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978730032603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978730032603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6.85 7.4折 49.9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益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2603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9元

货号31979793

上书时间2024-04-06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陆益龙,安徽枞阳人,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有两部学术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户籍制度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研究等。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治水:环境社会学视角》《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后乡土中国》《转型中国的纠纷与秩序:法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定性社会研究方法》《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嵌入性适应模式:韩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嵌入性政治与村落经济的变迁:安徽小岗村调查》。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   
第三节 为什么研究农村社会   
第四节 中国经验与农村社会学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范式   
第二节 田野调查  
第三节 抽样调查  
第四节 分析解释与理论构建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 
第一节 村落的意义和特征   
第二节 村落中的家和户   
第三节 村落的形态与构成   
第四节 行政村及其功能   
第五节 村落的未来   

第四章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第一节 农民及其构成   
第二节 农民的社会心理   
第三节 农民社会行动的逻辑   
第四节 理解中国农民   

第五章 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 
第一节 农村社会关系及其特征   
第二节 农村社会关系的类型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关系网络   
第四节 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第六章 农村社会的组织 
第一节 农村的社群和组织   
第二节 家族组织及其变迁   
第三节 农村的经济组织   
第四节 农村的政治组织   
第五节 农村社团与文化组织   

第七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 
第一节 农业与农村社会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 制度、市场与农业发展   
第四节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中的权威   
第二节 政治力量与农村政治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治理   
第四节 村民自治和公共管理   

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三节 农村的社会流动状况   
第四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   

第十章 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 
第一节 乡土文化的特质   
第二节 农村民俗文化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   
第四节 农村生活方式及变迁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及其应对 
第一节 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   
第二节 老龄化问题与综合养老   
第三节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第四节 医疗卫生问题与医疗保险   

第十二章 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 
第一节 农村社会变迁   
第二节 城镇化与农村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巨变,村庄在减少,农村人口在减少,农业在转型。为记录和更好地理解巨变中的农村,本书立足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经验为基础,系统回顾、记述和阐述农村从何处来、农村现状如何、农村将向何处去等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书按照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村落与农村社区、农民及其社会特征、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农村社会的组织、农业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问题及其应对、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这一逻辑主线和知识框架,概括解释核心概念,引入并评述相关社会学经典理论,解析理论及相关研究所包含的方法,结合实际经验阐述“三农”问题和农村社会学的立场观点。 

本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独著教材保证了内容和写作的统一性和整合度,也在教材通识性与学术性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二是倡导并注重社会学的学科范式,强调学科意识和规范意识的养成。本书突出了对农村基本社会事实和农村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解释,为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老年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了解和理解农村提供了有益指引;本书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和时势政策动态有广泛而深入的论述和解读,因而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三农”实际工作的参考用书。 

精彩内容
第十二章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

社会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自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节奏进一步加快,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些是现代社会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处在巨变时代的农村社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并发生方方面面的变迁。 

第一节 农村社会变迁 

社会系统在空间维度上分为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两个子系统,社会变迁也包括城市社会变迁和农村社会变迁两个部分。相对城市社会变迁而言,农村社会变迁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变迁过程和变迁机制。 

一、社会变迁的内涵及类型

社会变迁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系统中的关系、结构和现象所发生的变化及过程。例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消费者与厂商的关系、职业结构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等,较之以往都会有所变化和差异,这些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社会变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结果,二是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前者指社会变迁的事实状态,后者则涉及社会变迁的时间维度。两方面的内涵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对社会变迁的社会学考察,一般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内涵,也可能有不同侧重。 

我们可以把一切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一切社会过程视为社会变迁,也就是说,社会变迁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因此,社会变迁这一概念的范围非常宽泛。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考察和理解社会变迁的过程与事实,通常对社会变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此分类的标准是针对社会变迁的性质而设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量变与质变原理,社会系统中发生的量变及过程也就是社会进化或社会演化。如果社会系统发生质变,那就是社会革命。 

(2)结构性变迁与非结构性变迁。根据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社会变迁可分为结构性变迁和非结构性变迁。结构性变迁是指社会系统内某种结构发生的变化,非结构性变迁是指一般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变化。 

(3)社会进步与社会退化。从社会变迁的方向来看,社会变迁有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与社会退化或社会退步之分。当社会变迁朝着人类社会前进、向上的方向发展时,就属于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而当社会变迁的方向是循环或回归到过去的状态时,那就是社会退化或社会退步。 

社会变迁是一个内涵及外延较为宽泛的概念,对其分类的方式还有很多,如社会演化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局部变迁与整体变迁、物质文明变迁与非物质文明变迁等。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的社会变迁有这样一些形式:生活变迁、技术变迁、制度变迁、政治变迁和文化变迁等。 

生活变迁是最为容易被人们感受到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形发生的变化,如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等。 

技术变迁是社会中人类生产技艺、技能和手段的变化。例如,人类通信技术从鸿雁传书到电话、电报,再到今日的电子邮件和移动通信,集中反映出人类社会技术的重大变迁。 

制度是由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的规则和设置构成的,制度为社会成员的行动提供了“选择集”。制度规则的确立,给人们提供了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不可以选择哪些行动的规范引导。制度既包括宏观的社会制度,如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又包括社会中的一些法规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包括社会中的具体政策措施,如各项社会实践的实施细则。制度变迁是指社会中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所发生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则在社会革命的范畴之中。 

政治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政治力量格局的变化,甚至政权的更替。政治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政治变迁既是社会变迁的组成部分,也对社会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变迁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变迁形式,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变迁,也包含非物质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变化过程,如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转型过程,属于典型的文化动态变迁过程。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通常能感受到的文化变迁集中体现在生活方式变迁之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