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意孤行——潘军创作随想录 97875360927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意孤行——潘军创作随想录 9787536092709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80.72 5.1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军|责编:揭莉琳//梁宝星

出版社花城

ISBN978753609270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8元

货号31402814

上书时间2024-01-25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军,男,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闲时习画,现居北京。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多部作品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存《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

目录
上卷
  第一辑 小说者言
    小说者言
    自己的小说和需要的写作
    想象与形式——《风》后记
    形式的挑逗——《独白与手势》序文四题
    关于《重瞳》的一些话
    关于《死刑报告》——答《北京晚报》记者问
    关于《戊戌年纪事》的几句话
    《合同婚姻》札记
    见证时间:凝视博尔赫斯
    几点感想——在中德作家对话会上的发言
    回顾“先锋文学”
    “写作中”与“写出来”——闲谈“伟大的中国小说”
    江南一叶——《铜陵作家文库》序
    《独秀文丛》序
    《断桥》之外
    我毕生追求自由散漫——《潘军小说典藏》自序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第二辑 访谈与对话
    建构心灵的形式——访谈录之一(林舟、潘军)
    漂泊与选择——访谈录之二(林舟、潘军)
    先锋是一种文学精神——访谈录之三(张英、潘军)
    云霄上的浪漫主义——访谈录之四(青锋、潘军)
    在路上——访谈录之五(王千马、潘军)
    流动的生活会使小说飞腾——潘军访谈录(康志强、潘军)
    小说外话——和牛志强对话
    视觉叙事的魅力——关于《独白与手势》的对话
    写作是未知不断显现的过程——答安庆师大研究生问
    谜一样的书写——潘军长篇小说《风》访谈录
下卷
  第三辑 电影篇
    我所认识的基耶斯洛夫斯基
    重看《教父》
    纳什的幻觉与尼克松的心理——关于人物传记片的思考
    缅怀,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关于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回家三部曲”
    走钢丝的人——闲话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
    了不起的《通天塔》
    关于死刑的电影
    战争电影:再现和表现
    《辛德勒的名单》札记
    黑与白——黑白电影与电影里的黑白
    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之美
    诗电影和电影的诗性
    我的电影悲欢
    关于表演的闲言碎语
    北京现在的玩意儿
    关于中国电影的几点思考——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第四辑 戏剧篇
    重排《茶馆》之我见

内容摘要
 本书为作家潘军的艺术随笔集。作者自如地游走于古今中外的艺术地带,于文学、电影、戏剧、书画等类别分野间恣意跳跃、穿梭延展。在“文学”篇中作者从自身小说创作经验出发,分析小说的形式与内容,讲述先锋作家写作风格的转变,还谈及博尔赫斯、卡夫卡西方作家对自己创作的影响。

精彩内容
 下卷我所认识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我喜欢观察生活的碎片,喜欢在不知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拍下我惊鸿一瞥的生活点滴。
——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从事电影这个行当可以说是必然也可以说是一次偶然,因为他在连续两次报考洛兹电影学校落选后,看见
——至少是感觉到自己的母亲伤心地哭了。母亲还直言
不讳地告诉这个二十三岁的儿子:你或许不适合干这一
行。那一天,华沙的天空一
阵倾盆大雨,雨水模糊了年轻人的视线,以至于他看不清母亲脸上淌着的是雨水还是泪水。多年之后,已经步入世界电影大师行列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发生在1965年的这一幕还记忆犹新。他说:“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适合做那一行——只因她是如此悲伤,那才是我痛下决心的一刻。”这句表白显现出两层意思:将去证明自己和对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艰难的预感。这让我想起中国导演陈凯歌一篇文章的题记,他说在他决定献身于电影事业时,他的父亲陈怀皑这样告诫他:你要懂得一个电影导演的艰难。对这种“艰难”的超前认识,实际上意味着某种电影方式的确立。因为不是每一个电影导演都能预见并切实感觉到这份艰难的。
1994年,当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完“三色”中的最后一
部《红》后,正值年富力强并处在事业的高峰的他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息影。在外人看来,这或许与他再次和戛纳金棕榈奖失之交臂有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