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代弦歌三春晖 9787522510187
  • 两代弦歌三春晖 978752251018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代弦歌三春晖 9787522510187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56.23 6.4折 88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10187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4214480

上书时间2024-05-1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父母教我当教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起我对父母亲的认识,那是在中年以后才开始的。我出生于1940 年,算来,今年虚八十三岁了。

 

我从十来岁就得到警告,要“划清界限”,这四个字震耳欲聋。懵懂年幼的我,不知道父亲、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把我对他们的爱恋,藏在我的心的深处。浮现在脑海的,是一些问题,一些无解的问题:我该不该爱他们?我该不该敬他们?父亲、母亲究竟是怎样的人?界限,究竟是怎样的线?

 

后四十年,是寻求答案的四十年。

 

我在母亲膝下,生活了十八年。后来回忆起一幕幕发生的故事,像食草动物的反刍,在反复的咀嚼、回忆与思考中,我认识了内在的本真,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母亲的引导,让我从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娇娇妹,走向了乡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赤脚在田埂上奔跑,能栽秧割麦的乡村教师。母亲因病离开学校,虽然长期不在讲台,但是她的社会形象仍是教师的形象,得到周围群众的认可。直到几十年后,女儿行走西山,走过镇夏老街,还遇到街坊邻居,跟她说起当年的张老师……

 

在母亲离开我之后不久,继母来到我的生活中。前后二十年,她多次来大陆,为父亲寻找墓地,为父亲出版全集,举办国学夏令营,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我有机会和她一起,做她的助手,了解她的想法做法。我们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亦姐亦母的亲密关系。我对她深刻的印象就是认真、努力。

 

她非常关心西山的发展,选择落户西山后,她曾经想为西山群众的读书阅览做一点事情。她两次为太湖西山大桥建设捐款。在我们到台湾去游览时,她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叫我们去参观台湾的农业,希望对西山的农业农村发展有所帮助。

 

我曾陪她到过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北京,有不少时间可以交谈,但所谈大多围绕工作,极少谈到生活。说到生活,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喜欢红烧肉,继母能烧好吃的肉。“一醋、二糖、三酱油、四黄酒”,配方绝佳,焖出来的是肥而不腻的鲜美的红烧肉,于是,这“一二三四”经常上我们家的餐桌。

 

对父亲的了解却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只有几十天的共同生活,其他都是通过听新亚学子、素书楼弟子的讲述,读他们的文章,看父亲自己的著作来了解他。

 

《师友杂忆》里记录了他十年乡村小学的教学经历。书中提到了一个叫杨锡麟的孩子,父亲作为小学校长,对待他的方式,跟父亲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形声字、学写作文,都非常生动地体现了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的形象。这激发了同样做乡村小学教师的我,对于小学教育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热情。

 

《新亚遗铎》中记录了父亲对大学生们的谆谆教导。许多文字,比如“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好像我在礼堂里亲自聆听他的演讲,探索人生的道理;“培养情趣,提高境界”,提醒我要过好日子,做好中国人。

 

对父母亲的认识,在这种阅读思考当中逐渐清晰:做教师的人生是不断求问、终身学习和修养自己的过程。父亲七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从十几岁到九十几岁,学不厌,教不倦,他的自学与教人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这就是父母亲留给我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为自己有三十整年的从教经历,感到充实和满足。

 

对父亲、母亲的认识太晚,向父母亲的学习和努力实践还很不够,直到现在,还要学习他们如何面对年老、多病、体衰,一息尚存,还要继续努力学习。

 

2022 年6 月12 日

 
【媒体评论】
 

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无可伦比。 ——严耕望

 

中国近百年来,国运与文化,都一蹶不振。然而,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终究孕育了几位为中国文化作后卫战的学术巨人,宾四先生是最后走的一位。 ——许倬云

 

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黄仁宇

 

原来妈妈(张一贯女士)养鸡还是正儿八经的,经过登记的。1954年,曙光养鸡场,独资。显然,妈妈曾经希望能办好养鸡场,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便自力更生!“曙光”,这么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至今鼓舞我们以妈妈为榜样,心怀曙光,努力向前!——作者

 

妈妈(张一贯女士)虽然早已因病离开了教师岗位,可是她对人、对孩子的情感真的是“夏天般的火热”,妈妈一直都被人呼作“张先生”“张老师”的缘由就在这里吧。我心目中的老师就是妈妈这样的,我之所以当了教师,也是因为我把妈妈当作了我的榜样。——作者

 

继母(钱胡美琦女士)来大陆为父亲找寻墓地时,我与继母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周。从苏州到无锡,她不选择有帝王气度的地方,也拒绝有历史遗址的山丘,她不愿占公家的便宜,也不愿影响农民的利益,她选择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一个安静的有风月做伴的地方,一个优美而宜于读书的地方。在俞家渡石皮山那一片长满荆棘的石坡上,不过三两分钟,她的心中就有了决定。我看到继母聪明能干、精力充沛、头脑清楚的一面,深信继母是一个正直、自信、有决断、爱读书的人。——作者

 

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妻离子别,相隔的岂止是一道台湾海峡?那些人生情感中最重要的母女之情、父女之情、夫妻之情,于平常人家或者只是司空见惯的活色生香,而在辉姑的生命里,在辉姑的笔下,则更为复杂和沉重,它们有温暖,有失落;有欣慰,有叹息……。此情可待成追忆,借助这本书,终于得到抒发和弥补。那些换位性思考,共情式理解,使得跨越一个甲子悠悠岁月的时空人物,在书中得以团聚,得以达到血浓于水的相融。犹如一轮明月,照耀在钱家的庭院里、轩窗旁,让人历经坎坷,终于在明洁的清辉中,得到安详与温暖。——钱婉约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幼女钱辉的回忆录。书中追忆了做教师的父亲、母亲和继母在她走上教师之路和人格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还记录了她二十多年乡村教师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农村社会的真实一面。

 

时代风云下,钱家两代人悲欢离合,在各自的讲坛上弦歌不辍,其事迹可记,其精神可传。

 

全书文笔平实细腻,故事生动感人。读来似曾相识,又出人意表,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

钱辉,钱穆先生之女,1940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7年起从教三十年。1980年起,先后担任吴县人大代表、苏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曾为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1年退休。



目录

自序 父母教我当教师

第一章 母亲 

想念妈妈

我是妈妈的女儿

妈妈在耦园(一):1940—1945

妈妈在耦园(二):1945—1950

妈妈在耦园(三):1951—1956

第二章 走向乡村 

当上乡村女教师

学干农活

乡村饮食点滴

学习走路

“大跃进”的1958 年

学习、运动、斗争

第三章 我的农民朋友

胡妈

老葛

老德明

幺金奶奶和兆源奶奶

大宝妈

戴姐

老克

宝珍和开兰

孩子们

第四章 教师生涯

建新小学

石公中心小学

黄埭中心小学

吴县教师进修学校

人已离岗,情系讲台

第五章 父亲

我家的1980

重逢

新亚漫想

飓风过后

香港之行

父亲的塑像

纪念文集的出版

落叶归根

关于父亲的回忆

无尽哀思无尽悔

晚年学写字

第六章 继母及其他

宝岛旅行记

怀念美琦妈妈

壬辰年的四月初十


【作者简介】

主编推荐

1.本书书名“两代弦歌三春晖”,讲述了钱家两代人与教育的不解情缘。

2.本书是钱穆次女钱辉女士的一本回忆录。通过作者回忆过往,展现了4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图景,尤其是作者对自己在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工作的回望,描绘了当时的江南农村生活。

3.个人家庭、民族国家都在社会历史的洪流巨浪颠簸中逶迤前行,钱家也是一个缩影。“子欲养而亲不在”,在作者心里,充满了对父母亲的愧疚,母亲早早离世、无缘亲见“文革”后的社会变化,晚年终于与父亲重聚,却又随即必须离别,然而“历史人文幸能绵延,生命仍然充实光辉”。

4.本书语言平实,可读性强。阅读本书,可追随钱辉女士的脚步,进一步了解钱穆先生的学问为人。

5.本书中,作者再现了两次与父亲钱穆重聚的各种细节,讲述了钱穆《纪念文集》的出版和归葬大陆等具体事宜。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母亲张一贯女士如何以乐观、坚韧的态度将五个儿女带大,并给与了她们快乐温馨的少年时代。用具体事例讲述了继母钱胡美琦女士令人敬佩的的处世为人态度。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