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共3册) 9787108063045
  • 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共3册) 97871080630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共3册) 978710806304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4.55 6.2折 120 全新

库存2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会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304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0元

货号30182069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金粟儒林篇》等著作。
上世纪90年代,作者还出版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普及读物“文学五千年”系列,后更名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广受欢迎。本次应读者要求再版,作者又做了精心修订。

目录
第一册
写在前面
一、东方古国远古神话(5000 年至3000 年前, 埃及、巴比伦、印度) 
二、《 旧约》:犹太人的“圣经”(4000 年前,犹太) 
三、美洲、非洲的早期文学(前15—9 世纪,美洲、非洲) 
四、希腊神话故事(前8 世纪,希腊) 
五、《荷马史诗》唱英雄(前8 世纪,希腊) 
六、波斯神话、印度史诗(前7—4 世纪,波斯、印度) 
七、希腊悲喜剧(附《伊索寓言》, 前6—前4 世纪,希腊) 
八、罗马文学与《新约》(前2—2 世纪,罗马) 
九、印度戏剧、阿拉伯经书(4—6 世纪,印度、阿拉伯)
一○、盎族英雄斩孽龙(7—8 世纪,英国) 
一一、东瀛日本也有“诗经”(8 世纪,日本) 
一二、阿拉伯文学宝库《一千零一夜》(附非洲与阿拉伯文化,8—9 世纪,阿拉伯) 
一三、波斯诗歌“鲁拜”体(9—14 世纪,波斯) 
一四、日本物语说“源氏”(10 世纪,日本) 
一五、史诗传唱英雄曲(11—12 世纪,法国、西班牙) 
一六、北欧神话与史诗(11—12 世纪,北欧、德国) 
一七、但丁与《神曲》(13—14 世纪,意大利) 
一八、薄伽丘与《十日谈》(附彼特拉克,14 世纪,意大利) 
一九、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集》(14 世纪,英国) 
二○、“列那狐”与《巨人传》(14—16世纪,法国) 
二一、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16—17 世纪,西班牙) 
二二、超越国界的西班牙语文学(16—17 世纪,西班牙及拉丁美洲) 
二三、莫尔、斯宾塞和马洛(15—16 世纪,英国) 
二四、戏剧大师莎士比亚(16 世纪,英国) 
二五、弥尔顿与《失乐园》(17 世纪,英国) 
二六、高乃依、拉辛和拉封丹(17 世纪,法国)
二七、喜剧大师莫里哀(17 世纪,法国) 
二八、鲁滨孙、格列佛的漂流传奇(17—18 世纪,英国) 
二九、理查逊与菲尔丁(17—18 世纪,英国) 
三○、“百科全书派”的精英们(17—18 世纪,法国) 
三一、卢梭与《忏悔录》(附博马舍,18 世纪,法国) 
三二、越南与朝鲜文学(18—19 世纪,越南、朝鲜) 
三三、拉美文坛有“缪斯”(17—19 世纪,拉丁美洲) 
三四、歌德与《浮士德》(18—19 世纪,德国) 
三五、席勒演绎“阴谋与爱情”(18—19 世纪,德国) 
三六、海涅歌唱剑与火(18—19 世纪,德国) 
三七、霍夫曼、格林兄弟(18—19 世纪,德国) 
简明外国文学家词典·一(按生年先后排列)

第二册
三八、司各特与《艾凡赫》(18—19 世纪,英国)
三九、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18—19 世纪,英国) 
四○、拜伦与《唐璜》(附湖畔诗人、济慈,18 —19 世纪,英国) 
四一、呼唤春天的雪莱(18—19 世纪,英国) 
四二、司汤达《红与黑》(附史达尔夫人等,18—19 世纪,法国) 
四三、密茨凯维奇、显克维奇(18—19 世纪,波兰) 
四四、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19 世纪,俄国) 
四五、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19 世纪,法国) 
四六、雨果与《悲惨世界》(19 世纪,法国) 
四七、大仲马与《三剑客》(19 世纪,法国) 
四八、梅里美与《嘉尔曼》(19 世纪,法国) 
四九、乔治·桑与缪塞(19 世纪,法国) 
五○、斯托夫人、霍桑(19 世纪,美国) 
五一、爱伦·坡:惊悚推理的鼻祖(附麦尔维尔,19 世纪,美国) 
五二、童话大王安徒生(19 世纪,丹麦) 
五三、果戈理与《死魂灵》(19 世纪,俄国) 
五四、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19 世纪,英国) 
五五、萨克雷与《名利场》(19 世纪,英国)
五六、勃朗特姐妹(附盖斯凯尔夫人,19 世纪,英国) 
五七、冈察洛夫、赫尔岑、莱蒙托夫、舍甫琴科(19 世纪,俄国) 
五八、屠格涅夫与《猎人笔记》(附亚·奥斯特 洛夫斯基,19 世纪,俄国) 
五九、惠特曼与《草叶集》(19 世纪,美国) 
六○、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附小仲马,19 世纪,法国) 
六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罪与罚》(19 世纪,俄国) 
六二、裴多菲、伐佐夫(19—20 世纪,匈牙利、保加利亚) 
六三、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19—20 世纪,法国) 
六四、易卜生与《玩偶之家》(19—20 世纪,丹麦) 
简明外国文学家词典·二(按生年先后排列)

第三册
六五、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19—20 世纪,俄国)
六六、马克·吐温与《汤姆·索亚历险记》(19—20 世纪,美国) 
六七、哈代与《德伯家的苔丝》(19—20 世纪,英国) 
六八、左拉与《卢贡—马卡尔家族》(19 世纪,法国) 
六九、都德、法朗士(19 世纪,法国) 
七○、莫泊桑与《羊脂球》(19 世纪,法国) 
七一、萧伯纳与《华伦夫人的职业》(19—20 世纪,英国) 
七二、王尔德、毛姆(19—20 世纪,英国) 
七三、史蒂文森、威尔斯(19—20 世纪,英国) 
七四、柯南·道尔与大侦探福尔摩斯(19—20 世纪,英国) 
七五、契诃夫与《第六病室》(附绥拉菲莫维奇,19—20 世纪,俄国) 
七六、何塞·马蒂、欧·亨利等(19—20 世纪,美洲) 
七七、继往开来的埃及文坛(19—20 世纪,埃及) 
七八、泰戈尔与《吉檀迦利》(19—20 世纪,印度) 
七九、二叶亭四迷、夏目漱石(19—20 世纪,日本)
八○、与音乐结缘的罗曼·罗兰(19—20 世纪,法国) 
八一、高尔斯华绥与《福尔赛世家》(附伏尼契,19—20 世纪,英国) 
八二、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19—20 世纪,俄苏) 
八三、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19—20 世纪,法国) 
八四、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19—20 世纪,美国) 
八五、杰克·伦敦与《海狼》(19—20 世纪,美国) 
八六、普列姆昌德、德钦哥都迈(19—20 世纪,印度、缅甸) 
八七、卡夫卡与《变形记》(19—20 世纪,奥地利) 
八八、茨威格与《象棋的故事》(19—20 世纪,奥地利) 
八九、哈谢克与《好兵帅克》(附伏契克等,19—20 世纪,捷克) 
九○、乔伊斯、艾略特、贝克特(19—20 世纪,英国、法国) 
九一、芥川龙之介与《地狱变》(附小林多喜二,20 世纪,日本)
九二、小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19—20 世纪,俄国) 
九三、赛珍珠、福克纳(20 世纪,美国) 
九四、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附米切尔,20 世纪,美国) 
九五、川端康成与《伊豆的舞女》(附井上靖,20 世纪,日本) 
九六、法捷耶夫与“保尔·柯察金”(20 世纪,俄苏) 
九七、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20 世纪,俄苏) 
九八、艾特玛托夫、米兰·昆德拉(20 世纪,俄苏、捷克) 
九九、聂鲁达、马尔克斯等(附米斯特拉尔,20 世纪,智利、哥伦比亚) 
一○○、桑戈尔、阿契贝、索因卡等(20 世纪,非洲) 
简明外国文学家词典·三(按生年先后排列)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世界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与《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相配套,以围炉夜话的亲切口吻,向青少年读者描述了五千年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涉及各国文学名家二百多位,经典作品七八百部(篇),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成人读者也不妨跟孩子一起重温。本套书共分三册,各册均附有依时序编排的文学家词典。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精彩内容
写在前面一
书架上插着《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中华文学五千年(近现代卷)》,题签字迹隽秀挺拔,是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手笔。只是书脊略显陈旧,毕竟是二十几年前的出版物了。插在旁边的《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则是五六年前更名再版的本子,封面依然簇新。
不止一个孩子告诉我,他更爱读世界文学这套,我听了有点儿意外——怎么会?据我所知,中国那套销量更大,似乎更受欢迎。
但也不难理解:中国传统诗文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课上读,课下背,老师家长又从旁引导督促。邻家有个小朋友还没上幼儿园,已经每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了。如此一来,新鲜感难免降低。家长们倒是热情不减,听说出了专门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学通俗读物,当然要第一时间抢着购买。
相比之下,外国文学的窗台对孩子而言显得有点儿高,多数孩子在小学阶段接触的,仍以《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传说故事居多,至多是《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等。不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就等在那儿,有人帮他们推开那扇窗时,满园春色扑面而来,五大洲五千年文学遗珍璀璨夺目,将给孩子带来何等的喜悦和震撼,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打比方说:中国传统文化仿佛餐桌上的稻粱五谷,朴素馨香,一顿也不能少;外来文化则如鱼肉蔬果,滋味鲜美,同样不可或缺——这样的比喻当然远不够准确。不过有一点确定无疑:孩子们要长得结实,单一的营养是不够的;发育身体、健全人格,不可挑“食”,去芜取精、兼收并蓄才好。
二而今的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外语学习,不惜重金,为他们报班、请家教,自然是有远见的。不过语言还只是工具,从文化背景上了解世界,从小培养孩子开阔的文化视野,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岂止孩子需要扩展眼界,作为家长,您的知识结构又如何?您能数出几位世界级的文学“大腕”,说出几部古今知名的文学经典?《荷马史诗》您应该听说过,那么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又是谁?再看这些名字: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拜伦、普希金、巴尔扎克、雨果、果戈理、狄更斯、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左拉、莫泊桑、契诃夫、泰戈尔……这些文学巨匠的国籍是什么,他们的经典著作又有哪些? 至于作家们的逸闻趣事,您又了解多少?例如身为贵族的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自己缝皮靴?巴尔扎克为啥写作时突然号啕大哭起来?狄更斯因何能把苦孩子的生活写得那么逼真?“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又是什么意思……您不妨跟孩子们一起翻开这本书。
本书的写作,仍以时间为序,如同邀请孩子和家长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文学之旅:以世界各民族先民神话为起点,终点设在20世纪现代文坛。
沿着岁月的长河,游走于五大洲的文学原野,去拜访人类文明史上顶尖的文豪巨匠;听“导游”介绍他们的生平,讲述经典故事,评说艺术短长,兼谈趣闻逸事。——您将与二百多位文学家晤面,翻阅七八百部经典作品……三本书此次获得再版机会,在修订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如内容上做了增益调整,新添的作家有乌克兰农奴诗人舍甫琴科、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及吉尔吉斯作家艾特马托夫……形式上则改变了爷孙对话的构架,使全书的条理更为清晰顺畅。排列中强调时间线索,淡化地域国别,尝试以“地球村”的视角俯瞰世界,让读者获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独特享受。
全书一百节,分为三册,每册书尾附有新编的简明作家词典。依《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的先例,仍按作家生年顺序排列。对正文中未及涉猎的作品,词典中也有所补充。
文字的朴素生动、亲切有味,仍是本书追求的目标。至于遴选精美图画分插于文字间,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也仍是本书宗旨之一。
感谢三联书店各级领导,使本书能以崭新面貌与孩子们再度见面。美编室蔡立国主任和刘洋老师的高水平装帧,为本书增色不少。责任编辑王海燕女士对这部书稿的不离不弃和始终陪伴,我感动,也成为我修订此书的动力。
附注:本书所引翻译文字出自名家,恕未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出于对译者的尊重,在用字用词上尽量保持原貌,特此说明。 侯会丁酉夏,于北京黄村与德堂
四五、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19世纪,法国)横眉观世界,“喜剧”满人间普希金诞生那年,法国也诞生了一位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他和三年后诞生的另一位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分别秉持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文学主张。
什么是“现实主义”呢?简单地说,就是强调深入细致地体察生活,从人物跟环境的联系入手去塑造典型性格。即便现实很丑恶,也不逃避它,而是勇敢地揭露它、批判它,因而又有了“批判现实主义”这个称谓,即“抱着批判态度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品往往气势恢宏,像是一面大镜子,反映着广阔的社会画面。在刻画人物时,又喜欢使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前面说过,司汤达的《红与黑》不就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吗?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源远流长,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都有过高潮。而近代现实主义的抬头,是在19世纪30年代,它正是以《红与黑》的问世为标志的呢。
不过说到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巨匠,不能不首推巴尔扎克,他可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作家了。
巴尔扎克(1799—1850)创造力惊人,早期作品不算,单是那组题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就包括了长短不一的九十一部小说!就算他刚生下来就会写作,平均起来也有一年两部呢。
照他自己的分法,《人间喜剧》的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内容最丰富,里面又分成六小类: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队生活和乡下生活。每一小类里,作者计划着写十几部或几十部。而另两大类的规模要小得多。
《人间喜剧》这个总题目,是作者在1842年拟定的。当时他已写了二十几部,全都是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他准备再写上一百几十部,合起来不就是一部用文学语言记录的当代史了吗?巴尔扎克有言:法国社会是位历史学家,我就是他的记录员! 可惜巴尔扎克只写出计划中的九十多部,还有四十多部没来得及写,他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倒霉童年造就伟大作家不过巴尔扎克小时候,并没显示出多少天赋来。他爹爹本是外省一个打短工的农民,进城后,在大革命那阵子当上了军队里的军需官,狠狠捞了一大把。五十岁那年娶了个十八岁的年轻姑娘,不久就生下了巴尔扎克。
说来可怜,当娘的并不喜欢这孩子。巴尔扎克一落生,就给送到别人家去养活;长大后又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据说他读书六年,跟家里人只见过两面。一个孩子失去母爱是件悲惨的事,巴尔扎克只有到课外书里去寻找快乐。他整天读呀读的,挺结实的身子骨,竟瘦得不成样子,功课也成了倒数第几名。为了这个,他休学回了家,他娘更是把他看成了废物。
巴尔扎克后来勉强进了大学读法律,可他爱的却是文学。毕业后,他说什么也不肯进律师事务所,只求爹爹供他两年饭钱,他要在巴黎闯出一条文学之路来。
他租了一间透风漏雨的小阁楼,每日挥笔疾书。饿了啃几口干面包,困了喝几口黑咖啡,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小伙子干劲儿足着呢。
可是一干十年,他除了为糊口,用假名字发表过一些通俗小说外,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就,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原来,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比他大二十二岁的贵妇贝尔尼夫人。巴尔扎克自幼缺少母爱,如今仿佛从贝尔尼夫人这儿得到了补偿。贝尔尼夫人鼓励他深入生活,别净面壁虚构;还先后给了他好几万法郎,让他去做买卖。
巴尔扎克先是办出版公司,接着又干印刷厂。可他天生不是当老板的材料,几年下来,不但一个子儿没赚,反而赔了六万法郎! 债主逼债,警察局也发出通缉令。巴尔扎克走投无路,只好隐姓埋名,躲进一间小屋子里,再度开始写作生涯,想用稿酬填上这个债窟窿。
大概是十年练笔打下了基础,又加上生意破产使他饱尝了人间风雨、世态炎凉,巴尔扎克的文学才能终于成熟了。此后二十年里,他发狂似的写作,一部接着一部的杰作从他的笔下流水似的涌了出来。他那《人间喜剧》的近百部作品,就全是在后半生里完成的。
这些小说单是列个清单,也得念上一阵子。拣重要的说,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农民》《夏倍上校》《邦斯舅舅》《贝姨》《驴皮记》《高布塞克》《搅水女人》《皮罗多兴衰记》《于絮尔·弥罗哀》《幽谷百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高老头》了。
《高老头》:穷老头偏有阔闺女高老头本名高立奥,是位退了休的面粉商人,住在巴黎偏僻角落的伏盖公寓里。这家客店阴冷寒碜,散发着霉味。住店的全是些底层人物,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黑帮头子伏脱冷,被赶出家门的阔家小姐泰伊番,医科学生皮安训,老姑娘米旭诺和她的影子波阿莱先生……而一副窝囊相的高老头,自然成了餐桌上众人取笑的对象。
可是有一天半夜,拉斯蒂涅参加舞会回来,无意中从锁孔里看见,高老头正在把一些金器银器绞成金条银条呢。怪事还不止这个,平时总有两位漂亮的贵妇人来找高老头。这一切引起众人的怀疑:莫非这老头儿品行不端吗?
拉斯蒂涅是南方破落贵族子弟,一心想钻进巴黎上流社会。可是他头一次到雷斯多伯爵夫人家,就因为提到高老头的名字而被赶了出来。带着一肚子的委屈与好奇,他又来到鲍赛昂子爵夫人家里。她是拉斯蒂涅的远房表姐,如今正因自己的情人跟一个暴发户的女儿订了婚而独自哀伤呢。
经子爵夫人指点他才知道,原来雷斯多伯爵夫人正是高老头的大女儿。老头的二女儿也是位贵妇人——银行家纽沁根的夫人。高老头一心爱着两个女儿,在她们结婚时,给了她们大笔嫁妆,自己只留下不多的一点儿积蓄。他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有两个温暖的家。谁知波旁王朝复辟后,两个女婿都摆出贵族的臭架子,不准老头再上门。于是老人不得不搬进花费不多的低级公寓,过着最俭省的生活。
就这样,当两个女儿因生活荒唐急需金钱时,还不时来压榨老头。拉斯蒂涅这才明白灯下绞金条和贵妇光临小客店是怎么回事。
在子爵夫人提携下,拉斯蒂涅结识了纽沁根夫人。其实这位银行家的妻子,手头也十分拮据。为了弄钱,拉斯蒂涅两眼又盯上公寓里的泰伊番小姐。黑帮头子伏脱冷乘机拉拢拉斯蒂涅,说他可以派人杀掉泰伊番小姐的哥哥,好让泰伊番小姐独得百万遗产。条件是事情一旦得手,得分给他百分之二十做抽头。
拉斯蒂涅虽然想钱想得要命,却还不敢卷进谋财害命的勾当。他正待向泰伊番小姐的哥哥通风报信,伏脱冷却早在拉斯蒂涅的酒里下了迷魂药,把他迷倒。
不过到了第二天午餐时,伏脱冷的杯子也让人下了迷魂药。原来公寓里的老姑娘米旭诺得知伏脱冷的底细,向警察局告了密。伏脱冷酒醒时,发现自己已经落入警察手中。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还不断来找爹爹。小女儿纽沁根夫人新从爹爹那儿弄了一万两千法郎,布置她跟情人拉斯蒂涅的新巢穴。大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则向老人要钱替情人还赌债。最后,老人抱着病身子跑去卖掉仅剩的几件银餐具,还抵押了少得可怜的年金,总算凑足了一千法郎;而这只是为了替大女儿支付裁缝账,为了让她身着盛装,在舞会上高兴一晚上。
就在高老头躺在阴冷的公寓里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正在子爵夫人的盛大舞会上大出风头呢!经历了这么多事,拉斯蒂涅看透了一切。给老人送葬时,老人的女儿女婿一个也没露面。拉斯蒂涅亲手安葬了老人,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
在黄昏中,他双臂抱胸,从公墓高处望着巴黎的贵族区,说了句:现在咱们来拼一拼吧!——他要投身到这个污浊的社会里去大干一场呢。
高老头是做投机生意起家的,他的钱,无疑是不干净的。可他对女儿那份舐犊之情,却着实让人感动,尽管那爱里带着几分病态。他心里也明白:两个女儿对他只是虚情假意,她们看重的是他的钱袋。一旦没了钱,他便像是一只被榨干的柠檬,抛到街上再也没人过问。——在这个社会里,金钱成了一切的中心;什么父女之情、夫妻之爱,全都染上了铜臭!
六六、马克·吐温与《汤姆·索亚历险记》(19—20世纪,美国)马克·吐温:水深十二码
美国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1835—1910)比托尔斯泰晚生七年。说到他,就不能不提美国的一条大河——密西西比河。马克·吐温就出生在这条河边的一座小城汉尼拔。
马克·吐温的父亲是个乡村律师,家里还开着爿小店。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了,马克·吐温只好到印刷工厂当学徒。后来他又对水手生活产生了兴趣,登上密西西比河的一艘轮船,当了一名领航员。他那部名叫《密西西比河上》的自传体小说,记录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有趣生活。就是“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跟这段水手生活有关呢。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他在船上干活时,常听人喊:“马克,吐温!”那意思是:水深十二码!——因为只有水够这个深度,船才能顺利通过。
船上有位老船长,常常给报纸写点儿航行知识的“豆腐块”。马克·吐温好开玩笑,一次偷了老船长的一篇短文,加上许多俏皮话,寄给报纸。署名时他灵机一动,就用水手们常喊的“马克·吐温”做了笔名。
不想这篇文章真的发表了,这要算马克·吐温的处女作啦。“马克·吐温”也就成了他的笔名,跟了他一辈子。
除了在密西西比河上做领航员,马克·吐温还当过兵、淘过金,快三十了才干起写作这一行。他先是当记者,编报纸,业余时间则创作小说。
他那好开玩笑的性格渗透到小说里,形成幽默讽刺的风格,成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看看他的早期短篇《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吧。
诙谐幽默开新风卡拉韦拉斯县有个叫吉姆的人,专爱跟人家打赌。后来他捉了一只青蛙,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它跳高、翻跟头。他夸下海口,说他这只跳蛙全县第一。
一次,他拦住一个外乡人,逼着人家跟他斗蛙打赌,还替那人随便捉来一只青蛙。可是奇怪,他的跳蛙这回却跳不起来了。外乡人赢了四十块钱,扬长而去。吉姆这才发现,自己跳蛙的肚子里被那人足足灌了两大把打鸟用的铅弹……跳蛙故事本来是美国西部流传的民间故事,被作者这么一渲染,格外引人发笑。——以前美国作家总是模仿欧洲文学风格,马克·吐温的作品却带着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字里行间净是些美洲独有的方言俚语。尽管守旧的评论家看不惯,说他败坏了英语文体的高雅风格,可人们不能不承认,从马克·吐温开始,美国有了本土文学! 马克·吐温第一部长篇《镀金时代》,是跟别人合作的,写的是邮政局长霍金斯和他的老朋友赛勒斯上校的黄金梦。——上校是个穷汉,却慷慨好客,满脑子幻想,觉得美国这地方连空气里都是钱。霍金斯听了他的话,携家带口搬到密苏里州,跟他一块儿去捡“遍地的金子”。结果两人碰得头破血流,到头来直混到吃生萝卜喝凉水的份儿上。
19世纪70年代,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国势上升,号称“黄金时代”。社会上人人都在做黄金梦,可是真正发财的,只是大商人、大政客。这个表面上金灿灿的时代,充其量不过是个“镀金”时代——这就是这部书的主题。
两部历险记,爱心出少年马克·吐温独自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