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 97875447887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 97875447887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6.43 4.8折 118 全新

库存17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众议|责编:金薇|总主编:陈众议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88786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1395250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清代史家章学诚撷“六便”“二长”以界定通史。“六便”即“免重复”“均类例”“便铨配”“平是非”“去牴牾”“详邻事”, “二长”是“具翦裁”“立家法”。但同时他认为通史或有“三弊”,谓“事实之失据,去取之未当,议论之未醇”或“无短长”“仍原题”“忘标目”。这当然是一概而论。与之不同的是唐 朝史家刘知幾,他反对通史,理由是历史如烟、史料浩繁,修者难免厚此薄彼、挂一漏万。事实上,无论会通还是求专,均可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短舍长、燕瘦环肥也总会有所偏侧,至于是非评骘则更是见仁见智。然而,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人大可以纵横捭阖,择其善而行之。
然而,随着西学的进入,通史渐为我国学界所接受,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等皆是显例。而文学通史作为其“副产品”或“先声”也一发而不可收。自1904 年林传甲和黄摩西各自编撰《中国文学史》至今,我们有了数千部规模不同的通史,其中极大多数为近二十年所产。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套真正意义上的西语国家文学通史,且不尽限于西语国家, 盖因它起自相对独立的拉丁西哥特王国(包括今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后经阿拉伯安达卢斯(极盛时期有原西哥特王国大部并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南部),及至15 世纪西班牙凭借航海大发现成为横跨欧美大陆的庞大帝国,更是涉国二十余、延绵千余年;外加纵贯美洲的古代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明之遗产,其史久矣。由是,与目前我国已有的几种十几万至几十万字的单卷本西班牙文学史或拉丁美洲文学史不同,它不仅贯通古今,而且呼应两洲,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均大大超出以往(包括现有西班牙和西班牙语美洲国家同行所著,盖因后者即或卷帙浩繁,亦必有所排斥,其中的意识形态惯性不言自明)。
《通史》凡五卷: 
卷《西班牙文学:中古时期》; 
第二卷《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 
第三卷《西班牙文学:近现代》; 
第四卷《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 
第五卷《西班牙语美洲文学:近现代》。
《通史》当力取会通之义,并不拘一格,既撷取法国式(朗松、泰纳)的写作路径,同时适当借鉴剑桥方法,以期有点有面、有史有论。此外,随着批评方法的日益多元(20 世纪或因之被称为“批评的世纪”),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到后之后,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道主义以及新批评、叙事学、符号学、心理学、比较学、认知学、传播学、伦理学、接受美学、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等此起彼伏,流散、空间、身体、记忆、性别、身份、族裔、互文等甲未唱罢乙登场,真可谓斗艳争奇、各领风骚。它们在拓宽视野、深化认知、激发思辨等方面或有可取之处,但本著不拘牵于以上任何一种,而将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力求点面结合,庶乎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既有一般文学史、断代史的规约,又不完全拘泥于时序。瞻前顾后、上溯下延、繁简博约、纵横捭阖,全凭需要。鲁迅说过,“倘要论文,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诚哉斯言!因为,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 拽着自己的小辫离开地面的。
……
第四卷《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包括古代印第安时期和西班牙殖民地时期。前者主要由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学组成。众所周知,美洲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家园,它自亿万年前地壳变动而成为一洲以来,一直在那里,就在那里,既不旧也不新。玛雅、印卡、阿兹台卡等印第安人在那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学。其中,玛雅文化的发祥地在今墨西哥南部至洪都拉斯北部。羽蛇(称之为龙亦未尝不可)的子民在那里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和语言文学等,遗憾的是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其文化已然盛极而衰。个中因由至今还是不解之谜。玛雅人的文学表征被岁月和殖民者毁灭殆尽, 残存的只有神话《波波尔 ? 乌》和几种兼具纪年和历史叙事的文本如《索洛拉纪事》《契伦 ? 巴伦之书》《拉比纳尔武士》等。阿兹台卡文化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中部。西班牙入侵时达到鼎盛。除丰富的神话传说外,阿兹台卡人创造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但流传至今的唯有奈萨瓦科约特尔等少数诗人的残篇断章。印卡文化位于今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中心在秘鲁境内海拔三千米的库斯科,其主要文学表征为神话传说、诗歌和戏剧。残留至今的有一些神话、历史传说、少量诗歌和一部剧作《奥扬泰》。西班牙殖民地文学起始于1492 年,时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他的航海日志被认为是“新大陆”文学的开端。从此,随着殖民者的纷至沓来,一个新的种族在美洲大陆诞生了: 印欧混血儿。这个以印第安人的鲜血和屈辱为代价产生的新的种族几乎完全放弃了古老的美洲文明,以至于后人不得不在梦游般的追寻中将其复活,是谓魔幻现实主义。
于是,在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中,西班牙文化在西属美洲一统天下。巴洛克主义在缤纷繁复、血统混杂的美洲世界找到了新的契机,催生了以“第十缪斯”胡安娜 ? 伊内斯修女为代表的“新西班牙文学星团”。19 世纪初,美国独立运动、法国大革命波及西属美洲,殖民地作家以敏锐的触角掀开了启蒙主义的帷幕,独立革命的号角南北交响。奥尔梅多、贝略、费尔南德斯 ? 德 ? 利萨尔迪等纷纷为西班牙殖民统治敲响丧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鉴于过去美洲古代文明(文化或王国) 译名大多遵从的英语表音与原住民发音的差距较大,本著一律将其还原为与原住民发音更为接近的拉丁表音。
……
作为这个简短序言的结语,我想重复《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总序》中说过的一席话:“在众多现代学科中有一门过程学。在各种过程研究中,有一种新兴技术叫生物过程技术, 它的任务是用自然科学的成就,对生物有机体进行不同层次的定向研究,以求人工控制和操作生命过程,兼而塑造新的物种、新的生命。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过程研究。从作家的创作过程到读者的接受过程,而作品则是其为重要的介质或对象。问题是生物有机体虽活犹死,盖因细胞的每一次裂变即意味着一次死亡;而文学作品却往往虽死犹活,因为莎士比亚是‘说不尽’ 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换言之,文学经典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对以往经典的传承、翻新,乃至反动(或几者兼有之)的基础之上。传承和翻新不必说;但奇怪的是,即使反动,也每每无损以往作品的生命力,反而能使它们获得某种新生。这就使得文学不仅迥异于科学,而且迥异于它的近亲——历史。套用阿瑞提的话说,如果没有哥伦布,迟早会有人发现美洲;如果伽利略没有发现太阳黑子,也总会有人发现。同样,历史可以重写,也不断地在重写,用克罗齐的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如果没有莎士比亚,又会有谁来创作《哈姆雷特》呢?有了《哈姆雷特》,又会有谁来重写它呢?即使有人重写,他们缘何不仅无损于莎士比亚的光辉,反而能使他获得重生,甚至更加辉煌灿烂呢? 
这自然是由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盖因文学是加法,是并存,是无数“这一个”之和。鲁迅现身说法,意在用文学破除文学的势利;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童年说”和“武库说”则几可谓众所周知。同时,文学是各民族的认知、价值、情感、审美和语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文学既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向心力、认同感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之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轻易被同化的鲜活基因。也就是说,大到世界观,小到生活习俗,文学在各民族文化中起到了染色体的功用。独特的染色体保证了各民族在共通或相似的物质文明进程中保持着不断变化却又不可湮没的个性。唯其如此,世界文学和文化生态才丰富多彩,也才需要东西南北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同时,古今中外,文学终究是一时一地人心民意的艺术呈现,建立在无数个人基础之上,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表达与传递、塑造与擢升着各民族活的灵魂。这正是文学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永久价值和恒久魅力之所在。
于是,文学犹如生活本身,是一篇亘古而来、今犹未竟的大文章。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是第yi套真正意义上的西语文学通史,且不限于西语,盖因它起自西班牙作为相对独立的王国——西哥特,迄今为止,延绵一千五百余年,横跨欧美两个大陆,涉国二十,外加古代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明之遗产。通史凡五卷,由《西班牙文学:中古时期》《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西班牙文学:近现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西班牙语美洲文学:近现代》构成。
《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由古代印第安时期和西班牙殖民地时期文学组成。古印第安时期文学主要包括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学;西班牙殖民地文学始于1492年,时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他的航海日志被认为是“新大陆”文学的开端。在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中,西班牙文化在西属美洲一统天下。19世纪初,美国独立运动、法国大革命波及西属美洲,殖民地作家掀开了启蒙的帷幕,独立革命的号角南北交响。



作者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主要著作:专著《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社科基金项目)等,承担国家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西班牙语文学写作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经典作家系列》已完成结项。\"

目录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玛雅文学
引言
第一节 《波波尔·乌》 
一、《波波尔·乌》的版本由来 
二、《波波尔·乌》的基本内容
三、《波波尔·乌》的主要贡献 
第二节 其他文本 
一、《契伦·巴伦之书》
二、《索洛拉纪事》
三、《拉比纳尔武士》 
第二章 阿兹台卡文学
引言 
第一节 诗歌 
一、 宗教诗 
二、 抒情诗
三、 其他诗歌 
第二节 散文 
一、 论修养 
二、 建国传说 
第三章 印卡文学
引言 
第一节 神话传说
一、《哈瓦里奎希米》 
二、 华罗奇里的神和人
三、 造物主韦拉科恰
第二节 诗歌
一、 宗教诗 
二、 抒情诗 
第三节 散文 
一、《帕恰卡玛克》 
二、《玛卡惠莎》 
三、《帕里亚卡卡》 
第四节 戏剧《奥扬泰》 
第四章 殖民地文学之初
引言
第一节 殖民者的记述 
一、《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二、《秘鲁征服史》 
三、《阿劳科史诗》 
第二节 被殖民者的控诉 
第三节 混血儿与《王室纪事》 
一、《王室述评》第一部 
二、《王室述评》第二部 
第五章 殖民地时期文学
引言 
第一节 诗歌 
一、 墨西哥诗人 
二、 中美洲和加勒比诗人 
三、 南美洲诗人
第二节 “第十缪斯”胡安娜·伊内斯
第三节 戏剧 
一、 宗教剧
二、 鲁伊斯·德·阿拉尔孔
三、 佩拉尔塔·巴尔努埃沃
第四节 小说
一、《阿隆索·拉米雷斯的厄运》 
二、《幸福的囚徒》
三、《皱褶领记》
四、《神奇沙漠》
五、《绵羊》 
六、《走火入魔》 
七、《修女传奇》 
八、 其他小说
第二编
绪言
第一章 古代美洲文明述评
引言 
第一节 以今墨西哥为中心
一、 古代文明概况
二、 玛雅文明 
三、 阿兹台卡文明 
第二节 以今秘鲁为中心
一、 前印卡文明
二、 印卡文明 
结语
第二章 殖民地文学的两个向度
引言
第一节 殖民地诗坛的延异
一、 两个来源 
二、 一种猜想 
第二节 殖民地小说的发掘
一、 16—17 世纪
二、 18 世纪
结语
附 录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摘要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是第yi套真正意义上的西语文学通史,且不限于西语,盖因它起自西班牙作为相对独立的王国——西哥特,迄今为止,延绵一千五百余年,横跨欧美两个大陆,涉国二十,外加古代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明之遗产。通史凡五卷,由《西班牙文学:中古时期》《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西班牙文学:近现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西班牙语美洲文学:近现代》构成。
《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由古代印第安时期和西班牙殖民地时期文学组成。古印第安时期文学主要包括玛雅、印卡和阿兹台卡文学;西班牙殖民地文学始于1492年,时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他的航海日志被认为是“新大陆”文学的开端。在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中,西班牙文化在西属美洲一统天下。19世纪初,美国独立运动、法国大革命波及西属美洲,殖民地作家掀开了启蒙的帷幕,独立革命的号角南北交响。\"

主编推荐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陈众议主持编写,是第yi套真正意义上的西语文学通史,且不限于西语,盖因它起自西班牙作为相对独立的王国——西哥特,迄今为止,延绵一千五百余年,横跨欧美两个大陆,涉国二十,外加古代玛雅、印加和阿兹台克文明之遗产。通史凡五卷,由《西班牙文学:中古时期》《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西班牙文学:近现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西班牙语美洲文学:近现代》构成。

精彩内容
\"不消说,美洲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家园,它自亿万年前地壳变动而成为一洲以来一直在那里,就在那里,既不旧也不新。据考古发现,仅今墨西哥一带,就曾产生过多种古老的文明或文化。其中重要的有玛雅、奥尔梅卡、托尔台卡、奇奇梅卡、特奥蒂华坎、萨波台卡、托托纳卡、米斯台卡、阿兹台卡等等。这些文化或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相互影响自不待言,相互倾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美洲部落为参照,对希腊、罗马等欧洲早期城邦与帝国的由来及社会形态进行了梳理,认为“大多数的美洲印第安人,都没有超过联合为部落的阶段”。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地震、洪涝、干旱、瘟疫、战争等导致的迁徙又加剧了有关部落、民族间的冲突或融合。除阿兹台卡外,今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其余文化或王国在西班牙人入侵时均已盛极而衰,而殖民统治视美洲文化为异端,致使其遭受灭顶之灾,已然是众所周知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囿于大量玛雅文献被殖民者焚毁,加之玛雅文字尚未被完全破译,本著只能略过目前坊间流传的玛雅诗抄(所谓诗抄,是指它们并非直接来自玛雅象形文字或16世纪纪事,而是以当代民间翻译或口传形式辑录,甚至再创作或新创作的,其历史由来难以考证。即使我们不相信“翻译即背叛”或“诗不可以译”这样的箴言,至少对20世纪用西班牙语表音的玛雅诗抄的“抄”字应当心知肚明。故此,本著只能忽略不计)。
此外,本著有关章节得到了美国学者加德纳尔(Gardner,Glenn)博士的帮助。他为我释疑解惑,并提供了不少权威资料。在此谨致谢忱! 玛雅、印卡、阿兹台卡等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学。但是,迄今残存的玛雅文学只有玛雅基切部族的神话《波波尔·乌》(PopolVuh)、纪年和历史叙事《索洛拉纪事》(MemorialdeSololá)、“众书之书”《契伦·巴伦之书》(ElLibrodelosLibrosdeChilamBalam)和戏剧舞蹈脚本《拉比纳尔武士》(ElRabinalAchí)等极少数作品。哥伦布之前的完整抄本只有《德累斯顿纪事》(CódicedeDresde)、《科尔特斯纪事》(又称《马德里纪事》,Codextro-CortesianusoCódicesMatritenses)和《巴黎纪事》(CódicedeParís),但它们大抵图像居多,文字较少。
自从18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Stephens,John)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遗迹,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又陆续在中美洲和墨西哥荒原、丛林发现了许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池。玛雅人早就遗弃了他们的城池,他们用软木制造的纸张和中国折扇似的折叠书简本来就不易保存,在相对干旱的尤卡坦半岛被废弃并逐渐荒芜后,这些书简很难在潮湿的今墨西哥南部恰帕斯,以及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一带保存下来,西班牙人入侵后更使其遭受了灭顶之灾。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和天主教会焚烧了大量玛雅文献。20世纪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象形文字大都镌刻在金字塔、神庙等建筑的墙体和石碑上,而且至今没有能够被全部破译。目前我们所能读到的玛雅文学作品,大都是16、17世纪由西班牙人转译的。其中,最早的译本为玛雅基切神话《波波尔·乌》。
一、《波波尔·乌》的版本由来《波波尔·乌》是聚居于今危地马拉的玛雅基切人的族人之书,堪称玛雅人的《圣经》。自从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帝国坍塌后,其文明的中心便不复存在。作为玛雅人的分支,基切人继承了部分玛雅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神话传说。比基切人更早到达危地马拉的,还有玛雅分支卡克奇盖尔人(Cakchiquel)。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时,基切人和卡克奇盖尔人正爆发激烈的战争。西班牙人乘虚而入,但还是遭到了两个部族的强烈抵抗,尽管这些抵抗最后以失败告终。
最早发现《波波尔·乌》的西班牙人是一位叫作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Ximénez,Francisco)的多明我会修士。此人生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1688年奉命到中美洲传教。到达今危地马拉后,教团给他指派的任务是撰写殖民地方志。希梅内斯在撰写危地马拉省方志时,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无心插柳地学会了基切语。未几,他在一个叫作奇奇卡斯台南戈(Chichicastenango)的地方发现了基切人珍藏的《波波尔·乌》的西班牙语拼音本。这个拼音本是由基切人于1558年根据西班牙语发音书写的玛雅基切手稿(就像同一时期滞留在西班牙的穆斯林用阿拉伯语拼音书写的西班牙语文本-阿尔哈米亚语手稿)。希梅内斯潜心研读了手稿,并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于1701年将其翻译成了西班牙语。
从1701年到19世纪50年代初,希梅内斯修士的这份西班牙语翻译手稿一直默默无闻,直至1854年被美国牧师阿尔伯特·布拉瑟尔(Brasher,Albert)发现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后者将手稿从危地马拉圣卡洛斯大学图书馆“借出”后偷偷带到欧洲,并译成法文。法译本出版后,他又将希梅内斯手稿卖给了古籍收藏家,最后这份手稿辗转回到美洲,现藏于芝加哥纽贝里图书馆(NewberryLibrary)。
囿于手稿本身是由两种语言合成的,加之法译本率先出版,引发后来版本之多、之乱,可谓无以复加。据危地马拉学者阿贝尔蒂娜·萨拉维亚(Saravia,Albertina)不完全统计,迄今至少有五十余种不同或不尽相同的《波波尔·乌》行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