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催化基础 978712203729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应用催化基础 9787122037299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2.62 7.4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越|责编:成荣霞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9787122037299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0820227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催化概念的产生和形成(1800~1900年)
  第二节  与工业有关的重要催化过程的开发
    一、重无机化学工业中的催化过程(1860~1940年)
    二、与石油炼制工业有关的催化过程(1930~1960年)
    三、催化作用的物理化学基础(1860~1940年)
  第三节  表面物理的冲击和新实验方法的诞生(1945~1965年)
  第四节  经典的多相催化反应机理(1950~1980年)
  第五节  表面敏感光谱学及其对催化的冲击(1970~1999年)
  第六节  固态化学和多相催化剂的设计(1975~1999年)
  第七节  开发中的新催化过程(1975~1999年)
    一、多相催化中的手性反应
    二、环保和能源催化(1950~1999年)
  第八节  与催化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工业中的重要催化过程
  第一节  重无机化学工业中的催化过程
    一、氨的合成
    二、硝酸的制造
    三、硫酸的生产
  第二节  石油炼制中的催化过程
    一、流态化催化裂解(FCC)
    二、催化重整
    三、低碳烷烃的异构
    四、加氢处理过程
  第三节  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催化
    一、同时生产苯乙烯和环氧丙烷(SMPO法)
    二、由丁烷或苯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三、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第四节  合成高分子材料工业
    一、全同(立构)聚丙烯(聚乙烯)
    二、合成纤维尼龙-6原料己内酰胺的生产
  第五节  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的催化过程
    一、合成甲醇
    二、由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
    三、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合成低碳醇
  第六节  生物催化技术
    一、亮氨酸的制备
    二、除虫菊的制备
    三、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生产
  第七节  环保催化
    一、控制机动车排放尾气的净化催化剂
    二、水质净化中的光催化作用
  第八节  与开发新能源有关的催化技术
    一、燃料电池
    二、水光解制氢
  第九节  展望:绿色催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催化作用的化学基础
  第一节  催化反应和催化剂
    一、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分类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第二节  催化剂作用的化学本质
    一、反应分子(底物)的活化
    二、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
    三、化学反应的电子概念
    四、基元化学反应机理
    五、晶体场和配位场理论简介
  第三节  催化中的物理化学
    一、催化反应热力学
    二、催化反应动力学
    三、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均相催化:酸、碱催化及配位催化
  第一节  酸、碱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一、酸、碱的定义
    二、一般酸、碱催化反应
    三、特殊酸、碱催化反应
    四、一般酸、碱和特殊酸、碱催化反应的区别
    五、酸、碱协同催化反应
    六、Brnsted法则
    七、Lewis酸、碱催化反应
  第二节  配合物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一、配合物催化剂
    二、配合物催化剂的作用特点
    三、配位催化中的基元反应
  第三节  有代表性的重要均相催化剂
    一、α-烯烃聚合均相配合物催化剂
    二、水溶液金属有机化学:双相催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物催化剂(酶)及其催化作用
  第一节  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简介
    一、酶的分类和命名
    二、酶的催化功能与特点
    三、酶的化学组成
    四、酶的结构
  第二节  酶反应——典型的配位催化作用
  第三节  由酶的催化作用获得的启迪
    一、活性部位的组成和构型
    二、催化作用力——互补原理
    三、催化作用机理
    四、催化剂活性的调节和控制——变构效应
  第四节  生物催化剂(酶)的工业应用
    一、采用生物催化工艺的依据
    二、生物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三、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相催化剂(固体):表面功能化的材料
  第一节  表面结构
    一、洁净表面的结构
    二、再构表面和吸附质的结构
    三、固体的能带结构
    四、固体的振动
  第二节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吸附动态学
    一、相互作用的类型
    二、键合部位的扩散
    三、物理吸附
    四、非解离化学吸附
    五、解离化学吸附(H2在简单的金属上)
    六、决定金属反应性的因素
    七、吸附/脱附中的微观可逆性
  第三节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分子描述
    一、体相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
    二、不同表面氧物种的催化作用
    三、在氧化物载体上淀积的过渡金属离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金属(合金)催化剂
  第一节  金属催化剂的特征
  第二节  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一、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中的几何因素
    二、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中的能量因素
  第三节  合金的催化作用:集团效应和配体效应
  第四节  载担型金属催化剂
    一、晶粒大小及其分布
    二、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金属帮助的酸催化:酸和金属催化在反应机理上的共性
  第五节  金属催化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精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催化工艺开
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问题。
全书共分4个部分。前三章为通论部分,即从催化的发展历史、现代催化工业和以化学为基础概括出的共识三个层面,总括了催化的现代成就和水平。第四至九章分类阐述了均相(酸、碱催化,配位催化)催化剂、生物(酶)催化剂、金属(合金)催化剂、酸-碱型氧化物催化剂和氧化-还原型氧化物催化剂等各自的特征和作用本质。第十章根据催化剂的织构、结构和表面性质,扼要介绍了测定这些性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表征方法。最后,在催化剂的制备(第十一章)和催化反应工艺(第十二章)中,分别探讨了有望优化实际使用中的催化剂性能的途径。
本书可供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中从事与催化有关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
、研究生教学之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