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97873052107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978730521072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92.08 6.5折 1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峰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21072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2元

货号30593908

上书时间2024-02-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世界文学》(创刊时名为《译文》)是中国大陆唯一一种专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期刊。这份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国家级外国文学刊物,在中国文坛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崔峰著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在处理社会政治与翻译关系的过程中,将以《世界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例,以中国对自身民族国家身份的不断定位为线索,环环相扣地呈现、论述1950-196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的译入语语境中,翻译文学与主流话语的互动过程。

作者简介
崔峰,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译介学专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翻译学专业)。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翻译副修课程协调人,并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会员。在《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翻译史研究》、《英语周报》、《中国现代文学》、EnterText(UK)、IssuesofFarEasternLiteratures(Russia)、LaRicercaNellaComunicazioneInterlinguistica(Italy)等中外学术期刊、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译作数十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翻译学、比较文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与组织
    ——以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及“文联”、“文协”的成立和影响为中心
  第二节  翻译工作的组织化和计划化
    ——以“第一届翻译工作会议”及其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为中心
  第三节  1950年代初政治文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创刊
第二章  “一边倒”政策的实施与中国作为苏联“小兄弟”的民族国家地位
    ——对苏俄作品的大力译介(1953年7月号—1956年3月号)
  第一节  该阶段译介情况总览
  第二节  为《世界文学》溯源
    ——从《发刊词》说起
  第三节  “日丹诺夫主义”的“余威”与“解冻文学”的“初萌两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与交织
  第四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的译介特点
第三章  对苏联发展模式的反思与中国民族国家地位的自我提升
    ——苏联“解冻文学”的多舛命运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译介(1956年4月号—1958年7月号)
  第一节  该阶段译介情况总览
  第二节  文学话语对民族国家地位的焦虑与反思
    ——以《世界文学》译作择取观念的变化为中心
  第三节  命运多舛的“解冻文学”译介
  第四节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译介
第四章  中苏关系的全面破裂与中国对民族国家地位的再次提升
    ——亚非拉文学的集中译介(1958年8月号一1966年3月号)
  第一节  该阶段译介情况总览
  第二节  从“译文”到“世界文学
  第三节  “两结合”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博弈”
  第四节  亚非拉文学的大规模出现
  第五节  《世界文学》的停刊
结语  系统理论对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和拓展
引用文献
附录《世界文学》(1953.7—1966.1)总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崔峰著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以系统理论为基本研究框架,综合借鉴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安德鲁·勒菲弗尔、劳伦斯·韦努蒂等人的翻泽理论,以“多元系统”、“意识形态”、“诗学”、“操纵”、“翻译规范”、“赞助人”、“翻译策略”、“动态经典”等系统理论的关键词,作为分析翻译现象的理论视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