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克维尔回忆录 97871000967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托克维尔回忆录 978710009677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0.97 7.4折 69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托克维尔|译者:董果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6775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528451

上书时间2024-01-25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曾经使那时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进入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托克维尔,这位法国政论思想家、社会学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托克维尔人格的□明显表现,反映了他一生中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政治生涯。



 
 
 
 

作者简介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目录
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回忆录》的由来和性质——1848年革命之前时期的概况——这次革命的前兆]
  第二章  [宴会运动——政府的安全——反对派首领关心的事情——他们对大臣们的指控]
  第三章  [2月22日动乱——23日的会议——新内阁——迪福尔先生和博蒙先生的感想]
  第四章  [2月24日——内阁的反抗计划——国民自卫军——贝多将军]
  第五章  [议会开会——奥尔良公爵夫人——临时政府]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我对2月24日的原因的判断及对由此产生的事态的看法
  第二章  2月24日次日的巴黎以及以后几天的情况——新革命的社会主义特点
  第三章  旧国会议员在作决定时态度暧昧——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反思和我的决心
  第四章  我在芒什省竞选——地方的情况——大选
  第五章  制宪议会第一次会议——这个议会的场面
  第六章  我与拉马丁的关系——拉马丁的犹豫不定
  第七章  1848年5月15日
  第八章  协和的庆典和走向六月事件的道路
  第九章  六月事件
  第十章  六月事件(续)
  第十一章  宪法委员会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归国——内阁成立
  第二章  内阁的面貌——至6月13日造反失败内阁的初期行动
  第三章  国内政治——内阁的内部纷争——内阁面对多数派和总统困难重重
  第四章  外交问题
附录
  一  古·德·博蒙谈2月24日
  二  与巴罗的谈话(1850年10月10日)巴罗谈2月24日
  三  1848年2月24日纪要迪福尔先生和他的朋友为阻止二月革命所做的努力——梯也尔先生使这些努力不起作用应负的责任
  四  为1848年6月至1849年6月的《回忆录》所写的笔记(1851年4月)
  五  关于我将要写的《回忆录》部分内容的提要(1851年4月,在归国途中)
  六  1851年5月15日我与共和国总统的谈话(我从意大利回国后与他首次见面)
  七  修改宪法——1851年6月21日应我之邀来我家会晤中贝里耶与我的谈话。我们二人都是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曾经使那时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进入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托克维尔,这位法国政论思想家、社会学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托克维尔人格的最明显表现,反映了他一生中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政治生涯。

精彩内容
编辑后记董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心学(第2辑)》篇幅不大,但收入的文章皆各有特色,颇能体现各位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刻思考及其所达成的思维成果。
顾久先生的文章将阳明心学从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之中“解放”出来,而将之引入生物学—生态学—生态哲学视角,并阐释了这一新视角之下阳明心学所呈现的意义,读来颇为引人入胜。杨国荣教授的论文,除了他一向所关注的“事”的哲学,阐释了王阳明对于“事”的理解的双重维度以外,更提出了“万物一体”这一学说中包含着“仁道高于权利”的观点,并由此而进一步认为人性平等观念构成了对正义作扩展性理解的前提。杨教授的这一观点显然是重要的,它可能引向关于阳明心学基于价值哲学维度的新研究。我本人《论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的论文,撰写于多年之前,也曾收入本人《宋明儒学与浙东学术》(孔学堂书局2015年)一书。我试图表明王阳明的良知即是性体,是道在人的本原性实在,因此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最终意义是重合的,都是人自身之本原实性的自我实现方式,因此我也曾经谈到过知行合一的“四重向度”问题。申绪璐副教授则重新给出了对于“知行合一”的“三重诠释”,显然对人们仍然有新的启发。
何俊教授对陆象山的“读书法”进行了专门研究,揭示其不同于朱熹的“心解”之路,正为南宋心学别开生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九州大学井藤伦明准教授关于朱子心性学的研究,则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理学整体格局之下不同的“心路”历程及其建构方式。显然,王宇研究员关于以张九成、王蘋为代表的心学“早期形态”的考察,不仅某种意义上也同样揭示了这一点,并且提供了一个关于心学“早期形态”研究的范例。
本辑中的另外一些文章,尤其是俄罗斯学者科布杰夫、美国学者伊莱瑞的两篇文章,分别叙述了阳明心学在俄罗斯以及欧美地区的传播及其研究情况。他们的研究显然扩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正是基于他们的学术叙述,使我们能够清晰了解阳明心学的传播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而并不只是局限于东亚。我个人相信,阳明心学的世界性影响将会愈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在未来它会成为不同国度的学人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主题,乃至成为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思想世界的门径。
与阳明心学的域外传播相关联的,则是它在国内的地域性传播。最早对阳明心学的地域性传播进行研究的范例,毫无疑问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阳明心学在16世纪中叶之后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良知之说盈天下,自然便导致阳明学之不同地域特色与不同学派的形成,因此阳明心学的地域性传播,无疑成为阳明心学整体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吴震教授关于泰州学派与江南儒学、陈椰博士关于阳明心学与广东地域文化的研究,非但资料详审,且更能从中见出阳明心学之于地域文化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的底层效应。日本福冈教育大学鹤成久章教授对蔡世新的阳明肖像画进行了颇为全面的研究,某种意义上则把图像学引入阳明学研究,并由此而呈现了别一面向的阳明心学传播路径。计文渊先生以及方旭东、钱明两位教授所提供的论文,则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关于王阳明家族史的研究。王阳明的个体生活史、家族史的研究,必然涉及历史叙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以历史学方法来从事阳明学研究,可靠翔实的文献资料无疑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本辑中的这些文章,则皆以翔实资料为基础而展开了王阳明家族生活的历史描述,为一些历史事件的澄清提供了值得重视的佐证。日本信州大学文学部早坂俊广教授关于“婺学”的研究,虽然不是关于心学的专门研究,但众所周知,南宋婺学以及学术界通常所谓浙东之学的繁荣,其有异于朱、陆的学术建构路向及其历史传递的持久绵远,向来是学术界令人兴趣盎然的研究主题之一。我个人甚至认为,南宋以来浙东学术的基本氛围为阳明心学的诞生提供了某种独特的“历史—空间”条件。早坂俊广教授关于婺学的研究,再一次彰显了婺学这一地域学术传承的历史性,但有些遗憾的是,他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似乎受到了明显的局限。
总的看来,本辑中的论文所涉内容颇为广泛,国内外学者各以其独特视角而进入了一个公共的学术领域,从而使本辑以不多的篇幅而显现出相当厚重而又广阔的学术涵容度,而共为阳明心学的当代研究及其义域的当代延展贡献力量。窃以为全然可以期盼的是,阳明心学作为来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一份厚重遗产,其关注人的现实生存、重视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哲思,仍能为今日喧嚣的世界别开一片明莹澄澈的天空,仍能为躁动不安的心魄回归其本体的虚灵而开辟康庄之通途。今年是阳明先生诞生550周年,我们谨以本辑的出版为先生诞辰的纪念,且为其思想学说能够穿越历史之丛棘而重生于今日之世界,献上一瓣心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