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学派研究(精)/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978710020898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泰州学派研究(精)/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978710020898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4.46 7.5折 9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8987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31462363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群,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首席专家。担任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二十余年。撰著有《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宗教与文学》《刘基评传》《袁宏道评传》《徐渭评传》《季札评传》《明朝文学》《孔子》等。

目录
序(陈来)
导论 泰州学派概说
一、《泰州学案》的特点与内容
二、序文的矛盾及其成因
三、泰州学派的主要特征与社会意义
第一章 王艮:泰州学派的肇兴
一、家世及生平简介
二、以身为本的淮南格物说
三、大成学
四、百姓日用即道与现成良知
五、乐学说
第二章 王襞:“援龙溪以济心斋”的泰州干城
一、援“天命”“率性”证“良知见成”
二、乐即心
三、对泰州之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 王栋:心斋学术的疏证者及其主意说
一、“近炙安丰,远溯姚江”:援姚江以证安丰
二、阐扬心斋之学
三、诚意慎独论
四、作用与嗣响
第四章 徐樾:“百姓日用即道”的阐释与泰州学派的传承
一、现成自在与百姓日用即道
二、心性论
三、隐而不彰的内在原因
第五章 颜钧:“精神心造”的泰州别派开山
一、大中仁学
二、神莫论及其陌生化的论学方法
三、三教观及论学的宗教色彩
四、余 论
第六章 何心隐:综汇个体、群体意识的思想家
一、师承论略
二、蒙难原因
三、思想特征
第七章 罗汝芳:泰州学派的集大成者
一、学拜山农与二溪并置
二、远承明道与万物一体论
三、借《易》以论生生之学
四、人性论与工夫论
五、孝弟观
六、影响:阳明到李贽的中介
第八章 赵贞吉:于经世出世中实现泰州学派的转向
一、学属泰州辨证
二、“跻阳明而为禅”的主要代表
三、在泰州学派演变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九章 邓豁渠:“跻阳明而为禅”的泰州传人
一、《南询录》与邓豁渠的为学经历
二、思想的历时变化及主要内涵
三、入列《泰州学案》的学理依据
四、从邓豁渠看泰州学派的历时特征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该书共九章,系统地疏理了泰州学案序的内在逻辑,考察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点,全面分析了泰州学派盟主及主要成员的思想内涵以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本书认为,王艮倡学立派的目的在于将儒学从经生的书斋中解放出来,以闾阎百姓易晓的形式,使儒家思想成为百姓自我陶冶精神、成德修为的内在动力。王艮将原本为经生文士所独擅,变而为人人共明共成之学。泰州学派(尤其是前期)主要以庶民为论学对象,决定了其论学的方法多为随机指点,即事明道。泰州学派回到儒学的立教之本,以敦化民俗,启导民众心性自觉,实现自我成德之路,这也是大成学形成的动力之源。泰州学派开派宗师与巨子们大多以卑微之身,而作越位之思,基于乡村实践,探寻闾阎百姓的德性自觉方法,成就了儒学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他们因证道、践行的态度之坚而被目为异端,对泰州学派应予以重新认识。泰州学派经历了变化的过程,思想亦具有历时的特点。王艮的担当意识以及其后的邓豁渠以体道为帜志、何心隐以笃行为务等等,无论是证道的坚定意志还是外王之业都可见泰州学派强烈的淑世情怀、豪杰精神。

主编推荐
该书是一部对泰州学派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基于文献,对泰州学派成员的组成提出了新的看法,突出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征以及泰州学派的核心思想内涵。通过文献细读,对传统的学术观念提出了一些质疑。分析了泰州学派思想家们的不懈努力为儒学注入的鲜活因子。分析了泰州学人豪杰精神背后的经世情怀,为客观评价泰州学派的历史作用提供学理依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