不起他这样的崇拜。他更说:“我几时引你们到高山上去挂
发,教你们的头发成了人间的瀑布。”凑巧细竹那时同琴子为一件事争了好久,答道:“那我可要怒发冲天!”小林说得这么豪放,或许是高歌以当泣罢。有时他一个人走在坝上,尽尽的望那棕榈树不做声,好像是想:棕榈树的叶子应该这样绿!还有,院墙有一
日怕要如山崩地裂!——琴子与细竹的多少言语牝不应该进一个总回响吗?
院墙到底是石头,不能因了她们的话而点头。
细竹是先梳,所以也先拿镜子照,两个镜子,一个举在发后,一个,自然在前,又用来照那镜子里的头发。
“你看,这里也是一个头发林。”琴子知道她是指镜子里面返照出来的棕榈树。
这时坝上走着一个放牛的孩子,孩子骑在牛背。牛踏沙地响,他们两人没有听见,但忽然都抬头,因为棕榈树飒然一响——那孩子顺手把树摇了一摇。
细竹只略为一惊,琴子的头发则正在扭成一绺,一时又都散了。细竹反而笑,她立刻跑出去,看是谁摇她们的树。
沙滩站在史家庄的田坂当中望史家庄,史家庄是一个“青”庄。三面都是坝,坝脚下竹林这里一簇,那里一簇。树则沿坝有,屋背后又格外的可以算得是茂林。草更不用说,除了踏出来的路只见他在那里绿。站在史家庄的坝上,史家庄被水包住了,而这水并不是一样的宽阔,也并不处处是靠着坝流。每家有一个后门上坝,在这里河流
最深,河与坝间一带草地,是最好玩的地方,河岸尽是垂杨。迤西,河渐宽,草地连着
沙滩,一架木桥,到王家湾,到老儿铺,史家庄的女人洗衣都在此。
天气好极了,吃了早饭,琴子下河洗衣。
琴子真是一个可爱的姑娘,什么人也喜欢她。小林常说她“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虽是笑话,却是真心的评语。沙滩上有不少的孩子在那里“拣河壳”,见了他们的琴姐,围拢来,要替琴姐提衣篮。琴子笑道:“你们去拣你们的河壳,回头来都数给我,一个河壳一个钱。”“姐姐替我们扎一个风筝!”他们望见远远的天上有风筝。
“扎风筝,你们要什么样的风筝呢?”“扎一个蜈蚣到天上飞。”一个孩子说。
“蜈蚣扎起来太大,你们放不了,——就是你们许多一齐拉着线也拉不住牛电。”琴子说着一眼看尽了他们。
“姐姐说扎什么就是什么。”“我替你们扎一个蝴蝶。”“就是蝴蝶!蝴蝶放得高高的,同真蝴蝶一样。”一个孩子说:。
“姐姐,你——你前回替我扎的球,昨天——昨天——昨天天黑的时候,我——我们在稻场上拍,我拍得那么高,拍得天上飞的蝙蝠中间去了!”“哈哈,一口气说这么长。”这孩子有点口吃,他以为是了不得的事,一句一句的对琴子说,其余的居然也一时都不作声让他说。
琴子来得比较晚,等她洗完了衣,别的洗衣的都回去了,剩下她一个人坐在沙上。
她是脱了鞋坐在沙上晒,——刚才没有留心给水溅湿了,而且坐着望望,觉得也很是新鲜。那头沙上她看见了一个鹭鸶,——并不能说是看见,她知道是一个鹭鸶。沙白得炫目,天与水也无一不是炫目,要她那样心境平和,才辨得出沙上是有东西在那里动。她想,此时此地真是鹭鸶之场,什么人的诗把鹭鸶用“静”字来形容,确也是对,不过似乎还没有说尽她的心意,——这也就是说没有说尽鹭鸶。静物很多,鹞鹰也最
静不过,鹭鸶与鹞鹰是怎样的不能说在一起!鹞鹰栖岩石,鹭鸶则踏步于这样的平沙。
她听得沙响,有人来,掉头,是紫云阁的老尼姑。她本是双手抱住膝头,连忙穿鞋。
老尼姑对她打招呼:“姑娘,你在这里洗衣呵。”“是的。师父过河吗?”“是的,我才在姑娘家来,现在到王家湾去——这是你家奶奶打发我的米。”尼姑说着把装米的布袋与手拄的棍子放下来,坐下去。
“嗳哟,我也歇一歇。”“师父该在我家多坐一坐,喝茶,有工夫就吃了午饭再去。”“是的,我坐了好大一会,奶奶泡了炒米我吃,——此刻就要去。我喜欢同姑娘坐坐谈谈。”琴子看了老尼的棍子横在沙上,起一种虔敬之感。
“姑娘呵,像我们这样的人是打到了十八层地狱,——比如这个棍子,就好比是一
个讨米棍。”这越发叫琴子有一点肃然。
“师父不要这样说。”这个尼姑无论见了什么人,尤其是年青的姑娘,总是述说她的一套故事,紫云阁附近的村庄差不多没有人不晓得这套故事,然而她还是说。她请琴子有工夫到她庙里去玩玩,接着道:“我们修行人当中也有好人——”一听这句,琴子知道了,但也虔敬的去听——“从前有两个老人在一个庵里修行。原来只有老道姑一个人,一天一个七十多岁
的老汉来进香,进了香,他讨茶喝,他接了茶,坐在菩萨面前喝,坐在拜席上喝,——姑娘,修行人总要热心热肠才好,我们庙里,进香的问我讨茶,没有茶我也要
重新去烧一
点茶。”歇了一会,问一问琴子的意见似的。
“是的。”琴子点一点头。
“他坐在拜席上喝。他叹气。好心肠的道姑问他还要不要茶,他不要。
他说,‘真
星不恼白日,真心是松柏长青,世上惟有真字好。’道姑问他,‘香客,你心里有什么事呢?我看你的样子心里有什么事。’姑娘,他就告诉好心肠的道姑,说他心里有事,说他走了一百五十里路,走了三天,走到这深山里来,他朝山拜庙,到了许多许多地方。”说到许多许多四个字,伸手到沙上握住棍子,仿佛这样可以表示许多。
倘若是庄上的别一个姑娘,一定一口气替尼姑把下文都说了,琴子还是听——“他说他年青的时候生得体面,娶一个丑媳妇,他不要他的媳妇,媳妇真心爱他,一
日自己逃走了,让丈夫另外娶一个体面的。现在他七十多岁,那里还讲体面二字,他只念他从前的‘真心’,他有数不尽的忏悔。”说到这里也知道加重起语势了,说那老道姑就是那老汉的“真心”,他们两人接着
是如何的哭,两个老人从此一处修行。琴子倒忽略了老尼的用力,只不自觉的把那习听了的结果幻成为一幕,有山,有庵堂,庵堂之内老人,老道姑……尼姑说完也就算了,并没有丝毫意思问这套故事好不好。琴子慢慢的开
言:“师父还是回我家去喝茶,吃了饭再到王家湾去。”“不,你家奶奶刚才也留了又留,——回头再来。”但也还不立刻起来,两人暂时的望着河,河水如可喝,琴子一定上前去捧一掌敬奉老尼。
老尼拄着棍,背着袋,一步一探的走过了桥,琴子提衣篮回家。
P80-8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